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教材:中醫學導論(供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康復治療學等專業用)》主要包含四大方面內容:對中醫藥學學科特點、性質及其歷史演變作出概括性介紹,以便使入門之初不至於一頭霧水;對當今學生一時不易理解但又比較重要的背景性知識作出必要鋪墊與銜接,以便後續的教與學能夠一步步深入;把中醫藥學放在當今世界大背景中,結合醫學及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大潮,縱覽性地介紹中醫藥學的態勢及其利弊長短,以便入門之初心中有底,方向與目標明確;介紹中醫藥學學習方法及技巧等。
基本介紹
- 書名:中醫學導論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頁數:177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衛生出版社
- 作者:何裕民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1715921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教材:中醫學導論(供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康復治療學等專業用)》是一門入門性課程,也是這次性新增教材之一。《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教材:中醫學導論(供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康復治療學等專業用)》以現代語言闡述為主,適當引用一些古代文獻,以循序漸進。
圖書目錄
第一章中醫學的學科性質與特點
第一節中醫學——複雜而多重要素的綜合體
一、醫學的種種界定
二、好醫學的期盼
三、中醫學的特徵掃描
第二節整合性——中醫學的學科特徵
一、究天人之理——自然科學屬性
二、不失人情——社會學科特點
三、醫易一理——醫學與哲學互動
四、多學科互動滲透的產物
五、中國獨特的生命科學
第三節道與術交融的生存智慧體系
一、充滿智慧的生存及康健之“道”
二、源於生存實踐的保健治病之“術”
三、道與術交融的生存智慧體系
第四節中醫學——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醫學“藍本”
一、難以持續發展的生物醫學
二、健康、疾病與生態相關
三、參照中醫學,逐步走向生態
第二章中西醫學的縱橫鳥瞰
第一節起源和孕育——上古時代
一、醫技源於本能
二、走出巫醫叢林
第二節不同的價值取向——軸心時代
一、地域文化的差異
二、古代理性醫學的確立
三、兩種醫學的貌合神離
第三節不同的發展方向——兩個代表人物為標記的分道揚鑣
一、農耕實用文化與張仲景
二、不同的科技傳統
三、《傷寒論》確立的實用臨床體系
四、航海文明與希臘羅馬醫學
五、蓋倫與西方醫學的實驗精神
第四節迥異的境遇——中世紀
一、西方醫學的低谷
二、中國醫學的興盛
第五節不同的發展機遇——明清以降
一、文藝復興催生實證科學騰飛
二、生物醫學活力四濺
三、明清中醫學,舊路上蹣跚而行
四、近代中醫學,夾縫中求生存
第六節轉折點上的世界醫學——現時代
一、現代醫學的發展趨勢
二、中醫學的發展空間
第三章中醫學的古代哲學淵藪
第一節中醫的本體論——氣一元論
一、農耕文化與氣一元論
二、氣一元論的形成與發展
三、氣一元論的基本內容
四、精氣神學說
第二節中西醫學主流性本體論比較——異曲同工
一、氣一元論與原子論的異同
二、異曲同工及其匯通趨勢
第三節中醫學的認識論——慧然心悟
一、萬物關聯性與整體思維
二、格物致知——主客體交融
三、內景返觀——自我體察自身變化
四、內省與心悟——非邏輯的創造性思維
五、司外揣內——“黑箱”方法雛形
六、援物比類——中國式的“類比”方法
七、一分為二——辯證法的原型
八、五行生剋——系統方法的藍本
九、“形而下,謂之器”——與還原論的異趣
十、形式邏輯,先天不足
第四節中醫學的方法論——喻利實用
一、守道與順應——“無為而無不為”
二、效果與實用——“貓論”的流行
三、和諧與平衡
四、試探與反證——“摸著石子過河”
五、整體方法與多通路調節
六、狀態調整一另闢蹊徑一
七、持經達變——既守原則,亦重權變
第四章中醫理論體系的結構、特點與醫學模式
第一節中醫理論體系的基本結構
一、中醫理論體系的核心
二、中醫理論體系的其他組成
第二節中醫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一、整體觀念
二、恆動觀念
三、辨證論治
第三節中醫學的醫學模式
一、醫學模式問題的由來
二、中醫學的“環境一形神”醫學模式
三、人比病重要——中醫學模式的精髓
四、走向合理醫學的重要參照
第五章中醫學的一些基本認識
第一節天人合一——自成體系的“和諧”觀
一、天人合一——自然演進的基本秩序
二、人與天地相參——與自然和諧
三、形神合一——“心身和諧”,康壽之本
四、“仁”——人人交往中的完美原則
第二節中醫學的生命觀
一、生命肇基於兩精相搏
二、氣化是生命運動的基本形式
三、中醫學整體的生命觀
四、生命是機體生長壯老已的過程
五、生命活動與先、後天的關係
六、生命活動中的形神觀
第三節中醫學對康壽的認識
第四節中醫學對疾病的認識
一、中醫學的疾病觀
二、中醫學的發病觀
三、對衰老及夭折的認識
第五節王道為主的治療學思想
一、上工治未病——防重於治原則
二、王道為先——不傷害性原則
三、調整陰陽,以平為期——治療追求目標
四、內外兼顧,針藥配合——祛病手段的整合原則
五、治病為標,調養為本——病後將息康復原則
第六節節樽守道的養生實踐
一、順應四時
二、順應晝夜變化
三、養生應體現在生活各個方面
四、養生,需貫穿人的一生
第六章醫學的現狀和中醫學的發展
第一節當今醫學的成就與社會的新需求
一、20世紀醫學的成就
二、21世紀世界的新需求
三、生物學的境遇與科學哲學的反思
四、中醫藥學國際化
第二節現代社會的健康難題
一、現代“瘟疫”
二、遺傳性、先天性疾病居高不下
三、現代社會病
四、其他健康問題
第三節現代中醫學面面觀
一、中醫學的潛在優勢
二、中醫學的危機與不足
第四節契機與挑戰
一、醫療改革,世界性的難題
二、弘揚中醫學,中國醫療發展的必然選擇
第五節拓展中醫生存新空間
一、現時代——醫學生存新的時空背景
二、注重狀態調整的中醫學
三、干預病前狀態——醫學的新需求
四、治病,調整狀態——醫學之兩翼
五、未雨綢繆,拓展學術生存新空間
第七章學習中醫的藝術
第一節大學生學習活動的特點
一、大學生學習活動的特點
二、中醫專業學習的階段性
第二節讓學習成為你成長的需要
一、什麼是學習動機
二、中醫大學生學習動機分類
三、中醫大學生學習動機變化的趨勢
四、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的途徑
第三節科學的學習原則和方法
一、學習的一般原則
二、學習中醫學的基本方法
第四節中醫課程的學習技巧
一、課前做好預習——合理搶跑
二、課中有效聆聽——抓住中心環節
三、課後善於管理知識——學而時習之
四、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筆記的技巧
第五節增強記憶力的技巧
第六節實踐環節中的學習技巧
主要參考書目
第一節中醫學——複雜而多重要素的綜合體
一、醫學的種種界定
二、好醫學的期盼
三、中醫學的特徵掃描
第二節整合性——中醫學的學科特徵
一、究天人之理——自然科學屬性
二、不失人情——社會學科特點
三、醫易一理——醫學與哲學互動
四、多學科互動滲透的產物
五、中國獨特的生命科學
第三節道與術交融的生存智慧體系
一、充滿智慧的生存及康健之“道”
二、源於生存實踐的保健治病之“術”
三、道與術交融的生存智慧體系
第四節中醫學——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醫學“藍本”
一、難以持續發展的生物醫學
二、健康、疾病與生態相關
三、參照中醫學,逐步走向生態
第二章中西醫學的縱橫鳥瞰
第一節起源和孕育——上古時代
一、醫技源於本能
二、走出巫醫叢林
第二節不同的價值取向——軸心時代
一、地域文化的差異
二、古代理性醫學的確立
三、兩種醫學的貌合神離
第三節不同的發展方向——兩個代表人物為標記的分道揚鑣
一、農耕實用文化與張仲景
二、不同的科技傳統
三、《傷寒論》確立的實用臨床體系
四、航海文明與希臘羅馬醫學
五、蓋倫與西方醫學的實驗精神
第四節迥異的境遇——中世紀
一、西方醫學的低谷
二、中國醫學的興盛
第五節不同的發展機遇——明清以降
一、文藝復興催生實證科學騰飛
二、生物醫學活力四濺
三、明清中醫學,舊路上蹣跚而行
四、近代中醫學,夾縫中求生存
第六節轉折點上的世界醫學——現時代
一、現代醫學的發展趨勢
二、中醫學的發展空間
第三章中醫學的古代哲學淵藪
第一節中醫的本體論——氣一元論
一、農耕文化與氣一元論
二、氣一元論的形成與發展
三、氣一元論的基本內容
四、精氣神學說
第二節中西醫學主流性本體論比較——異曲同工
一、氣一元論與原子論的異同
二、異曲同工及其匯通趨勢
第三節中醫學的認識論——慧然心悟
一、萬物關聯性與整體思維
二、格物致知——主客體交融
三、內景返觀——自我體察自身變化
四、內省與心悟——非邏輯的創造性思維
五、司外揣內——“黑箱”方法雛形
六、援物比類——中國式的“類比”方法
七、一分為二——辯證法的原型
八、五行生剋——系統方法的藍本
九、“形而下,謂之器”——與還原論的異趣
十、形式邏輯,先天不足
第四節中醫學的方法論——喻利實用
一、守道與順應——“無為而無不為”
二、效果與實用——“貓論”的流行
三、和諧與平衡
四、試探與反證——“摸著石子過河”
五、整體方法與多通路調節
六、狀態調整一另闢蹊徑一
七、持經達變——既守原則,亦重權變
第四章中醫理論體系的結構、特點與醫學模式
第一節中醫理論體系的基本結構
一、中醫理論體系的核心
二、中醫理論體系的其他組成
第二節中醫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一、整體觀念
二、恆動觀念
三、辨證論治
第三節中醫學的醫學模式
一、醫學模式問題的由來
二、中醫學的“環境一形神”醫學模式
三、人比病重要——中醫學模式的精髓
四、走向合理醫學的重要參照
第五章中醫學的一些基本認識
第一節天人合一——自成體系的“和諧”觀
一、天人合一——自然演進的基本秩序
二、人與天地相參——與自然和諧
三、形神合一——“心身和諧”,康壽之本
四、“仁”——人人交往中的完美原則
第二節中醫學的生命觀
一、生命肇基於兩精相搏
二、氣化是生命運動的基本形式
三、中醫學整體的生命觀
四、生命是機體生長壯老已的過程
五、生命活動與先、後天的關係
六、生命活動中的形神觀
第三節中醫學對康壽的認識
第四節中醫學對疾病的認識
一、中醫學的疾病觀
二、中醫學的發病觀
三、對衰老及夭折的認識
第五節王道為主的治療學思想
一、上工治未病——防重於治原則
二、王道為先——不傷害性原則
三、調整陰陽,以平為期——治療追求目標
四、內外兼顧,針藥配合——祛病手段的整合原則
五、治病為標,調養為本——病後將息康復原則
第六節節樽守道的養生實踐
一、順應四時
二、順應晝夜變化
三、養生應體現在生活各個方面
四、養生,需貫穿人的一生
第六章醫學的現狀和中醫學的發展
第一節當今醫學的成就與社會的新需求
一、20世紀醫學的成就
二、21世紀世界的新需求
三、生物學的境遇與科學哲學的反思
四、中醫藥學國際化
第二節現代社會的健康難題
一、現代“瘟疫”
二、遺傳性、先天性疾病居高不下
三、現代社會病
四、其他健康問題
第三節現代中醫學面面觀
一、中醫學的潛在優勢
二、中醫學的危機與不足
第四節契機與挑戰
一、醫療改革,世界性的難題
二、弘揚中醫學,中國醫療發展的必然選擇
第五節拓展中醫生存新空間
一、現時代——醫學生存新的時空背景
二、注重狀態調整的中醫學
三、干預病前狀態——醫學的新需求
四、治病,調整狀態——醫學之兩翼
五、未雨綢繆,拓展學術生存新空間
第七章學習中醫的藝術
第一節大學生學習活動的特點
一、大學生學習活動的特點
二、中醫專業學習的階段性
第二節讓學習成為你成長的需要
一、什麼是學習動機
二、中醫大學生學習動機分類
三、中醫大學生學習動機變化的趨勢
四、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的途徑
第三節科學的學習原則和方法
一、學習的一般原則
二、學習中醫學的基本方法
第四節中醫課程的學習技巧
一、課前做好預習——合理搶跑
二、課中有效聆聽——抓住中心環節
三、課後善於管理知識——學而時習之
四、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筆記的技巧
第五節增強記憶力的技巧
第六節實踐環節中的學習技巧
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