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應試指南

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應試指南

《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應試指南》是2009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醫師資格考試專家組。

基本介紹

  • 書名: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應試指南
  • 作者:中醫師資格考試專家組
  • ISBN:9787802315884
  • 類別:圖書 >> 醫學 >> 醫學類考試 >> 執業醫師
  • 頁數:1244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2-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考試簡介,圖書目錄,圖書摘要,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內容簡介

中醫中西醫結合執業(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應試指南及習題集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組織相關專家編寫,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唯一推薦的考試用書。本次編寫我們大量聽取廣大考生的意見和建議,總結以前各版本的成功經驗,避免了既往的不足。
中醫中西醫結合執業(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分綜合筆試和實踐技能考試兩部分。綜合筆試部分採取標準化考試方式並實行全國統一考試,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承擔國家一級的具體考試工作。實踐技能考試由省級醫師資格考試領導小組組織實施。
一、專家組成員都是長期從事醫師專業工作的教授或主任醫師,他們在學術上有較高造詣,同時他們掌握醫師資格考試規律,即“會考試”,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把握考試的重點,知道“考什麼”,二是“會出題”,即所出習題較為規範。因此中醫中西醫結合執業(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應試指南及習題集能較好地貼近考試大綱,將大綱要求的知識點完整地體現出來。
二、中醫中西醫結合執業(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應試指南完全按照考試大綱的單元、細目編寫。習題集按單元列出,每單元後附參考答案。習題集完全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規定的題型編寫,基本覆蓋了考試大綱所要求的知識點。
三、中醫中西醫結合執業(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習題分A1、A2、B1三型。A1型題的試題形式是題乾以論述題形式出現(或為敘述式,或為問答式),答題時,要求在5個備選答案(A、B、c、D、E)中肯定或否定一項,作為正確答案。A2型題的試題形式是以一個簡要病例或兩個相關因素作為題乾,後面是與題乾相關的5個備選答案(A、B、c、D、E),答題時,要求從中選擇一項作為正確答案。B1型又稱配伍題,其試題結構是,每組試題由5個備選答案(A、B、C、D、E)與兩個題乾組成,5個備選答案(A、B、c、D、E)在前,題乾在後,答題時,要求為每個題乾選擇一項作為正確答案,每個備選答案可以選用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一次不選。
A1型題:題乾以論述題形式出現,或為敘述式,或為否定式。答題時,要求在5個備選答案中肯定或否定1項,作為正確答案。
例1.治療下痢,屬“通因通用”法的方劑是 答案:D
A.葛根黃芩黃連湯
B.大承氣湯
C.白頭翁湯
D.芍藥湯
E.黃連解毒湯
A2型題:以1個簡要的病例作為題乾,後面是與題乾有關的A、B、C、D、E共5個備選答案。答題時,要求從中選擇1項作為正確答案。
例2.患者下痢不止,色暗不鮮,便膿血,赤白相兼,里急後重,日久不愈。腹痛喜溫,小便短赤,舌苔淡白,脈沉遲。治療應首選的方劑是 答案:C
A.白頭翁湯
B.木香檳榔丸
C.桃花湯
D.四神丸
E.真人養臟湯
B1型題:每道試題由A、B、C、D、E 5個備選答案與2個或2個以上的題乾組成,5個備選答案在前,題乾在後。答題時,要求為每個題乾選擇1項作為正確答案。每個備選答案可以選用1次或1次以上;也可以1次也不選用。為了試卷的規範化及分數計算的統一性,命題時要求B1型題一律用2個題乾。
例5.
A.午後發熱
B.傍晚發熱
C.潮熱骨蒸
D.身熱夜甚
E.夜熱早涼
1.清骨散證的熱型是 答案:C
2.清營湯證的熱型是 答案:D

考試簡介

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分為兩級四類,即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兩級;每級分為臨床、中醫、口腔、公共衛生四類。中醫類包括中醫、民族醫和中西醫結合,其中民族醫又含蒙醫、藏醫和維醫三類,其他民族醫醫師暫不開考。到目前為止,我國醫師資格考試共有24種類別。醫師資格考試的性質是行業準入考試,是評價申請醫師資格者是否具備從事醫師工作所必須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考試。醫師資格考試分實踐技能考試和醫學綜合筆試兩部分。實踐技能考試採用多站測試的方式,考區設有實踐技能考試基地,根據考試內容設定若干考站,考生依次通過考站接受實踐技能的測試。每位考生必須在同一考試基地的考站進行測試。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筆試於9月中旬舉行,
具體時間以衛生部醫師資格考試委員會公告時間為準。執業醫師考試時間為2天,分4個單元;執業助理醫師考試時間為1天,分2個單元,每單元均為兩個半小時。醫學綜合筆試全部採用選擇題形式。

圖書目錄

中醫基礎理論
第一單元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第二單元 精氣學說
第三單元 陰陽學說
第四單元 五行學說
第五單元 五臟
第六單元 六腑
第七單元 奇恆之腑
第八單元 精、氣、血、津液、神
第九單元 經絡
第十單元 病因
第十一單元 發病
第十二單元 病機
第十三單元 防治原則
中醫診斷學
第一單元 緒論
第二單元 問診
第三單元 望診
第四單元 望舌
第五單元 聞診
第六單元 脈診
第七單元 按診
第八單元 八綱
第九單元 病性辨證
第十單元 臟腑辨證
第十一單元 六經辨證
第十二單元 衛氣營血辨證
第十三單元 三焦辨證
中藥學
第一單元 藥性理論
第二單元 中藥的配伍
第三單元 中藥的用藥禁忌
第四單元 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第五單元 解表藥
第六單元 清熱藥
第七單元 瀉下藥
第八單元 祛風濕藥
第九單元 化濕藥
第十單元 利水滲濕藥
第十一單元 溫里藥
第十二單元 理氣藥
第十三單元 消食藥
第十四單元 驅蟲藥
第十五單元 止血藥
第十六單元 活血祛瘀藥
第十七單元 化痰止咳平喘藥
第十八單元 安神藥
第十九單元 平肝息風藥
第二十單元 開竅藥
第二十一單元 補虛藥
第二十二單元 收澀藥
第二十三單元 攻毒殺蟲止癢藥
第二十四單元 拔毒化腐生肌藥
方劑學
第一單元 總論
第二單元 解表劑
第三單元 瀉下劑
第四單元 和解劑
第五單元 清熱劑
第六單元 祛暑劑
第七單元 溫里劑
第八單元 補益劑
第九單元 固澀劑
第十單元 安神劑
第十一單元 開竅劑
第十二單元 理氣劑
第十三單元 理血劑
第十四單元 治風劑
第十五單元 治燥劑
第十六單元 祛濕劑
第十七單元 祛痰劑
第十八單元 消食劑
第十九單元 驅蟲劑
第二十單元 涌吐劑
針灸學
第一單元 緒言
第二單元 經絡系統的組成
第三單元 經絡的作用和經絡學說的臨床套用
第四單元 腧穴的分類
第五單元 腧穴的主治特點和規律
第六單元 特定穴
第七單元 腧穴的定位方法
第八單元 手太陰肺經、穴
第九單元 手陽明大腸經、穴
第十單元 足陽明胃經、穴
第十一單元 足太陰脾經、穴
第十二單元 手少陰心經、穴
第十三單元 手太陽小腸經、穴
第十四單元 足太陽膀胱經、穴
第十五單元 足少陰腎經、穴
第十六單元 手厥陰心包經、穴
第十七單元 手少陽三焦經、穴
第十八單元 足少陽膽經、穴
第十九單元 足厥陰肝經、穴
第二十單元 督脈、穴
第二十一單元 任脈、穴
第二十二單元 常用奇穴
第二十三單元 毫針刺法
第二十四單元 常用灸法
第二十五單元 拔罐法
第二十六單元 其他針法
第二十七單元 頭針、耳針
第二十八單元 治療總論
第二十九單元 頭面軀體痛證
第三十單元 內科病證
第三十一單元 婦兒科病證
第三十二單元 皮外骨傷科病證
第三十三單元 五官科病證
第三十四單元 急症
中醫內科學
第一單元 感冒
第二單元 咳嗽
第三單元 哮病
第四單元 喘證
第五單元 肺癰
第六單元 肺癆
第七單元 肺脹
第八單元 心悸
第九單元 胸痹
第十單元 不寐
第十一單元 癲狂
第十二單元 癇病
第十三單元 痴呆
第十四單元 厥證
第十五單元 胃痛
第十六單元 痞滿
第十七單元 嘔吐
第十八單元 噎膈
第十九單元 呃逆
第二十單元 腹痛
第二十一單元 泄瀉
第二十二單元 痢疾
第二十三單元 便秘
第二十四單元 脅痛
第二十五單元 黃疸
第二十六單元 積聚
第二十七單元 鼓脹
第二十八單元 頭痛
第二十九單元 眩暈
第三十單元 中風
第三十一單元 瘧疾
第三十二單元 水腫
第三十三單元 淋證
第三十四單元 癃閉
第三十五單元 郁證
第三十六單元 血證
第三十七單元 痰飲
第三十八單元 消渴
……
中醫外科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兒科學
診斷學基礎
傳染病學
內科學
醫學倫理學
衛生法規

圖書摘要

第一單元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中醫學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在這一獨特理論體系中,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整體觀念,二是辨證論治。
細目一:整體觀念
整體,就是完整性和統一性。整體觀念,是中醫學關於人體自身的完整性及人與自然、社會環境的統一性認識。
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構成人體的各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協調、相互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同時也認識到人體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重要關係和相互影響,人類在能動地適應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鬥爭中,維持著機體正常的生命活動。這種內外環境的統一性和機體自身完整性的思想,即為整體觀念。
整體觀念包括以下兩方面內容:
1.人體是有機的整體
人體是由許多組織器官所構成的,臟腑、經絡、肢體、孔竅和氣血津液等,雖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的。從而形成了一個以五臟為中心,配合六腑,聯繫五體、五官九竅等的五個生理系統,並通過經絡縱橫廣泛地分布,以貫通內外上下,運行氣血津液,滋養並調節各組織器官的活動。從而形成人對自身的有機的整體性認識,並體現於生理、病理和診治等各個方面。
2.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
人與自然界存在著密切的關係。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同時,自然界的變化,如季節氣候、晝夜晨昏、地理環境等的不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而機體則相應地產生反應。屬於生理範圍內的,即是生理的適應性;超越了這個範圍,即是病理性反應。由於人與自然界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所以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也就成為中醫治療學上的重要原則。
3.人與社會環境的統一性
人生活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其生命活動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因而在生理上可表現為其身心機能和體質特點有一定差異。在病理上,則劇烈、驟然變化的社會環境,可破壞原有的生理和心理的協調和穩定,則可引發某些身心疾病或使原發疾病惡化。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是直屬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唯一國家級中醫藥專業出版社,成立於1989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成為規模最大、最權威的中醫藥專業出版機構。建社19年以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人始終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所要求的,以弘揚中醫藥文化的視窗,交流中醫藥學術的陣地,傳播中醫藥文化的載體,培養中醫藥人才的搖籃為目標。累計出版圖書3000餘種,出版社擁有了一支素質高、能力強、善於創新的出版隊伍。形成了一個具有一流學術水平又精於寫作的優秀作者群,保證了優秀作品的不斷推出,從而贏得了廣大讀者的讚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