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複習指導(中醫基礎分冊)》是1999-08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ISBN:9787507715491
- 頁數:205
- 定價:24.00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08
- 裝幀:平裝
作品目錄
中醫基礎理論
第一單元 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一、整體觀念
二、辨證論治
第二單元 陰陽學說
一、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二、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第三單元 五行學說
一、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二、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第四單元 五臟
一、五臟的生理功能
二、五臟之間的關係
三、五臟與五志、五液、五體、五官九竅的關係
第五單元 六腑
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二、六腑與五臟之間的關係
第六單元 奇恆之腑
一、腦
二、女子胞
第七單元 氣血津液
一、氣
二、血
三、津液
四、氣血津液之間的關係
第八單元 經絡
一、十二經脈
二、奇經八脈
三、經絡的生理與套用
第九單元 病因
一、六淫
二、癘氣
三、七情內傷
四、飲食所傷
五、勞逸損傷
六、痰飲
七、瘀血
第十單元 發病
一、邪正與發病
二、內外環境與發病
第十一單元 病機
一、邪正盛衰
二、陰陽失調
三、氣血失常
四、津液代謝失常
五、內生“五邪”
六、五臟陰陽氣血失調
七、六腑功能失調
八、奇恆之腑功能失調
第十二單元 治則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調整陰陽
四、調理氣血
五、三因制宜
中醫診斷學
第一單元 緒論
第二單元 望診
一、望神
二、望面色
三、望形態
四、望頭頸五官九竅
五、望皮膚
六、望絡脈
七、望排泄物與分泌物
第三單元 望舌
一、舌診概說
二、正常舌
三、望舌質
四、望舌苔
第四單元 聞診
一、聽聲音
二、口氣、病室氣味
第五單元 問診
一、問寒熱
二、問汗
三、問頭身
四、問胸脅脘腹
五、問耳目
六、問飲食與口味
七、問睡眠
八、問二便
第六單元 脈診
一、脈診概說
二、平脈
三、浮、濡、芤脈
四、沉、弱脈
五 弦緊滑梁脈
六、洪、實、細、虛、微脈
七、長、短脈
八、緩、遲、數脈
九、結、代、促脈
第七單元 按診
一、按診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按診的內容
第八單元 八綱
一、概述
二、表里
三、寒熱
四、虛實
五、陰陽
第九單元 氣血津液辨證
一、氣病辨證
二、血病辨證
三、氣血同病辨證
四、津液病辨證
第十單元 臟腑辨證
一、心與小腸病辨證
二、肺與大腸病辨證
三、脾與胃病辨證
四、肝膽病辨證
五、腎與膀胱病辨證
六、臟腑兼證
第十一單元 經絡辨證
一、手太陰肺經、足陽明胃經、手少陰心經病證的臨床表現
二、督脈、任脈病證的臨床表現
第十二單元 六經辨證
一、三陽病證的臨床表現、證候分析、辨證要點
二、三陰病證的臨床表現
三、合病、並病、傳經、直中的概念
第十三單元 衛氣營血辨證
一、衛分證、氣分證的臨床表現、證候分析、辨證要點
二、營分證、血分證的臨床表現
三、衛氣營血的一般傳變規律和特殊傳變
第十四單元 三焦辨證
一、三焦病證的臨床表現
二、三焦病證的順傳與逆傳
第十五單元 四診與辨證的運用
一、辨證要點
二、辨證與辨病的關係
中藥學
第一單元 中藥的性能
一、四氣和五味
二、歸經
三、升降浮沉
四、有毒無毒
第二單元 中藥的套用
一、中藥的配伍
二、用藥禁忌
三、用藥劑量
四、用法
第三單元 解表藥
一、辛溫解表藥
麻黃
桂枝
紫蘇
荊芥
防風
白芷
生薑
香薷
羌活
辛夷
藁本
蒼耳子
二、辛涼解表藥
薄荷
蟬蛻
桑葉
菊花
葛根
柴胡
牛蒡子
升麻
蔓荊子
淡豆鼓
第四單元 清熱藥
一、清熱瀉火藥
石膏
知母
梔子
夏枯草
蘆根
天花粉
淡竹葉
二、清熱燥濕藥
黃苓
黃連
黃柏
龍膽草
苦參
三、清熱涼血藥
生地黃
玄參
牡丹皮
赤芍
水牛角
紫草
四、清熱解毒藥
金銀花
連翹
蒲公英
大青葉
牛黃
魚腥草
射干
白頭翁
板藍根
青黛
土茯苓
山豆根
白花蛇舌草
紫花地丁
穿心蓮
馬齒莧
馬勃
秦皮
白鮮皮
鴉膽子
熊膽
五、清虛熱藥
青蒿
地骨皮
白薇
銀柴胡
胡黃連
第五單元 瀉下藥
一、攻下藥
大黃
芒硝
蘆薈
番瀉葉
二、潤下藥
火麻仁
郁李仁
三、峻下逐水藥
甘遂
大戟
蕪花
巴豆
牽牛子
第六單元 祛風濕藥
獨活
防己
秦艽
木瓜
桑寄生
白花蛇
威靈仙
五加皮
稀簽草
絡石藤
第七單元 芳香化濕藥
蒼朮
厚朴
藿香
砂仁
白豆蔻
佩蘭
草果
第八單元 利水滲濕藥
茯苓
澤瀉
薏苡仁
車前子
金錢草
茵陳蒿
豬苓
滑石
木通
通草
海金沙
石韋
瞿麥
地膚子
萆�
第九單元 溫里藥
附子
乾薑
肉桂
吳茱萸
細辛
花椒
丁香
小茴香
高良姜
第十單元 理氣藥
橘皮
枳實
木香
香附
薤白
青皮
烏藥
沉香
川楝子
佛手
荔枝核
柿蒂
青木香
第十一單元 消食藥
山楂
萊菔子
雞內金
神曲
麥芽
谷芽
第十二單元 驅蟲藥
檳榔
使君子
苦楝皮
貫眾
雷九
榧子
第十三單元 止血藥
小薊
地榆
白及
三七
茜草
艾葉
大薊
槐花
白茅根
側柏葉
蒲黃
仙鶴草
棕櫚炭
血餘炭
炮姜
第十四單元 活血祛瘀藥
川芎
延胡索
鬱金
丹參
益母草
桃仁
紅花
牛膝
乳香
薑黃
虎杖
雞血藤
莪術
水蛭
沒藥
三棱
五靈脂
庶蟲蟲
蘇木
自然銅
第十五單元 化痰止咳平喘藥
一、化痰藥
半夏
桔梗
瓜蔞
貝母
天南星
旋覆花
竹茹
白芥子
白附子
竹瀝
天竹黃
白前
前胡
海蛤殼
海藻
昆布
黃藥子
二、止咳平喘藥
杏仁
百部
蘇子
桑白皮
葶藶子
紫菀
款冬花
枇杷葉
馬兜鈴
白果
第十六單元 安神藥
磁石
龍骨
酸棗仁
硃砂
柏子仁
遠志
琥珀
合歡皮
第十七單元 平肝息風藥
羚羊角
牡蠣
代赭石
鉤藤
天麻
石決明
決明子
全蠍
蜈蚣
白僵蠶
地龍
珍珠母
珍珠
刺蒺藜
第十八單元 開竅藥
麝香
石菖蒲
冰片
蘇合香
第十九單元 補虛藥
一、補氣藥
人參
黨參
黃芪
白朮
甘草
西洋參
太子參
山藥
扁豆
大棗
蜂蜜
二、補陽藥
鹿茸
淫羊藿
杜仲
續斷
菟絲子
巴戟天
冬蟲夏草
紫河車
補骨脂
肉蓯蓉
仙茅
狗脊
骨碎補
益智仁
蛤蚧
沙苑子
三、補血藥
當歸
熟地黃
何首烏
白芍
阿膠
龍眼肉
四、補陰藥
沙參
麥門冬
龜板
鱉甲
天門冬
石斛
玉竹
百合
枸杞子
黃精
墨旱蓮
女貞子
第二十單元 收澀藥
五味子
烏梅
山菜萸
桑蝶蛸
訶子
肉豆蔻
蓮子
芡實
烏賊骨
五倍子
麻黃根
浮小麥
椿皮
赤石脂
金櫻子
第二十一單元 外用藥
馬錢子
硫黃
雄黃
爐甘石
硼砂
明礬
露蜂房
蛇床子
方劑學
第一單元 總論
方劑的組成原則
方劑的變化運用
第二單元 解表劑
辛溫解表
麻黃湯
桂枝湯
小青龍湯
九味羌活湯
辛涼解表
銀翹散
桑菊飲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扶正解表
敗毒散
第三單元 瀉下劑
寒下
大承氣湯
溫下
溫脾湯
潤下
麻子仁九
濟川煎
逐水
十棗湯
第四單元 和解劑
和解少陽
小柴胡湯
蒿芩清膽湯
調和肝脾
四逆散
逍遙散
痛瀉要方
調和腸胃
半夏瀉心湯
第五單元 清熱劑
清氣分熱
白虎湯
竹葉石膏湯
清營涼血
清營湯
犀角地黃湯
清熱解毒
涼膈散
黃連解毒湯
普濟消毒飲
氣血兩清
清瘟敗毒飲
清臟腑熱
龍膽瀉肝湯
左金九(原名回令九)
玉女煎
芍藥湯
導赤散
瀉白散(又名瀉肺散)
清胃散
白頭翁湯
清虛熱
青蒿鱉甲湯
清骨散
當歸六黃湯
清熱祛暑
六一散(原名益元散)
清暑益氣湯
第六單元 溫里劑
溫中祛寒
理中九
小建中湯
吳茱萸湯
大建中湯
回陽救逆
四逆湯
回陽救急湯
溫經散寒
當歸四逆湯
第七單元 表里雙解劑
解表攻里
大柴胡湯
防風通聖散
解表清里
葛根黃芩黃連湯
第八單元 補益劑
補氣
四君子湯
參芩白朮散
補中益氣湯
生脈散
補血
四物湯
當歸補血湯
歸脾湯
炙甘草湯(又名復脈湯)
氣血雙補
八珍湯
補陰
六味地黃九
大補陰九
一貫煎
左歸丸
七寶美髯丹
補陽
腎氣九
右歸九
第九單元 安神劑
重鎮安神
硃砂安神九(又名安神九)
滋養安神
酸棗仁湯
天王補心丹
甘麥大棗湯
第十單元 開竅劑
涼開
安宮牛黃九
紫雪
至寶丹
溫開
蘇合香九
第十一單元 固澀劑
玉屏風散
四神九
真人養臟湯
牡蠣散
金鎖固精九
固沖湯
第十二單元 理氣劑
行氣
越鞠九(又名芎術九)
半夏厚朴湯
枳實薤白桂枝湯
厚朴溫中湯
天台烏藥散
降氣
蘇子降氣湯
定喘湯
旋覆代赭湯
橘皮竹茹湯
丁香柿蒂湯
第十三單元 理血劑
活血祛瘀
桃核承氣湯
血府逐瘀湯
復元活血湯
補陽還五湯
七厘散
溫經湯
生化湯
大黃庶蟲九
止血
小薊飲子
十灰散
咳血方
黃土湯
第十四單元 治風劑
疏散外風
消風散
川芎茶調散
牽正散
小活絡丹
平熄內風
羚角鉤藤湯
鎮肝熄風湯
天麻鉤藤飲
大定風珠
地黃飲子
第十五單元 治燥劑
輕宣潤燥
清燥救肺湯
杏蘇散
滋陰潤燥
麥門冬湯
百合固金湯
玉液湯
增液湯
養陰清肺湯
第十六單元 祛濕劑
燥濕和胃
平胃散
藿香正氣散
清熱祛濕
茵陳蒿湯
八正散
三仁湯
甘露消毒丹
二妙散
利水滲濕
五苓散
防己黃芪湯
豬苓湯
五皮散
溫化水濕
真武湯
實脾散
草解分清飲
苓桂術甘湯
祛風勝濕
獨活寄生湯
羌活勝濕湯
第十七單元 祛痰劑
燥濕化痰
二陳湯
溫膽湯
清熱化痰
清氣化痰九
小陷胸湯
滾痰九
治風化痰
半夏白朮天麻湯
止嗽散
第十八單元 消導化積劑
保和九
健脾九
積實導滯九
木香檳榔九
枳術九
枳實消痞丸
第十九單元 驅蟲劑
烏梅九
肥兒九
第二十單元 癰瘍劑
仙方活命飲
陽和湯
四妙勇安湯
犀黃九
葦莖湯
大黃牡丹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