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漢志傳

簡介

《全漢志傳》由《西漢志傳》、《東漢志傳》組成:西漢六卷61則,東漢六卷57則,計十二卷118則;二傳各有序,均題“萬曆十六年秋月書林余氏克勤齋梓”。《西漢志傳》卷一題“京本通俗演義按鑒全漢志傳”,署“鰲峰後人熊種穀編次,書林文台余世藤梓行”;《東漢志傳》卷一署“愛日堂繼葵劉世忠梓行”,尾頁圖中有木記云:“清白堂楊氏梓行”。《西漢志傳》卷三之卷四之“文帝駕幸細柳營”,和平話《前漢書續集》內容相當,蓋襲取平話而有所增寫;卷四“袁盎反間害晁錯”之卷六末,所述西漢史實到平帝即位,為他本所無。《東漢志傳》敘事止於桓帝崩,“竇太后臨朝,大將軍竇武定策禁中,迎取河間孝王曾孫劉宏立之,是為孝靈皇帝。且看後事如何,看下回便見”,意似未完;《東漢十二帝通俗演義》結尾與此書情節略同,其敘事止於靈帝崩,末云:“按東漢至此,是為一十二帝;靈帝即位之初,《三國傳》於是編起,二帝之事,俱備其傳,今略集其名,余悉不載”。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了影印本,此書目前尚無校點本。

基本介紹

  • 書名:全漢志傳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1990
主要內容,進一步考證研究,

主要內容

西漢卷首《敘西漢志傳首》,次“全相演義西漢”目錄,目錄後署“全相演義西漢大全志傳目錄終”。正文卷端題“京本通俗演義按鑒全漢志傳卷之 ”,下空數格有“西漢”二小字,第二行題“ 鰲 峰 後 人 熊 鐘 谷 編 次, 書 林 文 台 余 世 騰 梓 行”。卷二題“勤齋文台余世騰梓行”;卷三題” 京本增演按鑒全漢志傳卷之 余氏克勤齋梓 ”;卷四同卷一,唯‘京’字上多一‘刻’字,‘勤’字上多一‘克’字;卷五卷端題與卷一同,唯‘京‘字上多‘新刊’二字,署’余氏克勤齋校正刊行’;卷六卷端題署同卷五,唯無‘校正’二字。正文上圖下文半葉14行,行22字。東漢志傳六卷,首“題東漢志傳序”,末署“萬曆十六年秋月書林余氏克勤齋梓”。次“全相東漢演義”目錄,目錄後“全相東漢演義卷之 ”(卷三起“京本”上復有“新刊”二字),下空幾格,復鐫有“東漢”二字。卷一題“愛日堂繼葵劉世忠梓行”,卷二題“克勤齋文台余世騰梓行”,卷三、四、五、六題“余氏克勤齋校正刊行”。“東漢志傳”末有書牌“清白堂楊氏梓行”字樣。

進一步考證研究

《全漢志傳》,講的是漢代的歷史演義,現在我們見到的有清白堂楊氏刻本,原來也是寫上鰲峰後人熊鐘谷,就是熊大木編的,但是書上又刻上書林文台余世騰梓行。這也是可能的,編的是一個人,出版的又是一個人,編者是熊大木,出版是姓余的;但是也很可疑,因為余世騰就是余象斗的一個化名。這回他沒有把熊鐘谷的名字抹掉,比較老實的,但是西漢部分(《全漢志傳》有西漢部分,有東漢部分)的第一頁上“文台余世騰”五個字略小,像是挖改的。後部分也就是東漢部分又署名愛日堂劉世忠梓行,這部書前後不一樣,這種情況很有可能這個余世騰(也就是余象斗)刻了這個版,印了幾版以後,又賣給那個姓劉的—— 劉世忠,而劉世忠在後面又挖改了。他為了省事,在第一頁上挖了一個刻印的名字,在其它各卷還保留了余世騰的名字。這種書商就是為了賺錢,不注意名,不像余象斗既要利又要名。余氏三台館《全漢志傳》(現在影印本都有了)可能在當時,這個版本賣掉了。這部書已經占領市場了,他又出了一個新招,把它刪改一番,改名叫做《新刻按鑒編集二十四帝通俗演義全漢志傳》,把編者改為漢朝的蔡邕了。蔡邕是東漢末期人,他怎么可能編二十四帝演義呢?這完全是標新立異欺騙讀者。底下是“三台館元素訂梓”這又是一個謊言,荒誕無稽。當時通俗小說的讀者比較廣,為了適應讀者的需要,出版商都來出這部書。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全漢志傳》它也不是熊大木一個人編的。可能在熊大木之前就有一部《兩漢開國中興傳志》的歷史演義。這部書和熊大木的《全漢志傳》詳略不同,但是從它的內容來看有很多重複的地方,而相同的地方又來源自更早的元朝人的平話。元朝人刻的全像平話現在有5種保留下來,現在保存在日本。這是根據當時說書的講史話本經過刪改以後編成的一套書,其中有部書上刻著“至治”年號,可以肯定,這是元末刻的。它保留下來的《全漢書平話》只有一個續集,而這一部分現在被這兩種書(《兩漢開國中興傳志》和《全漢志傳》)都吸收了,改編了。所以熊大木這個人還比較老實,一開頭他就說是編次,就是編撰一下,並不是說創作的意思,這種情況很值得我們注意,就是說,明朝初年的通俗小說中的歷史演義特別多,這些歷史演義絕大部分是從元代甚至宋代的話本(就是講史平話)改編而成的。
(引自:程毅中《明代小說的盜版與偽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