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閱讀書香叢書:書來話多》的作者是徐雁。《全民閱讀書香叢書:書來話多》系作者藉其雁齋所收藏的作家、學者簽名本,對孫犁、姜德明、塗宗濤、朱永新、張建智、吳定安、范風書等人的舊書新著加以多元化的品評,共分“人文的底蘊”“書香的魅力”“漸行漸遠的故事”“讀讀孫犁,看看姜德明書話”“前言與後語”五輯,向讀者彰顯了淡泊明志、知書識禮的樂趣。
基本介紹
- 書名:全民閱讀書香叢書:書來話多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頁數:244頁
- 開本:32
- 品牌: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作者:徐雁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396218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全民閱讀書香叢書:書來話多》由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徐雁,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省政協常委,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會長。
圖書目錄
人文的底蘊
“白門秋柳秦淮夢”:黃裳的《金陵五記》
“古今人文萃一編”:王鵬善主編的《鐘山詩文集》
“耕讀孝義傳家久”:
《湖南歷代文化世家·湘鄉曾氏卷》
“臨川才子金溪書”:吳定安的《薌草集》
“江淮本是書香地”:
劉尚恆、鄭玲的《安徽藏書家傳略》
“苹樓萬卷情獨锺”:塗宗濤的《苹樓藏書瑣談》
從端居室到小莽蒼蒼齋:
范鳳書的《中國著名藏書家與藏書樓》
曾經燦爛的“中國夢”:
劉東主編的《中華文明讀本》
書香的魅力
“敲罷了三聲晚鐘”:張建智的《絕版詩話》
“舊家燕子傍誰飛”:薛凍的《舊家燕子》
“在隱秘的花園裡”:韋泱的《舊書的底蘊》
“窗頭明月枕邊書”:桑農的《隨遇而讀》
“書自香我何須花”:朱永新的《書香,也醉人》
“以書會友敘書香”:翁長松的書人書事隨筆集
漸行漸遠的故事
“志士文豪合一身”:張夷的《陳去病詩注析》
回憶“青澀年華”:阿瀅主編的《我的中學時代》
“奮鬥的生命才是美麗的”:勇於“造命”的陳衡哲
“心香一炷筆墨開”:
《鄭澤堰——民國縣長鄭獻徵傳奇》
“一蓑煙雨任平生”:蕭乾的口述自傳《風雨平生》
“走在自己的人生道上”:亮軒回憶錄《飄零一家》
瞬間與永恆:阮義忠的攝影隨筆集《失落的優雅》
薰陶與受教:張曼菱憶父錄《中國布衣》
“隱憂”:陳思和回憶錄《1966—1970:暗淡歲月》
“安心是藥更無方”:
肖峋回憶錄《革命·運動·法制》
讀讀孫犁,看看姜德明書話
“夢中每迷還鄉路”:孫犁的《鄉里舊聞》
半世三代一工程:百花文藝出版社補訂新版
《孫犁文集》
“敬惜字紙津京書”:《孫犁書札——致姜德明》
“白洋淀紫葦之魅”:《韓映山文集》
一部“新文學簡史”:姜德明書話的開筆諸集
夢寐中的舊書攤:姜德明的“三夢二話”
半世紀的書林筆耕:姜德明的“書話三葉”
半個“藏書家”:想起了姜德明的“淘書告誡”
所謂“舊文藝”:姜德明讀寫之路的深刻啟示
前言與後語
《被湮沒的篇章》序
《風情民國老期刊》序
《桐溪書聲——(梧桐影)文選》序
“書愛眾香薰”:《全民閱讀推廣手冊》前言
“最是書香能致遠”:《閱讀的人文與人文的閱讀》編後記
“白門秋柳秦淮夢”:黃裳的《金陵五記》
“古今人文萃一編”:王鵬善主編的《鐘山詩文集》
“耕讀孝義傳家久”:
《湖南歷代文化世家·湘鄉曾氏卷》
“臨川才子金溪書”:吳定安的《薌草集》
“江淮本是書香地”:
劉尚恆、鄭玲的《安徽藏書家傳略》
“苹樓萬卷情獨锺”:塗宗濤的《苹樓藏書瑣談》
從端居室到小莽蒼蒼齋:
范鳳書的《中國著名藏書家與藏書樓》
曾經燦爛的“中國夢”:
劉東主編的《中華文明讀本》
書香的魅力
“敲罷了三聲晚鐘”:張建智的《絕版詩話》
“舊家燕子傍誰飛”:薛凍的《舊家燕子》
“在隱秘的花園裡”:韋泱的《舊書的底蘊》
“窗頭明月枕邊書”:桑農的《隨遇而讀》
“書自香我何須花”:朱永新的《書香,也醉人》
“以書會友敘書香”:翁長松的書人書事隨筆集
漸行漸遠的故事
“志士文豪合一身”:張夷的《陳去病詩注析》
回憶“青澀年華”:阿瀅主編的《我的中學時代》
“奮鬥的生命才是美麗的”:勇於“造命”的陳衡哲
“心香一炷筆墨開”:
《鄭澤堰——民國縣長鄭獻徵傳奇》
“一蓑煙雨任平生”:蕭乾的口述自傳《風雨平生》
“走在自己的人生道上”:亮軒回憶錄《飄零一家》
瞬間與永恆:阮義忠的攝影隨筆集《失落的優雅》
薰陶與受教:張曼菱憶父錄《中國布衣》
“隱憂”:陳思和回憶錄《1966—1970:暗淡歲月》
“安心是藥更無方”:
肖峋回憶錄《革命·運動·法制》
讀讀孫犁,看看姜德明書話
“夢中每迷還鄉路”:孫犁的《鄉里舊聞》
半世三代一工程:百花文藝出版社補訂新版
《孫犁文集》
“敬惜字紙津京書”:《孫犁書札——致姜德明》
“白洋淀紫葦之魅”:《韓映山文集》
一部“新文學簡史”:姜德明書話的開筆諸集
夢寐中的舊書攤:姜德明的“三夢二話”
半世紀的書林筆耕:姜德明的“書話三葉”
半個“藏書家”:想起了姜德明的“淘書告誡”
所謂“舊文藝”:姜德明讀寫之路的深刻啟示
前言與後語
《被湮沒的篇章》序
《風情民國老期刊》序
《桐溪書聲——(梧桐影)文選》序
“書愛眾香薰”:《全民閱讀推廣手冊》前言
“最是書香能致遠”:《閱讀的人文與人文的閱讀》編後記
後記
歲月如梭,逝者如斯。從1989年秋從國家教育部機關調到南京大學工作,屈指算來,已有24個年頭了。在這20多年日新月異的社會進程中,也有風,也有雨,但終於堅持著讀寫於校園,逐漸把自己那種客居省城學府的遊子心態變換過來,不離不棄,且努力參與著南大校園文化的積累,這期間的心路歷程,頗堪一說。
……
同時我還要致謝於北京大學教授、當代文獻學家王餘光學長,他不僅與我先後共同合作主編了《中國讀書大辭典》《中華讀書之旅》等書,而且在擔任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期間,他還倡議成立了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其前身為“科普與閱讀指導委員會”),從而為我們所認同的“閱讀文化學”,開創了專業實踐的社會平台。
最後我要特别致謝於當代知名教育家朱永新道兄,他在去 年春節休假期間,撥冗為本書所寫的題為“願書香飄溢吾土”的序,字裡行間洋溢著真切的情意,令我感動。十餘年來,他對於包括學生閱讀在內的“新教育”理念的執著和敬業,他對於設立“國家閱讀節”的大聲疾呼,他對於終身閱讀行動的身體力行,一直對我有著十分重要的精神激勵作用。
(農曆甲午年二月雨水節中書於金陵江淮雁齋)
……
同時我還要致謝於北京大學教授、當代文獻學家王餘光學長,他不僅與我先後共同合作主編了《中國讀書大辭典》《中華讀書之旅》等書,而且在擔任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期間,他還倡議成立了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其前身為“科普與閱讀指導委員會”),從而為我們所認同的“閱讀文化學”,開創了專業實踐的社會平台。
最後我要特别致謝於當代知名教育家朱永新道兄,他在去 年春節休假期間,撥冗為本書所寫的題為“願書香飄溢吾土”的序,字裡行間洋溢著真切的情意,令我感動。十餘年來,他對於包括學生閱讀在內的“新教育”理念的執著和敬業,他對於設立“國家閱讀節”的大聲疾呼,他對於終身閱讀行動的身體力行,一直對我有著十分重要的精神激勵作用。
(農曆甲午年二月雨水節中書於金陵江淮雁齋)
序言
今春的一天,在十多年前就曾相識於上海文廟舊書集市攤頭的王雪霞女士忽然來電說,在她執行主編多年的《藏書報》上,新開闢了一個“全民閱讀周刊”的園地,她注意到我近年來頻繁參與有關全民閱讀推廣的社會活動,因而提議我在專刊上開闢一個欄目,把過眼的新書、舊書讀後感寫下來,一定大受該報的讀者歡迎云云。
感動於王女士自河北大學畢業以來對報紙編輯崗位的敬業,想到雁齋好書周至月來、絡繹不絕的樣子,尤其是每當收到師友們題辭郵贈的新著,往往無以回報,如今真能把開卷所見、觀余所得、讀後所感用千字文記錄下來,“書生人情一葉紙”,也算得是一樁投桃報李的功德事,如此想來,便半就半推地應承了下來。
這個欄目,其實不過是老鋪重開的“秋禾書話”。我隨後在開欄語中說:
從《舊書信息報》到《藏書報》,我都是它的老讀者。它使我在有意無意的瀏覽中,保有了一個讀書人和藏書家參與業內所需的基本資訊。累積起來受其種種人文津逮,自非數百千言所能道明者。日前承編者以專欄文字相約,於道於義,皆不可辭謝者也。忽憶老話有云:“富不丟豬,窮不丟書”“讀書皆為淨土,閉門即是深山”“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家有餘糧雞犬飽,架上書多子孫賢…‘丹桂有根,生於書香門第;黃金無種,出在勤儉人家”……諧莊之間,種種民間傳統智慧,真意味深長而耐人咀嚼矣。遂撿出舊店招一幅,日“秋禾書話”,新開老鋪,專一話說師友贈書,坊間老書,書林好書,一書一影,文以兩千字內為限。春耕春種,秋耘秋收,或可與眾書友同覓茶敘之舊歡與夫筆談之新怡耶?是為小引。辛巳植樹節後三日於金陵江淮雁齋。
開筆後在三月份成稿的三篇文章,依次是《心香一炷筆墨開》《“苹樓萬卷情獨鐘”》《敲罷了三聲晚鐘》,分別推介的是旅法作家鄭碧賢女士的《鄭澤堰——民國縣長鄭獻徵傳奇》、津門藏書家和學者塗宗濤先生題贈的新著《苹樓藏書瑣談》,及湖州藏書家、作家張建智先生題贈的新著《絕版詩話》。這似乎是個象徵,說明我對於書自何處來其實是不甚在意的,臨文之際在乎的是,開卷之餘是否真有話說,且能否自圓其說,還要說得是不是在理和合情,讓讀者在一瞥文章標題之餘,還想接著展卷瀏覽下去——假如讀罷拙文後,還產生過去書店淘來讀,去圖書館借來看,甚至上機網購來收藏的閃念,那謝天謝地謝讀者,我這番先讀後作的辛勤,也就無所妨了。
不承想,欄目上的文章一篇接一篇地刊出後,似乎還能受到一點歡迎。一個小小的標誌是,遠道快遞來的作者贈書,似乎比往年要多一些了。這使得開了頭起步走的這一程“書話苦旅”,可持續了下來。常常講學、開會結束,倦遊歸巢之際,在拆看堆疊案頭的書包時,心中會泛起一絲焦慮:好書真多,可憐我能真正讀後作評的卻是那么的少。
不過時近歲末,檢點筆耕勞績卻也頗為欣喜。要感謝開專欄寫稿所固有的為讀者負責,向編者交差的“倒逼機制”,讓我得以在“交差”之餘,擠著時間多讀了一二十冊好書,留下了這近十萬字的書話、書評文字。到此秋收冬藏的季節,居然可以災梨禍棗,又出新集了。
話說我在《藏書報》開欄時,用的是西泠印社理事、福州書法家、藏書家林公武先生多年前贈刻的“秋禾話書”朱文圖章,作為欄目的標識;如今要結集出版了,《秋禾書話》(書目文獻出版社1984年版)和《秋禾話書》(三秦出版社2009年版)兩個書名,早已在過去的數十年顛來和倒去地用過了,如何才能再起個別致點的好書名出來呢?
躊躇之間,忽然心靈而福至。想起小時候在家鄉聽評彈聽說書時,男女藝人在場上都愛講的一句蘇白“說來話長”,頗符心意。於是替換其中二字,以“書來話多”為新集之名。並暗自決心,到明 年底時還要努力再編上一集姐妹篇《書來話長》,以成聯珠而為全璧。這兩個書名的好處,在於嵌入了“書話”一詞,表達了作者想躋身於文壇前輩開啟的“書之書”林場的微願。於是在自鳴得意之餘,請得河北篆刻家、十不全齋主人任建瑋先生為鐫一枚書名圖章,紀此一念。是為序。
二○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時為農曆癸巳年小雪節後一日,於金陵江淮雁齋。
感動於王女士自河北大學畢業以來對報紙編輯崗位的敬業,想到雁齋好書周至月來、絡繹不絕的樣子,尤其是每當收到師友們題辭郵贈的新著,往往無以回報,如今真能把開卷所見、觀余所得、讀後所感用千字文記錄下來,“書生人情一葉紙”,也算得是一樁投桃報李的功德事,如此想來,便半就半推地應承了下來。
這個欄目,其實不過是老鋪重開的“秋禾書話”。我隨後在開欄語中說:
從《舊書信息報》到《藏書報》,我都是它的老讀者。它使我在有意無意的瀏覽中,保有了一個讀書人和藏書家參與業內所需的基本資訊。累積起來受其種種人文津逮,自非數百千言所能道明者。日前承編者以專欄文字相約,於道於義,皆不可辭謝者也。忽憶老話有云:“富不丟豬,窮不丟書”“讀書皆為淨土,閉門即是深山”“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家有餘糧雞犬飽,架上書多子孫賢…‘丹桂有根,生於書香門第;黃金無種,出在勤儉人家”……諧莊之間,種種民間傳統智慧,真意味深長而耐人咀嚼矣。遂撿出舊店招一幅,日“秋禾書話”,新開老鋪,專一話說師友贈書,坊間老書,書林好書,一書一影,文以兩千字內為限。春耕春種,秋耘秋收,或可與眾書友同覓茶敘之舊歡與夫筆談之新怡耶?是為小引。辛巳植樹節後三日於金陵江淮雁齋。
開筆後在三月份成稿的三篇文章,依次是《心香一炷筆墨開》《“苹樓萬卷情獨鐘”》《敲罷了三聲晚鐘》,分別推介的是旅法作家鄭碧賢女士的《鄭澤堰——民國縣長鄭獻徵傳奇》、津門藏書家和學者塗宗濤先生題贈的新著《苹樓藏書瑣談》,及湖州藏書家、作家張建智先生題贈的新著《絕版詩話》。這似乎是個象徵,說明我對於書自何處來其實是不甚在意的,臨文之際在乎的是,開卷之餘是否真有話說,且能否自圓其說,還要說得是不是在理和合情,讓讀者在一瞥文章標題之餘,還想接著展卷瀏覽下去——假如讀罷拙文後,還產生過去書店淘來讀,去圖書館借來看,甚至上機網購來收藏的閃念,那謝天謝地謝讀者,我這番先讀後作的辛勤,也就無所妨了。
不承想,欄目上的文章一篇接一篇地刊出後,似乎還能受到一點歡迎。一個小小的標誌是,遠道快遞來的作者贈書,似乎比往年要多一些了。這使得開了頭起步走的這一程“書話苦旅”,可持續了下來。常常講學、開會結束,倦遊歸巢之際,在拆看堆疊案頭的書包時,心中會泛起一絲焦慮:好書真多,可憐我能真正讀後作評的卻是那么的少。
不過時近歲末,檢點筆耕勞績卻也頗為欣喜。要感謝開專欄寫稿所固有的為讀者負責,向編者交差的“倒逼機制”,讓我得以在“交差”之餘,擠著時間多讀了一二十冊好書,留下了這近十萬字的書話、書評文字。到此秋收冬藏的季節,居然可以災梨禍棗,又出新集了。
話說我在《藏書報》開欄時,用的是西泠印社理事、福州書法家、藏書家林公武先生多年前贈刻的“秋禾話書”朱文圖章,作為欄目的標識;如今要結集出版了,《秋禾書話》(書目文獻出版社1984年版)和《秋禾話書》(三秦出版社2009年版)兩個書名,早已在過去的數十年顛來和倒去地用過了,如何才能再起個別致點的好書名出來呢?
躊躇之間,忽然心靈而福至。想起小時候在家鄉聽評彈聽說書時,男女藝人在場上都愛講的一句蘇白“說來話長”,頗符心意。於是替換其中二字,以“書來話多”為新集之名。並暗自決心,到明 年底時還要努力再編上一集姐妹篇《書來話長》,以成聯珠而為全璧。這兩個書名的好處,在於嵌入了“書話”一詞,表達了作者想躋身於文壇前輩開啟的“書之書”林場的微願。於是在自鳴得意之餘,請得河北篆刻家、十不全齋主人任建瑋先生為鐫一枚書名圖章,紀此一念。是為序。
二○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時為農曆癸巳年小雪節後一日,於金陵江淮雁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