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信步》系作者林偉光的隨筆新集,分為“閒情歲月半床書”“書架上活色生香”兩輯,以讀書、淘書、談書為樂。《書林信步》作者服膺周作人、孫犁、張中行、黃裳諸名家之文,其文筆簡約傳神,字裡行間不乏書卷之氣。
基本介紹
- 書名:全民閱讀書香叢書:書林信步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頁數:211頁
- 開本:32
- 品牌: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作者:林偉光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396215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這本《書林信步》由林偉光著,為《全民閱讀書香文庫》系列叢書中的一種,本叢書組織彙編了當代知名學者、作家撰寫的書評、書訊和讀書心得,其中包括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錢婉約、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萬宇、南京大學教授徐雁、《汕頭日報》副刊主編林偉光等人。
作者簡介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筆名“任我行”“任之”,現為《汕頭經濟特區報》編輯。
圖書目錄
閒情歲月半床書
萬紫千紅才是春
如花初發別樣香
閒話書話
華光燦爛若雲霓
歌詩合為事而作
涵詠工夫興味長
一樹櫻桃帶雨紅
手機文學:亂花漸欲迷人眼
為有源頭活水來
花褪殘紅青杏小
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
你方唱罷我登場
童年呵,是夢中的真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兩山排闥送青來
數峰無語立斜陽
李國文與易中天
卻話巴山夜雨時
月朦朧,鳥朦朧
江上數峰青
半床閒情半床書
繾綣心情淡欲無
青山依舊夕陽紅
晚窗分得讀書燈
弦外別解知韓羽
書架風景最堪賞
夜深還照讀書窗
書架上活色生香
信手拈來妙趣橫生
尋常風物入華章
現代女性的“啼笑姻緣”
盧前筆記夢家詩
蕭乾的“旅歐通訊”
徘徊於理想與現實之間
歲月伴紙一齊老
何處園林不憶君
屐痕處處攜書香
讀《遍地風流》
《一氓題跋》讀後
沁滿瑣碎的憐惜
美從尋常得味向淡中尋
芳草更在斜陽外
寂寞里開出的花
一種風流吾最愛
對亘古的叩問
一個書蟲的2005年
八十後的姿媚
愛心傾注綠紅與藍紫
讀吳芄散文
靳飛其人其文
一枝一葉總關情
坐看雲起
青春的雨絲風片
小白的風月
舊時明月今日風
邊緣姿態的探微
烤火暖手的炭火
黃燦然的“虛擬文章”
聆聽歷史
清簡的雅韻
後記
萬紫千紅才是春
如花初發別樣香
閒話書話
華光燦爛若雲霓
歌詩合為事而作
涵詠工夫興味長
一樹櫻桃帶雨紅
手機文學:亂花漸欲迷人眼
為有源頭活水來
花褪殘紅青杏小
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
你方唱罷我登場
童年呵,是夢中的真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兩山排闥送青來
數峰無語立斜陽
李國文與易中天
卻話巴山夜雨時
月朦朧,鳥朦朧
江上數峰青
半床閒情半床書
繾綣心情淡欲無
青山依舊夕陽紅
晚窗分得讀書燈
弦外別解知韓羽
書架風景最堪賞
夜深還照讀書窗
書架上活色生香
信手拈來妙趣橫生
尋常風物入華章
現代女性的“啼笑姻緣”
盧前筆記夢家詩
蕭乾的“旅歐通訊”
徘徊於理想與現實之間
歲月伴紙一齊老
何處園林不憶君
屐痕處處攜書香
讀《遍地風流》
《一氓題跋》讀後
沁滿瑣碎的憐惜
美從尋常得味向淡中尋
芳草更在斜陽外
寂寞里開出的花
一種風流吾最愛
對亘古的叩問
一個書蟲的2005年
八十後的姿媚
愛心傾注綠紅與藍紫
讀吳芄散文
靳飛其人其文
一枝一葉總關情
坐看雲起
青春的雨絲風片
小白的風月
舊時明月今日風
邊緣姿態的探微
烤火暖手的炭火
黃燦然的“虛擬文章”
聆聽歷史
清簡的雅韻
後記
文摘
萬紫千紅才是春
關於散文
文壇上有過各種爭鳴,關於小說、戲劇、詩歌,唯獨於散文則少有爭鳴的。這同當前的散文的繁榮極不相稱。是散文已不需要爭鳴了嗎?顯然不是。因為就鄙人不寬泛的閱讀,關於散文的闡述就眾說紛紜,有不少寫作者都呼啦啦地抖摟著各種的旗幟。終於這一沉寂的局面被打破了,文學評論家陳劍暉首先在發行量很大的《羊城晚報》上,向新銳的風頭正健的散文家祝勇發難,矛頭直指其刊在《一個人的排行榜》上的那篇長達兩萬多字的序。這不由令我們這些平時喜歡寫點散文者欣然,因為不管怎么,爭鳴總證明了散文界的覺醒。
什麼是散文呢?雖然大家都在寫著,但概念始終沒有清晰過。檢手頭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其解釋如下:“(1)指不講究韻律的文章(區別於‘韻文’)。(2)指除詩歌、戲劇、小說外的文學作品,包括雜文、隨筆、特寫等。”但我們看後還是一腦子糨糊,因為很準確的詞語卻表達出一種模糊的概念。“不講究韻律的文章”,是不是包括公文、論文,甚至請假條之類,也未免太令人找不到邊兒了。而所謂“除詩歌、戲劇、小說外的文學作品”,又失諸籠統。曾見有模糊科學,難道散文就該是模糊散文嗎?之所以如此,或者因為散文是一種被最廣泛地運用著的文體,廣泛就讓人喪失掉敬畏感與神秘感,仿佛散文不是一門藝術似的,無必要搞得很清楚。這無疑是散文的一種悲哀。
嚴肅的散文作者,總不願掉以輕心,總希望把散文當成一種“手工的藝術”,在一種謹慎的態度下來創作。這種謹慎相對於整個散文界的粗疏與浮躁,無疑是一種力不從心的愚蠢。 米蘭·昆德拉在《笑忘錄》中說:“著書癖在人群中泛濫,其中有政治家、計程車司機、女售貨員、女招待、家庭主婦、兇手、罪犯、妓女、警長、醫生和病人。這向我表明,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潛在的作家,沒有誰例外,所有的人都有權力衝到大街上高聲大喊:‘我們都是作家!’”這很像在說現在的中國散文界。也不見得不好。只是那種世俗里的權力與地位,卻令人吃驚地也被帶進散文界。藝術是平等的,與權力地位漠不相干,可是不知從何時開始,權力與地位竟成了某些人衡文的標準,仿佛首長和學者的文章就一定好的,於是在各種年度散文選集中,被一選再選。當然也不排除若干的官員學者的散文是頂呱呱好的。
個性寫作
如今散文界雖然是風扯大旗呼啦啦的,但歸結起來,無非是傳統與新潮之爭。新潮無非是以顛覆傳統為終極,對載道及言志極不感冒。好像散文可以全不要主題的。這依我這不成氣候的習作者的經驗,好像行不通。因為散文總是得要闡述一點什麼,即使揭示人性也還無法排斥主題的存在。當然,主題可以多樣,甚至不止一個主題,也不一定像傳統散文似的非明確提出來不可,可以給人留下思索的空間。
題材當然不妨儘可能地寬廣,但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貫徹個性化的精神,就正如李敬澤所說的,“真正的寫作就必然是‘個人寫作’,你想不‘個人’都不行”。現在寫散文的很多,頗有泛濫趨勢。跟風的現象十分普遍,大家人云亦云的結果就丟失了自己,因此個性的寫作很是必要。因為只有真的出自肺腑的文字,才能打動人。
關於散文的真實,我贊成祝勇的提倡散文真實,不如提倡散文真誠的說法。因為即使自詡真實的往往也存在著虛假的可能,如楊朔的散文,多寫於大躍進年代,卻讚美人民生活的富足,如果不是昧著良心,就是故意造假。因此提倡真實,不如提倡真誠。真誠就是巴金晚年高呼的說真話。這當然需要勇氣。散文家也是平常人,不必偽充高尚或偉大,只要本本分分的,秉著人的真誠去寫就可以了。
現在的散文是越寫越窄了,缺乏動人的大家氣象。當然不是說小情小調的內容不好,但都這么寫就讓人受不了了。還有一種余秋雨始作俑者的所謂“文化散文”,如果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還有過一番深思熟慮的話,那么其追隨者就多半淪落到只是對歷史的圖解而已了。
那種主題先行,那種文散意不散,乃至篇幅上的限制必須打破。文無定體,設定種種清規戒律,是自設心獄,束縛手腳,是極不利於散文的創作和繁榮的。
有的人瞧不起散文,如勸人別忙於寫小說,先寫寫散文。仿佛散文是小說的練習。其實小說重敘述,詩重抒情,而散文則常常兼而有之。如何處理,才能妥當,是頗費心思的。我寫散文很多時候是要求自己“辭達而已”。辭達,別瞧簡單,做起來卻難。許多時候噦噦唆唆說了很多,卻不知所云。周作人的散文是越到老年,抄書越多,也越寫越短。在他看來,述比著更能表達自己的意思,而表達完就好,至於長短都是次要的。當然,長短不是劃一的,倘有許多的意思要表達,更多的篇幅也不嫌其長。風格上當然還是百花齊放好。俗話說,一枝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
P1-5
關於散文
文壇上有過各種爭鳴,關於小說、戲劇、詩歌,唯獨於散文則少有爭鳴的。這同當前的散文的繁榮極不相稱。是散文已不需要爭鳴了嗎?顯然不是。因為就鄙人不寬泛的閱讀,關於散文的闡述就眾說紛紜,有不少寫作者都呼啦啦地抖摟著各種的旗幟。終於這一沉寂的局面被打破了,文學評論家陳劍暉首先在發行量很大的《羊城晚報》上,向新銳的風頭正健的散文家祝勇發難,矛頭直指其刊在《一個人的排行榜》上的那篇長達兩萬多字的序。這不由令我們這些平時喜歡寫點散文者欣然,因為不管怎么,爭鳴總證明了散文界的覺醒。
什麼是散文呢?雖然大家都在寫著,但概念始終沒有清晰過。檢手頭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其解釋如下:“(1)指不講究韻律的文章(區別於‘韻文’)。(2)指除詩歌、戲劇、小說外的文學作品,包括雜文、隨筆、特寫等。”但我們看後還是一腦子糨糊,因為很準確的詞語卻表達出一種模糊的概念。“不講究韻律的文章”,是不是包括公文、論文,甚至請假條之類,也未免太令人找不到邊兒了。而所謂“除詩歌、戲劇、小說外的文學作品”,又失諸籠統。曾見有模糊科學,難道散文就該是模糊散文嗎?之所以如此,或者因為散文是一種被最廣泛地運用著的文體,廣泛就讓人喪失掉敬畏感與神秘感,仿佛散文不是一門藝術似的,無必要搞得很清楚。這無疑是散文的一種悲哀。
嚴肅的散文作者,總不願掉以輕心,總希望把散文當成一種“手工的藝術”,在一種謹慎的態度下來創作。這種謹慎相對於整個散文界的粗疏與浮躁,無疑是一種力不從心的愚蠢。 米蘭·昆德拉在《笑忘錄》中說:“著書癖在人群中泛濫,其中有政治家、計程車司機、女售貨員、女招待、家庭主婦、兇手、罪犯、妓女、警長、醫生和病人。這向我表明,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潛在的作家,沒有誰例外,所有的人都有權力衝到大街上高聲大喊:‘我們都是作家!’”這很像在說現在的中國散文界。也不見得不好。只是那種世俗里的權力與地位,卻令人吃驚地也被帶進散文界。藝術是平等的,與權力地位漠不相干,可是不知從何時開始,權力與地位竟成了某些人衡文的標準,仿佛首長和學者的文章就一定好的,於是在各種年度散文選集中,被一選再選。當然也不排除若干的官員學者的散文是頂呱呱好的。
個性寫作
如今散文界雖然是風扯大旗呼啦啦的,但歸結起來,無非是傳統與新潮之爭。新潮無非是以顛覆傳統為終極,對載道及言志極不感冒。好像散文可以全不要主題的。這依我這不成氣候的習作者的經驗,好像行不通。因為散文總是得要闡述一點什麼,即使揭示人性也還無法排斥主題的存在。當然,主題可以多樣,甚至不止一個主題,也不一定像傳統散文似的非明確提出來不可,可以給人留下思索的空間。
題材當然不妨儘可能地寬廣,但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貫徹個性化的精神,就正如李敬澤所說的,“真正的寫作就必然是‘個人寫作’,你想不‘個人’都不行”。現在寫散文的很多,頗有泛濫趨勢。跟風的現象十分普遍,大家人云亦云的結果就丟失了自己,因此個性的寫作很是必要。因為只有真的出自肺腑的文字,才能打動人。
關於散文的真實,我贊成祝勇的提倡散文真實,不如提倡散文真誠的說法。因為即使自詡真實的往往也存在著虛假的可能,如楊朔的散文,多寫於大躍進年代,卻讚美人民生活的富足,如果不是昧著良心,就是故意造假。因此提倡真實,不如提倡真誠。真誠就是巴金晚年高呼的說真話。這當然需要勇氣。散文家也是平常人,不必偽充高尚或偉大,只要本本分分的,秉著人的真誠去寫就可以了。
現在的散文是越寫越窄了,缺乏動人的大家氣象。當然不是說小情小調的內容不好,但都這么寫就讓人受不了了。還有一種余秋雨始作俑者的所謂“文化散文”,如果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還有過一番深思熟慮的話,那么其追隨者就多半淪落到只是對歷史的圖解而已了。
那種主題先行,那種文散意不散,乃至篇幅上的限制必須打破。文無定體,設定種種清規戒律,是自設心獄,束縛手腳,是極不利於散文的創作和繁榮的。
有的人瞧不起散文,如勸人別忙於寫小說,先寫寫散文。仿佛散文是小說的練習。其實小說重敘述,詩重抒情,而散文則常常兼而有之。如何處理,才能妥當,是頗費心思的。我寫散文很多時候是要求自己“辭達而已”。辭達,別瞧簡單,做起來卻難。許多時候噦噦唆唆說了很多,卻不知所云。周作人的散文是越到老年,抄書越多,也越寫越短。在他看來,述比著更能表達自己的意思,而表達完就好,至於長短都是次要的。當然,長短不是劃一的,倘有許多的意思要表達,更多的篇幅也不嫌其長。風格上當然還是百花齊放好。俗話說,一枝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
P1-5
後記
自己為自己的書寫序或後記,我是不勝其煩的,多半是敷衍,以代序方式來搪塞,但後記總還要寫的。怎么辦呢?以短為度,反正說得清楚即止。這兒也還是如此。
這書其實可謂是《書難齋書話》的續集,明眼的讀者自然明白的,也無須我多來饒舌。
讀書是最快樂的事,有所得更佳,但此中樂卻難以言說,偏要說甚至於寫出來,自然往往辭不達意,這是沒有辦法做得好的事。就只好如此了。有許多話其實已說夠多了,再說就不但複製自己,也是多餘,打住吧。
林偉光於書難齋
這書其實可謂是《書難齋書話》的續集,明眼的讀者自然明白的,也無須我多來饒舌。
讀書是最快樂的事,有所得更佳,但此中樂卻難以言說,偏要說甚至於寫出來,自然往往辭不達意,這是沒有辦法做得好的事。就只好如此了。有許多話其實已說夠多了,再說就不但複製自己,也是多餘,打住吧。
林偉光於書難齋
序言
觀照散文(自序)
因為喜歡寫些散文,總想結合自己的實踐作些探索,釐清自己的寫作思路。無可否定的,在所有的文體中,散文是最沒有神秘性的,幾乎連販夫走卒、初習寫作的稚童,只要樂意也完全可以操作。然而正如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說:“散文易學而難工。”想想也是,舉眼文壇,報紙副刊、網路幾乎充斥著散文,但令人遺憾,真正好的,能夠給我們心靈震撼的竟何其少哉;更多的濫情煽情矯情,說教說謊說假之平庸作品,使我們從眼睛到心靈都瀰漫著疲倦。
我們常說寫散文要有真情實感,就連這也僅僅是少數的人才能做到;更多的人,包括鄙人則是在不斷地複述轉述著別人,甚至是幾千年前的古人的思想,而我們仍津津有味,乃至志得意滿地在連篇累牘地寫,這是我們的悲哀!每思及此,我就更多地覺得下筆之艱難:當然檢點以往之所寫者,就不只是汗顏,幾乎冷汗浸身了。
散文的神態
對散文的敘述,很多。有的甚至是截然相反。譬如散文的散,有強調其“形散,神也散”;有強調其“形散神不散”,老作家師陀更是持一種“散文忌散”的觀點。其實散文,散是“一種神態”,是其魅力之所在。散是一種寫作時的心態,一種行文時的姿態,是瀰漫於散文的一種神態,如蘇軾所謂的“某平生無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自謂世間樂事,無逾此類”。然而,散文的散必須“以氣為統攝”(謝有順語),這才有機會到達“筆力曲折,無不盡意”之妙境。韓愈說:“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即氣質、胸襟、識見,氣質高稚,胸襟闊大,則識見獨特,則文脈流貫,不滯不礙,圓融渾穆,文自是妙文。而所涵蓋的宇宙之大,蚊蚋之小,皆無不可。
我們經常讀散文者,總會不時地讀到些宏大的作品,動輒上下五千年,縱橫幾萬里,不論誰,都是一副叩問天地的哲人狀;結果給人一種誤解,以為寫散文一定要大。宏大並非不好,但駕馭卻難,沒有深厚的積累,寬闊的視野,詩人的氣質,哲學家的思想,大必流於空,流於矯情,這樣的大,就不如小了。何況大小也不是絕對的,那些以所寫者強分散文大小,實乃鄉愿之見,文之大小,關乎氣局,與宇宙蚊蚋何關?而某些外表嚇人的,因缺乏“人生的安穩做底子”,卻常常掩蓋不住骨子裡的“小”;倒是那些看似瑣瑣屑屑的描寫,比如汪曾祺的茶與食,周濤的狗,余華對兒子第一次喝可樂後打嗝的描寫,卻都因寫得生動,有體驗而出彩,其中蘊涵的踏實的人生經驗,使它有一份紮實之美,因此奇才的張愛玲說:“好的作品,還是在於它是以人生的安穩做底子來描寫人生的飛揚的。沒有這底子,飛揚只能是浮沫。”
散淡的寫作
如前所言,散文是一種人人能寫的具廣泛性文體。古往今來,寫散文的更是車載斗量。像這樣被大家寫爛了的文體,要寫得新鮮而好的,其實甚難。目前,許多有識者總在不斷地努力著,並揭櫫起革命的大旗,但究其竟,多半還只在枝節末梢的技巧處翻筋斗,根本成不了事。
在散文上我也實踐了二十餘年,不敢說心得,教訓總是有的。不佞以為,寫好散文,除了責任感、真誠之類外,還有一個趣的要求。周作人說過自己的寫作有兩個標準:“一是有意思,二是有意義,換句話說也即是有趣與有用。”儘管歷史如大浪淘沙,但誰也不能否定,周作人的散文,是現代中國散文中最具魅力的,這魅力多半就來自於有趣。
曾經有一個時期,我們給趣味按上了階級性的頭銜,一講趣味則色變。其實人活著就因為有趣味存在,倘連趣都失去,何異於行屍走肉,還有什麼活頭?同樣,我們讀散文在內的眾多文學作品,首先是因為有趣,有趣才能達到更高的宣傳與教育的目的。
有趣首先就要求寫作者要散淡的寫作。何謂散淡的寫作?就是寫作時要貫徹自由的理念,打破條條框框,以及種種“八股氣”“匠氣”,堅持從生活中去發掘和升華美,堅持用心,“用生命的火花來點燃”(韓小蕙語),而不是筆去寫作。只要真誠,我們就能漸臻自由之境,並最終獲得充分的自由。這當然是散文的最高境界,我承認能達到的鳳毛麟角。但正如前人所說的,“不自由毋寧死”,倘一輩子都戴著枷鎖寫作,就不如不要寫了。
因為喜歡寫些散文,總想結合自己的實踐作些探索,釐清自己的寫作思路。無可否定的,在所有的文體中,散文是最沒有神秘性的,幾乎連販夫走卒、初習寫作的稚童,只要樂意也完全可以操作。然而正如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說:“散文易學而難工。”想想也是,舉眼文壇,報紙副刊、網路幾乎充斥著散文,但令人遺憾,真正好的,能夠給我們心靈震撼的竟何其少哉;更多的濫情煽情矯情,說教說謊說假之平庸作品,使我們從眼睛到心靈都瀰漫著疲倦。
我們常說寫散文要有真情實感,就連這也僅僅是少數的人才能做到;更多的人,包括鄙人則是在不斷地複述轉述著別人,甚至是幾千年前的古人的思想,而我們仍津津有味,乃至志得意滿地在連篇累牘地寫,這是我們的悲哀!每思及此,我就更多地覺得下筆之艱難:當然檢點以往之所寫者,就不只是汗顏,幾乎冷汗浸身了。
散文的神態
對散文的敘述,很多。有的甚至是截然相反。譬如散文的散,有強調其“形散,神也散”;有強調其“形散神不散”,老作家師陀更是持一種“散文忌散”的觀點。其實散文,散是“一種神態”,是其魅力之所在。散是一種寫作時的心態,一種行文時的姿態,是瀰漫於散文的一種神態,如蘇軾所謂的“某平生無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自謂世間樂事,無逾此類”。然而,散文的散必須“以氣為統攝”(謝有順語),這才有機會到達“筆力曲折,無不盡意”之妙境。韓愈說:“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即氣質、胸襟、識見,氣質高稚,胸襟闊大,則識見獨特,則文脈流貫,不滯不礙,圓融渾穆,文自是妙文。而所涵蓋的宇宙之大,蚊蚋之小,皆無不可。
我們經常讀散文者,總會不時地讀到些宏大的作品,動輒上下五千年,縱橫幾萬里,不論誰,都是一副叩問天地的哲人狀;結果給人一種誤解,以為寫散文一定要大。宏大並非不好,但駕馭卻難,沒有深厚的積累,寬闊的視野,詩人的氣質,哲學家的思想,大必流於空,流於矯情,這樣的大,就不如小了。何況大小也不是絕對的,那些以所寫者強分散文大小,實乃鄉愿之見,文之大小,關乎氣局,與宇宙蚊蚋何關?而某些外表嚇人的,因缺乏“人生的安穩做底子”,卻常常掩蓋不住骨子裡的“小”;倒是那些看似瑣瑣屑屑的描寫,比如汪曾祺的茶與食,周濤的狗,余華對兒子第一次喝可樂後打嗝的描寫,卻都因寫得生動,有體驗而出彩,其中蘊涵的踏實的人生經驗,使它有一份紮實之美,因此奇才的張愛玲說:“好的作品,還是在於它是以人生的安穩做底子來描寫人生的飛揚的。沒有這底子,飛揚只能是浮沫。”
散淡的寫作
如前所言,散文是一種人人能寫的具廣泛性文體。古往今來,寫散文的更是車載斗量。像這樣被大家寫爛了的文體,要寫得新鮮而好的,其實甚難。目前,許多有識者總在不斷地努力著,並揭櫫起革命的大旗,但究其竟,多半還只在枝節末梢的技巧處翻筋斗,根本成不了事。
在散文上我也實踐了二十餘年,不敢說心得,教訓總是有的。不佞以為,寫好散文,除了責任感、真誠之類外,還有一個趣的要求。周作人說過自己的寫作有兩個標準:“一是有意思,二是有意義,換句話說也即是有趣與有用。”儘管歷史如大浪淘沙,但誰也不能否定,周作人的散文,是現代中國散文中最具魅力的,這魅力多半就來自於有趣。
曾經有一個時期,我們給趣味按上了階級性的頭銜,一講趣味則色變。其實人活著就因為有趣味存在,倘連趣都失去,何異於行屍走肉,還有什麼活頭?同樣,我們讀散文在內的眾多文學作品,首先是因為有趣,有趣才能達到更高的宣傳與教育的目的。
有趣首先就要求寫作者要散淡的寫作。何謂散淡的寫作?就是寫作時要貫徹自由的理念,打破條條框框,以及種種“八股氣”“匠氣”,堅持從生活中去發掘和升華美,堅持用心,“用生命的火花來點燃”(韓小蕙語),而不是筆去寫作。只要真誠,我們就能漸臻自由之境,並最終獲得充分的自由。這當然是散文的最高境界,我承認能達到的鳳毛麟角。但正如前人所說的,“不自由毋寧死”,倘一輩子都戴著枷鎖寫作,就不如不要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