全球華語詞典

全球華語詞典

本詞典收錄世界各華人社區內使用的華語詞語約10000條。

本詞典所說的華人社區主要包括中國大陸(內地)、港澳、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地區,此外還有日本、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地區。

主要收錄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華人社區常見的特有詞語,如大陸的“海歸、黃金周”,港澳的“叉電、生果金”,台灣的“博愛座、拜票”,新馬的“組屋、度歲金”。還酌收少量共有詞語,如“層面、促銷”。

本詞典使用的漢字以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通行的為標準,儘量考慮其他華人社區的用字習慣。

基本介紹

  • 書名:全球華語詞典
  • 作者:李宇明
  • ISBN:9787100069076
  • 頁數:1112
  • 定價:¥138.00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10-5-1
  • 開本:大32開
目錄,簡介,出版意義,大事記,解讀《全球華語詞典》,

目錄

凡例
詞目首字音序索引
詞目首字筆畫索引
詞典正文
(附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
附錄
漢語拼音方案
詞目字形差異對照
華語國名差異對照
華語各國首都名稱差異對照

簡介

《全球華語詞典》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立項支持,歷經5年編纂完成,由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台灣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人社區的30多名語言學者聯合編寫。詞典主要收錄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不同華人社區常見的特有詞語約1萬條,並將同義異形詞、同形異義詞在各地的不同說法加以對照。同義異形詞如中國內地所說的“速食麵”,在港澳被稱為“公仔麵”或“即食麵”,在台灣被稱為“速食麵”,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則被稱為“快熟面”。

出版意義

網際網路自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在全球興起之後,用戶數量不斷增加。截至2002年2月,全球上網人數接近5億5000萬;估計到2005年,將增加到9億4180萬。”“如此情況下,地區詞往往成為全球華人相互溝通的障礙。在網路世紀,這種溝通上的障礙必須消除,以利知識的傳輸和信息傳播;方法之一便是編纂一部通行全球的華語地區詞詞典。” 另一個溝通、滲透的管道是報章。汪惠迪說:“截至2001年底,中國有報紙2111家、雜誌8889家、廣播電台311家、電視台358家,這還不包括新加坡、香港、澳門、台灣、日本、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華文報章。”

大事記

1994年,南洋理工大學成立中華語言文化中心,由周清海教授擔任主任,並且提出華語的研究計畫。1995年,由北大學者陸儉明教授到中心從事新加坡華語語法的研究並發表成果。1998年,特約《聯合早報》語文顧問汪惠迪從事新加坡特有辭彙研究,出版《時代新加坡特有詞語詞典》。200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華語研究所也有學者到華語中心從事比較研究。

解讀《全球華語詞典》

以促進全球各地華語自然融合為旨歸的《全球華語詞典》,2010年5月17日在北京正式出版。在中國大陸地區已有《現代漢語詞典》的前提下,為何還要編纂《全球華語詞典》?剛剛付梓出版的《全球華語詞典》究竟要解決哪些問題?就讀者普遍關注的這些問題,《中國教育報》記者柯進採訪了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陸儉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周清海等編寫組成員。
問:請問當前為什麼要編纂這本《全球華語詞典》?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漢語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語言之一,是以它為母語的人口最多的一種語言,也是世界上雖有眾多方言但至今未被分化的一種語言。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漢語逐漸克服了種種方言的分歧,形成了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這種共同語在中國大陸稱為國語,在我國台灣地區稱為國語,在港澳地區現在也都稱國語,在海外普遍稱為華語。
近代以來,由於歷史原因,不少中國人為生計飄洋過海到異國他鄉工作和生活,同時也把漢語帶到了世界各地。華語因此也就成了生活在不同地域華人聯繫和交流的紐帶。但是,由於文化背景、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中國大陸的國語、港澳台地區的國語和海外其他地區的華語,很自然地出現了一些差異,甚至語言變異現象普遍存在,辭彙變異尤為突出,以致成為閱讀的障礙。目前,全球華人社區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反映當地特有事物或現象的詞語,也存在著一些詞語的地方變體。這些詞語統稱為地區詞(或社區詞)。
地區詞往往成為全球華人相互溝通和交流的障礙,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漢語的國際傳播。在網路時代,這種溝通上的障礙必須消除,以利於知識的傳輸和信息傳播;方法之一就是要編纂一部環球華語地區詞詞典。可以說,編纂環球華語地區詞詞典是時代的呼喚,是順應時代的需要,是一項開創性的語文建設工程。
問:《全球華語詞典》的出版具有哪些重要意義?
:中國走向世界,需要全世界華人的支持。華人華僑心向祖國(祖籍國)、血脈相連;華語是全世界華人的紐帶、認同的標誌、凝聚力的體現。目前全世界學漢語的人群中,絕大多數是華人華僑;關心華僑華人的母語教育,祖籍國責無旁貸。各地華語在發展中存在差異,給各地的華語教學帶來不便,影響了華語的國際傳播,甚至影響了華人社會的正常溝通。編纂出版《全球華語詞典》,有利於世界華人間的交流和溝通,有利於擴大國語的影響力,對規範和推動華語的使用、弘揚中華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對增強中國在世界華人社會的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問:從世界範圍來看,華語使用範圍很大,而每個地區因為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不同,導致地區性詞語大量存在。那么,在《全球華語詞典》的編纂上,將如何解決規範性與語言的地域性特色問題?
:在編纂過程中,《全球華語詞典》以“查考的需要”為重點,對於不同華語區的語言習慣採取有選擇性地收錄,以方便世界各地不同華語區之間的交流。比如,同一個意義,不同的華語區對語素作了不同的選擇,如:捐血——獻血,軍眷——軍屬,等等。再比如,語素相同而語序不同的詞,如:攤分——分攤,隨伴——伴隨,梯階——階梯,等等。這兩類詞,都不會影響交流,數量也很多,《全球華語詞典》只能有選擇性地收入。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1949年之後,中國的語言隨著社會的大變遷而變遷。中國語言獨立發展,對其他華語區很少構成影響。而1949年前的“國語”,卻在華語區流傳、生根。不同的華語區也分化出不同的區域變體。
但大體上說,華語區的語言都比較接近1949年前的“國語”,華語區之間語言的相互影響也比較多,與1949年以後獨立發展的“現代漢語”的距離比較遠。
對這些有距離的現象,不可能強求統一,只能在交流中讓差異自然融合。交流是雙向的。《全球華語詞地》對中國人到其他的華語區時,也有參考的價值。
問:在編纂《全球華語詞典》時,編寫組以“查考的需要”為主要任務,豐富現代漢語標準語,具體如何體現?
答:編纂《全球華語詞典》的第二個目的是,在漢語國際化的過程中,提供豐富現代漢語標準語的辭彙源泉。據有關部門統計,現代漢語裡每年大約出現1000個新詞。這些新詞,除了中國自己創造的,如“兩會”、“特區”、“一國兩制”、“審批”等之外,也有不少是引進的。
2005年版的《現代漢語詞典》收了動粗、政要、爛尾、搞定等,就是從華語區引進的新詞。但哪些應該收入,哪些不應該收入,是應該謹慎的。
因此,《全球華語詞典》以“查考的需要”為主要任務,大量收入各華語區相對穩定的漢語詞語,方便華語區之間的交往。這些詞語,在廣泛套用,穩定了之後,《現代漢語詞典》再考慮收入,就可能更符合《現代漢語詞典》的性質。
在交流中,那些被多個區域採用的詞語,就可能成為華語的共同詞語。這就起到了豐富現代漢語標準語的作用。
問:編纂《全球華語詞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促進漢語的相對規範性和趨同化,那么在編纂上如何既要正視各華語區語言生存的文化背景等現實,又要保持漢語的趨同化發展方向呢?
:確實,我們編纂《全球華語詞典》還有第三個目的,那就是促進漢語的趨同。《全球華語詞典》的解釋用語都是地道的現代漢語標準語,並且以現代漢語標準語作為比較標準,以顯示地區性的差異——尤其是微小的,一般人難以察覺的差異。這保證了《全球華語詞典》在語言趨同中能發揮積極的作用。
比如:“與否”,應該註上“現代漢語只用在雙音節的動詞、動詞短語或者形容詞的後邊”,以顯示一般人沒注意的差異。“加以”不能用在單音節副詞後面,單音節副詞後面只能用“加”,如“不加研究”和“多加注意”。
語素不同或語序不同的雙音詞,也都將註上現代漢語等義的詞。台灣用“房市”,現代漢語用“樓市”;台灣的“牽手的夫君”,不懂閩南話的讀者,一定產生誤解。詞典在“牽手”下都應該用現代漢語說明“牽手:配偶”。
詞典注釋所提供的信息,有助於加強、鞏固華語的共同核心,華語的趨同。
問:除了編纂出版這本《全球華語詞典》,今後還有什麼構想?
:今後,漢語的套用不限於中國,學習漢語也不全在中國,因此,編好結合當地社會情況與語言情況的漢語教材,就是必須的。漢語學習者與漢語使用者,可能在不同的華語區工作或學習,《全球華語詞典》必須為他們提供足夠的語言信息。語言教學人員也能從詞典中找到有用的語言信息,協助他們的教學。
隨著中國整體國力的擴展,中國傳媒和影視影響力的擴大,將使現代漢語標準語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使各地華語相互靠攏,也將使華語原來具有的共同核心更加堅實。
但是,這個影回響該是在交流中逐漸發生的,是溝通交流中自然取捨的結果。我們只能做柔性的引導,而不是強行的統一。《全球華語詞典》所提供的資料和注釋、說明,就只是一種柔性的引導,能不能在趨同中起作用,完全仰賴於華語區之間語言使用者的共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