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領導小組

全國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領導小組

雙擁工作是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的簡稱,是在黨的領導下,以鞏固和加強軍政軍民團結為主旨,組織發動全國軍民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團結奮鬥的一項社會活動。它深刻反映了我國軍民血肉相連的本質特徵,生動體現了黨的宗旨、國家的性質和人民軍隊的本色,是我們黨、國家和軍隊的優良傳統和特有的政治優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國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領導小組
  • 成立日期:1991年6月
  • 領導機構:民政部、總政治部
  • 執行機構:全國雙擁工作小組辦公室
具體工作,人員名單,發展歷史,成員單位,

具體工作

雙擁工作有很久的歷史淵源。早在紅軍初創時期,我們黨和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工農紅軍離不開工農民眾的思想,要求軍隊愛護人民民眾,蘇區政府和人民支援紅軍、優待軍屬。抗日戰爭時期,為了鞏固和發展抗日根據地,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陝甘寧邊區政府組織開展了“擁護軍隊、優待抗日軍人家屬”活動,八路軍留守兵團開展了“擁護政府、愛護人民”活動,改善和密切了邊區的軍政軍民關係,形成了軍民團結、共御外侮的生動局面。1943年1月,毛澤東同志充分肯定了陝甘寧邊區的做法,號召各根據地軍民普遍開展這一活動,從而使雙擁運動從延安迅速發展到各個抗日根據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雙擁熱潮。這就是常說的雙擁運動多少周年的由來。
雙擁工作在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歷史時期均發揮了重大作用。解放戰爭時期,廣大軍民攜手並肩,浴血奮戰,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迅速摧毀了國民黨反動統治,雙擁工作所形成的堅強的軍政軍民團結,在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雙擁工作理論不斷完善,內容不斷拓展,形式不斷創新,以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載體,廣大軍民參與雙擁工作的熱情空前高漲;以創建雙擁模範城(縣)為龍頭,民眾性雙擁活動蓬勃興起、持久不衰,廣大軍民在經濟建設的主戰場上通力合作,在三個文明建設中相互促進,在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穩定中密切配合,在抗禦嚴重自然災害和重大疫病中並肩戰鬥,軍政軍民團結顯示了強大力量。
為了推進雙擁工作的發展,黨和國家根據各個歷史時期的形勢和任務,先後召開過多次全國性的雙擁會議。主要的有:1980年徐州全國雙擁工作會議,1984年北京全國雙擁工作會議,1987年佳木斯全國雙擁工作會議,1991年福州全國雙擁工作會議,1993年延安全國雙擁工作會議和2004年的全國雙擁工作會議。這些會議都是根據黨和國家、軍隊當時的主要任務召開的,並適應形勢提出了雙擁工作的任務,使雙擁服務於黨和國家、軍隊的中心工作。雙擁模範城(縣)是從1991年福州雙擁會議開始的,之後又開過6次大的表彰會。這些重要會議,都有黨和國家領導人參加和接見。會議研究的一些重大問題和政策,對推動雙擁工作發展創新產生了重要作用。
回顧七十多年的歷程,可以清楚地看到,雙擁工作產生於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成熟於抗日戰爭時期,在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時期,有了很大的創新發展。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雙擁工作歷來高度重視。毛澤東同志依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創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思想和人民戰爭理論,提出了軍民一致的根本原則,作出了“兵民是勝利之本”的精闢論斷,為雙擁工作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鄧小平同志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明確指出軍民一致的原則不能變,要根據新的情況,從各個方面搞好軍民關係,加強軍政軍民團結,並倡導開展了軍民共建和創建雙擁模範城(縣)活動,使雙擁工作從內容到形式都有了新的發展。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江澤民同志對軍政軍民團結作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明確要求一定要站在國家長治久安、民族興旺發達的高度,把加強軍政軍民團結作為重大的政治原則緊緊抓住不放,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軍政軍民團結,鞏固和發展“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新型軍政軍民關係。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對雙擁工作高度重視,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胡錦濤同志強調,要廣泛深入地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加強軍政軍民團結,形成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機制。在國家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的基礎上,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跨越式發展。這些論述是雙擁工作的理論基礎,也是雙擁工作的長遠指導思想。
在黨和國家的關心重視和正確領導下,雙擁工作在繼承中發展,在改革中前進,取得了新的成績和進步,有力地促進了國家的改革發展穩定和軍隊建設。同時,也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反映中國革命和建設規律,具有時代特點和創新特色的成功經驗。主要是: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政治基礎凝聚軍心民心,保證雙擁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始終把黨在各個時期、各個階段的歷史使命作為最高目標,促進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同步增強;堅持從政治上看待和處理軍政軍民關係問題,不斷密切軍隊與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大局;堅持深入持久地開展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形成人人關心國家安全、勇於獻身國防事業的社會風尚;堅持主題鮮明、富有時代特色的雙擁形式,深入持久地開展軍民共建和創建雙擁模範城(縣)活動,不斷提高雙擁工作的整體水平;堅持在地方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發揮各級雙擁領導機構和軍地職能部門的作用,形成齊抓共管、各司其職的雙擁工作運行機制。這些經驗是在雙擁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又指導雙擁實踐不斷發展。
為了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加強對雙擁工作的指導,1991年6月,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中央軍委成立了“全國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領導小組”,當時由國務委員陳俊生同志擔任領導小組組長,中辦、國辦、民政部、總政治部領導擔任副組長,中央黨政軍24個部門領導為成員,下設辦公室,由民政部、總政治部抽組人員合署辦公,負責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實踐證明,這種機制產生了重要作用。領導小組作了3次大的調整,羅乾、司馬義·艾買提和回良玉同志先後繼任組長。領導小組現有1名組長,7名副組長,36個成員單位。各成員單位通過聯絡員與領導小組辦公室溝通

人員名單

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退役軍人事務部部長:裴金佳
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退役軍人事務部副部長:錢鋒

發展歷史

我國軍民的擁軍優屬、擁政愛民(以下簡稱“雙擁”)工作,是隨著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的認識、建軍理論的產生和人民軍隊的建立而發展起來的。雙擁工作的產生和發展,是中國革命富有特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保證。
大革命時期——雙擁工作的萌芽
1924年至1927年,中國爆發了反對帝國主義及北洋軍閥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第一次大革命,國共兩黨實行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有力地推動了這場革命運動的發展。在這場大革命中,我們黨根據中國革命的特點,認識到武裝鬥爭的重要性,在同國民黨合作組織革命軍隊的過程中,以蘇聯紅軍為榜樣,創建和指導著軍隊的政治工作,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標武裝部隊,改造部隊,為日後雙擁工作的形成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土地革命時期——雙擁工作的創立
我黨於1927年8月1日舉行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同年9月9日,毛澤東又在湘贛邊界發動了秋收起義,接著率領起義部隊走上井岡山。從此,我黨有了自己的革命軍隊,開始了獨立領導革命武裝鬥爭的新時期。隨著這支嶄新的人民軍隊的誕生,雙擁工作也開始在各根據地得以創立。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雙擁工作的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向北平郊區盧溝橋發動武裝進攻,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和全國人民抗日怒潮的影響下,抗日戰爭爆發,中國革命進入了爭取民族解放戰爭的新階段。
這一時期,由於確立了人民軍隊的建軍原則,以及多年來民眾工作的生動實踐,使雙擁工作得到了重大發展。
建國初期到文化大革命前期——雙擁工作的發展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雙擁工作的歷史環境也發生了重要變化。變化之一是人民解放軍的任務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由奪取政權轉變為黨領導下維護政權的武裝力量,擔負起加強國防、抵禦侵略和參加國家建設事業的重任;變化之二是全國各解放區得以統一,建立了全國性政府,從此擁軍優屬工作在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有組織有計畫地進行。儘管歷史條件發生了變化,但是此一時期的雙擁工作卻在繼承和發揚戰爭年代的光榮傳統基礎上從形式到內容都有了新的發展。……
文化大革命時期——雙擁工作受到干擾
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在中國發生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和國家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1967年,“文化大革命”進入了所謂“奪權階段”,全國處於“打倒一切”、“全面內戰”的混亂狀態。在這種嚴重的形勢下,人民解放軍在提高警惕保衛祖國的同時,遵照黨中央的指示,擔負“三支兩軍”(支左、支工、支農、軍管、軍訓)任務。“三支兩軍”從1967年1月開始,到1972年8月陸續撤出,軍隊參加“三支兩軍”的幹部戰士先後共達280萬人次。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雙擁工作新局面的出現
1976年10月,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勝利,結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內亂,使全國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1978年12月,黨中央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轉折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全會開始全面認真地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前的“左”傾錯誤,確定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制定並推行了一系列新的經濟政策。從此,雙擁工作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全國雙擁工作會議——雙擁工作的新起點
1991年5月10日至16日,為了研究和探索新形勢下加強雙擁工作,進一步密切軍政軍民關係,民政部和解放軍總政治部在福州召開了建國以來第一次全國雙擁工作會議。 會議對1987年全國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經驗交流會以來的雙擁工作情況進行了系統的總結。由此,雙擁工作邁向新起點

成員單位

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包括:中組部、中宣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科技部、國防科工委、國家民委、公安部、法務部、民政部、財政部、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鐵道部、交通部、信息產業部、水利部、農業部、商務部、文化部、衛生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稅務總局、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武警總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全國工商聯等36個部委和民眾團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