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等教育會議

全國高等教育會議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召開的討論確定高等教育工作方針任務的全國性會議。1950 年 6 月,教育部在北京召開第一次會議。中心議題是確定新中國高等教育方針任務。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就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理論與實際一致、團結與改革等問題作了報告。會議確定,新中國高等教育要以理論與實際一致的方法,培養具有高度文化水平、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成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級國家建設人才。要準備和開始吸收工農幹部和工農青年進高等學校,培養工農出身的新型知識分子。高等教育在內容、制度、方法方面,都必須密切配合國家經濟、政治、國防和文化建設,必須適應國家建設需要,首先適應經濟建設需要。高等學校必須進行系統的基本科學理論知識教育和科學研究工作,不斷提高教師與學生水 1238 平,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最新成就。會議通過《高等學校暫行規程》、《專科學校暫行規程》、《私立高等學校管理暫行辦法》、《關於實施高等學校課程改革的決定》、《關於高等學校領導關係的決定》等 5 項草案,討論修訂高等學校各系科課程改革方案,商討了解決經費、師資等問題。

1983年 5月,教育部在武漢召開第二次會議。主要議題:明確新時期高等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研究調整改革高等教育結構,加速高等教育發展;研究改革高等教育領導體制和管理制度,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水平。會議指出,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從中國實際出發,走自己的道路,努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體系。在三五年內, 繼續貫徹執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方針。會議重點討論了加快高等教育發展問題,提出要依靠老校挖潛,適當擴大規模。1988年 1月,國家教委在北京召開第三次會議。總結經驗,確定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和改革的目標、方針和任務。討論提出高等教育事業中長期發展目標和調整結構、提高投資效益、提高教育質量、開展科學研究、發展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等方針問題。1992年 11月,國家教委在北京召開全國普通高等教育工作會議。主要議題: 提高對高等教育形勢和任務的認識;總結交流改革和發展的經驗;研究高等教育在新形勢下深化改革、進一步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的思路與政策措施。會議指出,必須深入學習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用以指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高等教育在 90年代要有較大的發展,結構更加合理,質量上一個台階,效益有明顯提高,並為下世紀初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高等教育要改變由國家包下來的舊格局,調動社會辦學積極性,探索多種形式和途徑的新路子;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最佳化結構,堅持走以內涵發展為主的道路。國家將集中力量實施“211 工程” 計畫,即面向 21世紀,重點辦好 100所大學和一批重點學科、專業,加快、加大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和力度,建立和完善國家統籌規劃和巨觀管理、學校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高等教育新體制,理順政府、社會和學校三者之間的關係,實行中央與省(自治區、直轄市)兩級管理、兩級負責為主的管理體制。逐步推行以人事、分配、住房、醫療、退休、養老、保險等為主要內容的高等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改革招生和畢業生就業制度。要加強改進德育工作;放寬專業設定審批許可權;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管理制度;繼續探索教育、科研、生產(社會實踐)三結合制度;改革研究生教育;改革高校科技工作,有重點、有選擇地發展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校辦企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穩定與加強中青年骨幹和學術帶頭人的培養為重點,最佳化教師隊伍結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會議還討論了《關於加快改革和積極發展高等教育的意見》和 6個有關檔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