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規劃教材·傳染病學

《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規劃教材·傳染病學》主要內容:為順應教育部教學改革潮流和改進現有的教學模式,適應目前高等醫學院校的教育現狀,提高醫學教學質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醫學人才,科學出版社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模式,獨創案例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的編寫形式,組織編寫了國內首套引領醫學教育發展趨勢的案例版教材。案例教學在醫學教育中,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和實用型醫學人才的有效途徑。《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規劃教材·傳染病學》內容包括:病毒性傳染病;細菌性傳染病;立克次體病;螺旋體病等。《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規劃教材·傳染病學》與傳統的《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規劃教材·傳染病學》教材相比,有以下一些特點:增加了一些新發傳染病;編寫每種傳染病時,增加了病例分析和討論,這樣可以教與學互動,用案例引導教學,理論聯繫實際,既豐富教學內容,又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和思考能力;根據病種增加了許多圖表,使傳染病的典型特徵呈現在學生面前,生動活潑,形象、易記,對疾病的認識有一目了然之感。《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規劃教材·傳染病學》以臨床醫學專業為重點對象,亦適合於基礎醫學、預防醫學、檢驗醫學、口腔醫學專業學生使用,尤其對於近年執業醫師考試也是很好的參考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規劃教材•傳染病學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295頁
  • 開本:16
  • 品牌:科學出版社
  • 作者:程明亮 陳永平
  • 出版日期:2008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30216350, 978703021635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規劃教材·傳染病學》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程明亮,貴陽醫學院感染病學教研室教授。1957年生於貴州省仁懷市,1974年仁懷一中高中畢業上山下鄉當知青(1976年後任仁懷縣大壩公社革委會副主任),1977年考入貴陽醫學院臨床醫學系本科,歷任院學生幹部,畢業後留附屬醫院工作,現任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貴陽醫學院臨床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1993年任貴醫附院五官傳染黨支部書記,1998年6月任貴醫附院副院長、臨床醫學系副主任,長期分管醫療、教學、科研工作,2001年任附屬醫院副院長,臨床醫學系系主任。長期致力於傳染病和肝病的醫療教學與科研工作,尤其在肝病研究上,其主要科研成果把我國慢性肝病肝纖維化的研究推向世界科學的前沿。近10年來,在國內外專業雜誌上發表70多篇有創見性的學術論文,著有《肝纖維化的基礎研究及其臨床》等中英文專著6部,英文版專著在美國出版,被哈佛大學醫學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評介為“從事肝損傷和肝纖維化研究工作者的教科書”,並收藏哈佛大學圖書館。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其中二等獎4項。國家發明專利一項,研製創新藥物1個。主持省部級重大攻關項目及基金課題6項。由於工作成績突出,1997年以後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貴州省第四屆十大傑出青年、貴州省跨世紀科技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貴州省十大優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省管專家、2004年被評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和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從1998-2002年先後三次被邀請赴美國進行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2001年被衛生部選派赴新加坡國立大學企業管理學院參加高級醫院管理課程學習。2004年12月被貴州省人事廳選派赴紐西蘭參加西部地區人才開發與引進培訓學習班。現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預防醫學科)評審委員,國家重點醫藥衛生項目(肝病專業)驗收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干擾素與細胞因子學會理事、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委員、貴州省傳染病學會與肝病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會委員、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員。中華醫學雜誌、世界華人消化雜誌、中華肝臟病雜誌、中華傳染病雜誌、套用基礎與生物工程科學學報、臨床肝膽病雜誌等16家權威學術期刊編委或常務編委。
陳永平,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溫州市肝病臨床、教學、科研中心主任,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肝病中心主任,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管科長、感染內科主任。專業特長:各種類型肝病、生物型人工肝及不明原因長期發熱性疾病的疑難雜症。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溫州市"551"工程第一層次人才、醫學院學科帶頭人。2000、2006年兩次榮獲醫學院級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986年在上海醫科大學感染病高師班進修,師從國際著名感染病學家翁心華、潘孝彰教授。2002年作為訪問學者曾在加拿大美尼托巴大學進修生物型人工肝,從事重症肝炎及肝纖維化方面的臨床和實驗研究。在肝病及感染性疾病基因診斷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在中華及省級以上雜誌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國家級30餘篇,SCI收錄12篇。獲溫州市優秀科技論文獎3篇。2000、2002年度因美國肝病學會邀請赴美參加第50屆、52屆國際肝病學術大會並進行學術交流,2001年應美國微生物感染與化療學術會議,並作了學術交流。以課題負責人承擔省部級課題2項,廳局級課題4項,浙江省回國留學基金會、省外國專家引智項目各1項。已完成的《恙蟲病立克次體基因分型與臨床特徵研究》課題經專家鑑定達國內領先水平,已獲南氏科技進步獎1項(第一獲獎者)。TGFβ1重組疫苗研製及抗肝纖維化的實驗研究經專家鑑定達國內領先水平,已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成果(登記號為:0724013)。2003年再獲浙江省出國留學人員科研基金項目1項。主編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規劃教材《傳染病學》(案例版)及走出亞健康系列叢書——《我為什麼食慾差》,參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傳染病學》,以副主編參與編寫的著作有《內科危重病症的現代治療》、《傳染科常見病用藥指南》、《中西醫結合內科治療》、《中華臨床感染病雜誌》、《JournalofViralHepatitis》(SCIIF3.29)。現為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全國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肝病學會全國委員,中國感染科醫師協會全國委員,省感染病學會副組委,省中西醫結合肝病學會副主委,省微生態學會副主委,溫州市感染學會與肝病學會主任委員,溫州醫學院感染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溫州市肝病臨床、教學、科研中心主任,,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肝病中心主任,院感管科長、感染內科主任。臨床上擅長慢性肝病,發熱性疾病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診斷與治療。對疑難、危重疾病的搶救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對重型肝炎的搶救運用綜合治療措施包括人工肝支持系統,使病死率明顯下降。對醫院感染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是細菌與耐藥方面在《中華醫院感染學》、《中華傳染病雜誌》及SCI等雜誌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取得國內同行的認可與好評。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總論
第一節 概述
一、傳染病的定義和範圍
二、傳染病的危害性
三、傳染病學的現狀和任務
四、學習傳染病的目的和要求

第二節 傳染病感染過程的表現
一、感染的概念及形式
二、傳染病感染過程的五種表現
三、傳染病感染過程中病原體的作用
四、傳染病感染過程中免疫應答的作用

第三節 傳染病的發病機制
一、傳染病的發生與發展
二、組織損傷的發生機制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變化
第四節 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及影響因素
第2章 病毒性傳染病
第3章 細菌性傳染病
第4章 立克次體病
第5章 螺旋體病
第6章 朊毒體病
第7章 原蟲病
第8章 蠕蟲病
第9章 常見感染綜合徵
第10章 傳染病的臨床用藥及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

文摘

第1章 總論
【學習要點】
(1)掌握傳染病感染過程的表現、傳染病的基本特徵、流行的基本環節、診斷要點及傳染源的管理。
(2)熟悉傳染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常用的實驗室檢查方法及預防原則。
(3)了解消毒的種類、傳染病區的區域劃分和隔離要求。
一、傳染病的定義和範圍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病原微生物(細菌、病毒、立克次體、螺旋體等)和寄生蟲(原蟲和蠕蟲)感染人體後引起的疾病。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傳染性,它包括有傳染性的傳染病和沒有傳染性的感染性疾病。傳染病(cornmunicable diseases or contagious diseases)是狹義的,是指具有傳染性的感染性疾病,它可在人群中傳播並造成流行。感染性疾病比傳染病包括的範圍更廣,涉及的病種更多。
傳染病學是研究傳染病在人體內、外環境中發生、發展、傳播和防治規律的一門科學,其重點在於研究這些疾病的發生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方法,同時兼顧流行病學和預防措施,以求達到防治結合的目的。
第一節 概述
一、傳染病的危害性
歷史上鼠疫、天花等烈性傳染病給人類造成很大的災難。公元6世紀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歐洲死亡近1億人,14世紀第二次大流行,亞、非兩大洲死亡2400萬,歐洲死亡2500萬,占歐洲人口總數的1/4。我國人民亦深受其害,僅1910年東北地區流行鼠疫時,死亡42000人以上。百餘年來屢屢從外國傳入我國的霍亂,解放前的
50年間共發生過12次大流行。僅1932年就從上海蔓延到全國21個省的303個城市,10餘萬人患病,死亡34000人。1939-1949年的10年間,全國各地的天花患者共38萬,僅1947年就有2萬人患病,死亡3400人。此外,瘧疾、血吸蟲病、黑熱病、麻疹、傷寒、斑疹傷寒以及結核病等傳染病亦猖獗流行,每年都吞噬許多人的生命。多年來,傳染病一直是各種疾病死亡的第一原因,它不僅直接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安全,也直接或間接影響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全球的經濟和發展。因此,世界各國政府對傳染病的防治均給予高度關注。
三、傳染病學的現狀和任務
地球上出現人類以來,傳染病就一直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命。直到20世紀中期,由於抗生素的發展,疫苗的研製成功,社會文明的推進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傳染病防治才取得顯著的成就,消滅了天花,控制了鼠疫和霍亂的流行。既往猖獗流行的多種傳染病如黑熱病、血吸蟲病、瘧疾、結核病等均得到基本控制,病例數明顯減少。但是,減少並不等於消滅,隨時都會死灰復燃,近幾年結核病的發病率又在上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1990年,全球新發現結核患者750萬例,覆蓋118個國家和地區。迄今,全球有近1/3的人群受到結核病菌感染,主要發生於非洲、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鼠疫自20世紀末的三次大流行後,一直保持比較平穩勢態,但1994年,非洲、美洲和亞洲的13個國家的報告病例達2935例,其中以印度最為嚴重。此外,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瘧疾等傳統傳染病,近年也在部分國家和地區嚴重流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