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球經濟學家齊論金融危機
- 外文名:Economists discuss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 來源:網路
- 發布時間:2009年
●這場金融危機將導致全球經濟進入衰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與工商學管理教授勞拉·D·泰森認為,本次金融危機不是普通的信貸危機,與上世紀90年代初期相比,危機導致的經濟衰退的持續時間更長,也將更嚴重。
中國銀行副行長朱民則稱,美國、歐元區和日本三大經濟體系將進入“L型”衰退期,持續時間超過4個季度,金融市場還將會繼續波動,這是60年來首次出現的情況。
主要經濟體進入了衰退期的同時,新興經濟體將擔起世界經濟發展的重任。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總裁蓋爾·福斯勒指出,儘管全球經濟成長放緩不可避免,但新興市場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成為世界經濟成長的動力。
●大家依然看好中國經濟。朱民認為,與發達經濟體的“L型”衰退期相比,中國經濟將進入“V型”調整期。首先,中國金融業受危機影響較小。近年來中國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撥備覆蓋率、不良率等各項指標穩健,金融機構較高的盈利能力足以覆蓋微小的次貸損失。其次,我國政府、企業和居民的收入快速增長,而其債務占GDP的比例較低,其中企業負債只占GDP的85%,個人負債占20%,政府則實現了財政盈餘。加之人民幣匯率堅挺,通貨膨脹出現下行趨勢,同時高儲蓄率和雙順差保證了金融體系擁有充裕的流動性。這些使得中國和當前所有金融危機國家是不一樣的。
花旗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也持相近的判斷。他認為雖然中國經濟成長速度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但經濟成長很可能是一個軟著陸的過程。比如社會零售總額,不管是看實際的還是名義的都是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趨勢。尤其是在過去幾年,消費者開支的結構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一般的生活消費品增長速度相對比較平穩。貿易順差反彈也比較明顯。另一方面,我們銀行流動性充裕。最近我國出台了4萬億投資計畫,其中很多來自於銀行配套貸款,能將銀行資金有效轉化為支持經濟成長非常重要的資源。
雖然看好中國經濟,但大家也形成共識,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需要轉變,經濟結構調整迫在眉睫。中國社科院世經所所長余永定說,應當發展高科技,增強機械裝備生產能力,進一步完善金融、交通、教育、醫療等行業的市場準入和公平競爭規則,完善能源、水電等價格的市場化機制;進一步完善利率、匯率的市場化機制。
●危機之中也蘊藏著諸多機遇。與會多位專家指出,在走出危機的過程中,世界各國應當通力合作,各方都需要調整經濟結構,特別是中國和美國。
摩根大通中國區研究部主管龔方雄將中美比喻成為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對夫妻。他說,美國金融風暴來自於其儲蓄不足、過度消費。而中國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和儲蓄規模,就是因為中國的儲蓄過多、消費不足。如今美國過度消費,儲蓄不足的模式已經運營不下去了,中國也需要適當調試,從過度儲蓄轉變為適度擴大消費。
史丹福大學國際經濟學教授麥金農認為,中國貿易盈餘占GDP比例是非常大的,而美國的貿易赤字占美國的GDP的比例也是比較大的,這是兩國之間的儲蓄不平衡導致的,這不能通過匯率的變化解決,中美雙方應當合作穩定中國金融體系,穩定人民幣美元之間的匯率水平,停止對中國施加壓力,這樣就會減少人民幣升值預期,有助於穩定中國的外貿盈餘,從而也會改善中美兩國的貿易現狀,這也將有利於美國。
摩根斯坦利亞洲主席羅奇認為,當前美國應該將儲蓄注入到人力資本、基礎設施項目上,以拉動經濟。而中國則應在美國消費者需求下降的情況下切實拉動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