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俄肅反委員會

全俄肅反委員會

全俄肅反委員會,十月革命後蘇維埃俄國的國家安全保衛機構。全稱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簡稱全俄肅反委員會,契卡是該委員會俄文縮寫的音譯。

1917年12月20日,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決定建立全俄肅反委員會,以此同反革命和各種破壞現象作鬥爭,並任命捷爾任斯基為肅反委員會主席。肅反委員會的俄文縮寫是"契卡"(Cheká),故而肅反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也被稱為Chekist,意為在契卡工作的人。這一俗稱被保留了下來,截至今日在俄羅斯很多人仍然把國家安全機關的工作人員稱為Chekist。從1917年底至1918年,蘇俄各地陸續建立起地方的肅反委員會,自1918年起,肅反機構擴大到運輸部門、軍隊和邊境地區。契卡擁有很大的權力,可以逮捕一切被認為是反革命的敵對分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俄肅反委員會(契卡)
  • 外文名: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чрезвычайная комиссия
  • 成立:1917年12月20日
  • 廢除:1922年(被改組)
  • 替代國家政治保衛局(即格別烏)
  • 部門主管捷爾任斯基
  • 權力:可以逮捕一切反革命分子
  • 任務:消滅和制止反革命和怠工行為
歷史沿革,主要職能,成立背景,歷史沿革,主要活動,主要人物,

歷史沿革

前蘇聯的一個情報組織,根據F.E.捷爾任斯基的建議,彼得格勒軍事革命委員會於1917年12月4日通過了《關於建立肅反委員會的決議》;
全俄肅反委員會1922年的徽章全俄肅反委員會1922年的徽章
12月20日,設立以捷爾任斯基為主席的契卡。
12月28日,契卡號召各級地方蘇維埃成立肅反委員會。
1918年蘇維埃政府在運輸部門、軍隊和邊境地區成立專門的肅反機構。它擁有很大權力 ,可以逮捕一切反革命分子。
1922年2月6日,經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全俄肅反委員會(契卡)改組為國家政治保衛局。(即格別烏),後又在1954年更名為國家安全委員會,即著名的蘇聯情報組織克格勃
該組織是因為列寧在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後要求捷爾任斯基創辦一個可以“用非常手段同一切反革命分子作鬥爭的機構”而創立的。是保衛年輕的紅色蘇維埃政權。
捷爾任斯基將契卡的任務概括為:“在全國範圍內消滅和制止反革命和怠工行為,將其積極分子交由法庭處理,同時還進行前期偵查和預審。”

主要職能

實際上,全俄肅反委員會的主要職能還包括逮捕蘇聯國內的反革命分子,並負責管理監獄、搜查、逮捕、拘禁。
全俄肅反委員會是取得政權初期為保衛和鞏固政權而建立的鎮壓機關,主要職責是對內的,反間諜以及情報工作只是它的一小部分職能。捷爾任斯基形容它是“一個用革命的手段來對付反革命的機構”,所謂反革命是用來稱呼所有布爾什維克的反對派和“階級敵人”的名稱。他還特彆強調:“契卡工作人員是革命的士兵,他們用不著做什麼偵察或暗探的工作……
對契卡來說,有槍決犯人的權力是無比重要的。”捷爾任斯基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態度,是因為他厭惡並不情願把這個機構降低到沙皇暗探局的水平,他被流放和監禁的經歷,使他特別憎恨奸細。
全俄肅反委員會辦公大樓全俄肅反委員會辦公大樓
然而鬥爭的複雜性和殘酷性,又迫使他採取特殊的調查手法。所以他規定這個機構可以利用秘密偵察人員。比如那种放鴨入籠的方法---把密探扮成犯人送入牢房探詢犯人在審訊時不肯招供的情況---就是他開始實行的。對政治事件的調查,他要求一開始就利用特情關係打入敵人的內部臥底的辦法來進行。告密者、“線人”、密探,是偵察的主要工具。
全俄肅反委員會的重要職能之一是開展對外情報工作,情報官以外交人員身份為掩護派駐外國的做法,從捷爾任斯基時期就開始了。
1917年底捷爾任斯基嘗試進行了一系列的對外情報收集工作,他選中了一個叫菲利波夫的偵察員以商人和記者的身份前往芬蘭執行情報任務,主要任務是芬蘭政府與德國交往的情況以及對蘇俄內部叛亂分子的態度。這次行動很快就因為德國的插手破壞而結束了。
但是捷爾任斯基及其他契卡的領導人卻認識到對外情報工作的重要性。為了培養自己的偵察諜報人員,捷爾任斯基號召學習資產階級情治單位的經驗和技術手段,並且責成有關部門編寫了“契卡”早期的工作手冊《情報工作的基本原則》和《“契卡”情報工作方法簡介》,作為培養訓練偵察諜報人員的教材。
1918年,在內戰即將開始的時候,“契卡”開始以不同的化名和各種各樣的偽裝方式向敵人後方派遣官員和諜報人員來收集情報。由於被派遣的特工人員眾多,以至於根據需要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秘密指揮機構(後來成為克格勃第一總局下屬的S局),從此對外情報工作就成為契卡工作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成立背景

十月革命勝利後,地主資產階級分子採用各種手段進行破壞,妄圖顛覆新生的無產階級政權。為了鎮壓反革命分子,為了同怠工者、投機商作鬥爭,蘇維埃政府於1917年12月20日成立肅反委員會,主席是捷爾任斯基。該機構擁有很大的權力,不僅進行偵察保衛工作,而且可以逮捕處決反革命分子。
契卡證件契卡證件
它在運輸部門、軍隊和邊境地區設立了分支機構,同形形色色的反革命破壞分子進行堅決的鬥爭,為捍衛十月革命的成果做出了貢獻。國內戰爭結束後,國內階級鬥爭形勢發生變化。
1922年2月6日,全俄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將肅反委員會改組為國家政治保衛局,置於內務人民委員部領導之下。

歷史沿革

十月革命勝利後不久,俄國就陷入了內戰,並且持續了兩年半。在這期間,布爾什維克為了保衛政權而不得不與強大卻四分五裂的白俄軍隊展開激烈的鬥爭。由於國內形勢的發展和內戰的爆發,捷爾任斯基的注意力不得不轉向對付帝國主義的陰謀。
1917年10月10日,全俄肅反委員會負責人捷爾任斯基在彼得堡參加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議,隨後捷爾任斯基便投身到準備武裝起義的工作中,並成為領導十月革命起義的軍事革命委員會成員之一,負責領導占領郵局和電報局的行動。革命成功後,他擔任了保衛革命大本營斯莫爾尼宮安全的衛隊隊長。12月20日,他受命建立並領導全俄肅反委員會—簡稱“契卡”,即後來的克格勃的前身。
1918年3月3日,蘇維埃俄羅斯與德國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當時包括捷爾任斯基在內的很多人是反對同德國媾和的。不過他還是從大局出發,服從了中央的決定。但在7月發生了德國駐俄大使被刺的事件。作案人員是持偽造的捷爾任斯基簽發的委任狀求見德國大使時作案的。事後作案人員及其支持、包庇者包括捷爾任斯基的副手都被查處。作為契卡的領導人,捷爾任斯基也因此受到審訊。事實澄清後,捷爾任斯基繼續擔任契卡的領導工作。
布列斯特和約簽定後,英國等西方協約國就下決心推翻布爾什維克政權,以便讓一個繼續與德國打仗的新俄國政府上台。英國派駐俄國的外交代表洛卡特和英國間諜賴利與俄國社會民主黨武裝分子聯繫,制定了一項秘密行動計畫,打算在協約國軍隊在俄國登入的當天晚上刺殺列寧以及所有布爾什維克領袖。捷爾任斯基派出兩名拉托維亞的契卡人員打入他們內部並取得了他們的信任。在彼得格勒契卡主席烏里茨基被社會革命黨人刺殺和列寧遇刺後,這個特別大案也很快偵破,洛卡特和數名英國人被捕,後被押解出境。賴利僥倖逃脫,但他還是落入契卡的圈套,以地下反蘇人員的名義於1925年誘其入境後將其逮捕,後被秘密處死。
伏羅希洛夫伏羅希洛夫
1920年12月20日,也就是全俄肅反委員會成立三周年的紀念日,又成立了一個新的對外機構---外國科,負責指揮蘇維埃在國外的一切情報行動。當時由於蘇俄被排除在國際社會之外,與外國的官方活動較少,不可能為公開的情報站(在契卡行話中被稱為工作站)提供更多的掩護,因此主要靠秘密行動來獲取情報。這些地下情報站的情報人員沒有外交或其他官方身份掩護,他們直接歸莫斯科的外國科領導。經列寧批准,捷爾任斯基親自製定了早期的工作重點:1、弄清各國內部反對俄羅斯蘇維埃政權的反革命集團;2、徹底查清所有對付蘇聯的情治單位;3、弄清各國的政治方針和經濟形勢;4、獲取以上各方面的情報資料。
在20世紀20年代早期和中期,外國科的主要目標除了流亡於柏林、華沙、巴黎的“白色禁衛軍”們以外,還成功地對英國駐外機構進行了滲透,滲透的間諜是一名代號“杜坎”的英國駐義大利使館通信員,他是在義大利共產主義者的幫助下於1924年被“契卡”駐外機構招募的。
十多年間,杜坎為蘇聯情治單位提供了大量的外交機密檔案和密碼本,到了1925年1月,他平均每周都能夠提供150頁的“秘密影印件”,這段期間,他被捷爾任斯基認為是最有價值的情報員,還親自做了指示,“西方國家正在對我們形成一個保衛圈,你們的任務就是提供有關檔案和秘密材料,以供我們,了解英國的具體計畫。”
為了讓蘇聯的諜報活動更加令人難以覺察,不致授人以柄,情報蒐集的重點由以前的“公開情報站”轉向“秘密”情報站,這些秘密情報站獨立於蘇聯外交、商業代表團之外。
國家保全總局花了好幾年時間對其人員進行系統的訓練,並煞費苦心地編造各種經歷,以便為間諜們偽造身份。
正是在捷爾任斯基的領導和督促下,剛剛誕生不久的蘇聯對外情報部門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相繼在8個國家建立了情報網,培養和訓練出一大批以佐爾格為代表優秀的諜報人才,為以後的對外情報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隨著權力的膨脹,使契卡人員產生了傲慢、愛虛榮、殘忍、冷酷和利己主義傾向。到捷爾任斯基晚期,國家安全機關更力圖控制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了。如他下令對每一個知識分子都建立專案卷宗。每一份材料都應該由“在行的同志全面研究”,“材料應經過各方面的核實,以使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準確無誤和不可更改的”。這些都為後來的更為殘酷的肅反和黨內鬥爭開了不好的先河,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蘇聯黨內民主的建設進程,成為評價捷爾任斯基功績的負面因素。
隨著國內戰爭的結束、新經濟政策的實施和階級鬥爭形勢的變化,1922年2月6,該組織改組為國家政治保衛局。
儘管此後全俄肅反委員會的名稱一改再改,從國家政治保衛局、國家安全總局、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一直叫到了聯邦安全局,但今天的俄羅斯國家安全工作人員仍然驕傲地稱自己是“契卡工作者”。
1934年7月10日,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把國家安全機關和內務機關合併,統一成一個龐大的國家和公共安全機關,這就是改組後的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
1941年2月3日,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分成兩個獨立的機關:一個負責公共安全,保留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的機構名稱,另一個叫做蘇聯國家安全人民委員會,負責國家安全。1946年國家安全人民委員會改組,建立了新的國家安全部,後來在1953年國家安全部和內務部再次合併,統稱蘇聯內務部。但時隔一年,國家安全機關再次成為獨立部門,這次機構改組對日後的國家安全機關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1954年3月13日,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正式成立,簡稱克格勃
克格勃在1991年底被解散,此後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機關歷經多次改組、重建,機關名稱也屢次更迭。
1995年4月3日,葉爾欽簽署總統令,宣布成立新的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巴爾蘇科夫科瓦廖夫普京曾歷任聯邦安全局局長。1999年8月,普京就任總理後,帕特魯舍夫擔任局長一職至今。
今天的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工作重點是反偵察和防止恐怖犯罪活動,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勢力、民族分裂主義等各種極端勢力和經濟、金融、工業和科技領域內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主要任務是保障俄羅斯的主權與國家完整。截止目前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已經恢復了蘇聯克格勃時代的大部分功能,再次成為保障俄羅斯國家安全的核心機構。

主要活動

《反蘇維埃地下組織的覆滅》主要講述蘇維埃政權建立初期的鎮壓反革命運動,尤其披露了“全俄肅反委員會”(契卡)在鎮壓運動中的種種“極端行為”。
處死十萬人
十月革命摧毀了舊的國家機器,並迅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地建立起蘇維埃的偵查機關和審判機關(革命法庭),開始了逮捕反蘇維埃分子和查禁反對派的行動。在審理案件和作出判決時,不是依據成文法(當時蘇維埃政權還沒有成文的法律),而是根據"革命法制觀念"。
牢房的門打開了,念到名字的出來牢房的門打開了,念到名字的出來
但初期建立起來的審訊-偵查機關不能保證高效率地審判反對勢力,於是在1917年12月成立了以捷爾任斯基為首的政治警察機構"全俄肅反委員會"(縮寫名稱中譯為"契卡")。肅反委員會下設三個局:情報局、組織局(組織全俄國的肅反鬥爭和分支機構)和行動局。另外,又成立了一個採取軍事鎮壓措施的"軍事革命委員會"。
早在十月革命以前,列寧就預見到在奪取政權以後必須採取國家強制措施來鎮壓"資產階級的反抗"。十月革命以後,人民委員會頒布法令,宣布立憲民主黨是"與人民為敵"的政黨,遭到左派社會革命黨人的批評。
列寧回應批評:"革命階級在同實行反抗的有產階級作鬥爭時,對於這種反抗應該加以鎮壓;我們也要用有產者鎮壓無產階級的全套辦法來鎮壓有產者的反抗,因為其他辦法還沒有發明出來。"
1918年8月30日,彼得格勒"契卡"領導人尤里茨基被大學生殺死;同一天,在莫斯科一家工廠參加民眾大會的列寧被社會革命黨女黨員卡普蘭開槍行刺,身受重傷。四天后,卡普蘭被槍斃。在此期間,陸續有布爾什維克的上層人物被刺殺。面對不斷發生的政治暗殺事件,9月5日,蘇維埃政權通過《關於紅色恐怖》的法令,宣布要以"紅色恐怖"對付"白色恐怖"。
"政府實施了一系列大規模的逮捕和草率的處決行動,目標就是社會革命黨人、貴族階級的代表、金融階層、沙皇時代的軍人以及和資產階級有聯繫的自由職業者……契卡成為‘紅色恐怖’的先鋒。""戰爭期間的特殊環境迫使蘇維埃政府決定較多地使用槍決來對付反革命分子"。"契卡可以不審判敵人,就將其殺死",不管這些敵人是直接的還是"想像"的。
貴族夫人與資產階級小姐也不能倖免貴族夫人與資產階級小姐也不能倖免
根據契卡的官方檔案統計,1918-1920年間,有12733人被處死,這個統計只是總數的一部分,不包括契卡在各地的分支機構的行動。而歷史學家估計,在1917年至1922年期間被處死的實際人數高達14萬,尚不包括內戰死亡者、野蠻的報復、大屠殺和其他罪行的致死者。
鎮壓異見者
1923年,作家扎祖伯林以契卡鎮壓為背景,創作了小說《契卡人》(發表後受到嚴重批判,直到蘇聯解體後才正式出版)。小說中有這樣一段話:"在法國,曾經有斷頭台和公開的死刑。在這裡,我們使用地下室,秘密處死。公開和秘密的區別是:公開處死一個罪犯,甚至是最危險的罪犯,也會為死者舉行獻祭儀式,的確,那是英雄般的榮譽。被處死者可以進行公開的道德宣傳,可以留下遺言,完成最後的遺願,並知道確切的死期;他們的家人會收到屍體進行火化。這種毀滅並不徹底。
而秘密處死是在某一個隱蔽的地方或地下室進行,沒有裁決或宣判,沒有舞台和觀眾,這種突然死亡對敵人具有粉碎性的效果。它是一台巨大的、無情的機器,像一塊磁鐵一樣吸入它的犧牲者,像一台絞肉機把他們碾成肉泥。沒有人知道他們的死期,沒有屍體,沒有遺言,沒有墳墓。只有虛空。就這樣敵人被徹底消滅了。"
從1917年5月至1918年7月,著名作家高爾基在《新生活報》上以《不合時宜的思想》為總題,發表了約80篇文章,表達了對時局的看法和憂慮。契卡整肅的對象是沒有界限的,已經抓了很多知識分子。《新生活報》因為刊登高爾基"不合時宜的文章"被查封了。契卡對言論的限制和對知識分子的迫害令高爾基感到憤怒,"我們爭取言論自由,是為了能夠說出和寫出真情"。
高爾基多次找列寧,向列寧投訴:很多科學家、作家和藝術家被逮捕了!由於高爾基的奔走呼籲,拯救了很多知識分子的生命。高爾基又在一篇文章中譴責契卡等機構在俄羅斯人民正面臨飢餓、動盪和戰亂的時候大肆濫殺濫捕:契卡"對待俄羅斯就像是對待一個實驗場;對待俄羅斯人民就像是對待注射了斑疹傷寒症的馬匹一樣,只是為了恢復他們血液里的免疫血清。他們就像是瘋狂的科學家,在俄羅斯人民身上實施著殘酷和不人道的實驗,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匹飢餓而且筋疲力盡的可憐馬兒,可能隨時會倒下死掉"。高爾基的批評實在"不合時宜",於是他被布爾什維克政府客氣而又不容商量地"請出"去國外治病。
屍體被一車一車地運走掩埋屍體被一車一車地運走掩埋
到了30年代初,高爾基忍受不了鄉愁的折磨,倦極思還,史達林適時地向他暗示:蘇聯官方文學的第一把交椅虛位以待;當高爾基終於返國,史達林確實給予厚遇。高爾基也以實際行動報答史達林,發表文章對其歌功頌德,之後,兩人關係非常密切。
1934年,高爾基當上蘇聯作家協會主席。這位曾經勇猛一時的公共知識分子、社會批評家,當年的獨立風骨已蕩然無存。一前一後之高爾基,相隔不過十餘年,卻判若兩人。
處死手段
1919年,考茨基在一本談論恐怖主義的書中曾批評肅反政策是"革命的黷武主義",肅反委員會"具有專斷的權力,可以宣布任何被控告的人的罪名,隨意槍斃那些不受歡迎的人","在‘反革命’這個集合詞下,把各種各樣的反對者都包括了進去,不問這是發生在哪一類人中間,產生的動機是什麼,用的是什麼手段,抱的是什麼目的",總之,槍斃是肅反委員會的全部智慧;肅反的擴大化很容易陷入"訴諸暴力的雅各賓的恐怖主義"。
他又批評革命後產生了新的官僚階級,出現了獨裁傾向;這個新階級壓制知識分子,鉗制言論,侵犯新聞出版自由。
馬克思恩格斯歷來反對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也說過要警惕對雅各賓思想的留戀。德國女革命家羅莎·盧森堡也指出,俄國革命與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雅各賓主義有相似之處。當時,雅各賓派的思想確實對布爾什維克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些革命領袖未能擺脫集權主義的觀念。
開槍!!!開槍!!!
盧森堡擔心這一類型的政治關係會導致國家生活癱瘓,人民缺乏生氣,官僚主義肆虐和國家機器對公民言論自由的壓制。但盧森堡是熱情支持十月革命的,她承認"在當時的情況下,不可能要求列寧和他的同志們像變魔術那樣創造出最美好的民主政治、最標準的無產階級專政和繁榮的社會主義經濟"。
在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之初,沙皇政府和克倫斯基臨時政府遺留下來的很多行政部門和機關的官吏,甚至銀行、鐵路、郵電、醫院、工廠、學校、軍隊中的不少職員、工人、教師、學生、軍人都拒絕承認蘇維埃政權。反對勢力號召進行廣泛的怠工,並組織了領導罷工的國家機關職員協會聯合會中央罷工委員會。勞動者中瀰漫著不滿情緒,"這種不滿情緒常常以暴力行動、甚至反抗形式表現出來……
強制勞動
同時,由於城市缺少食品,也促使消極怠工的發展和工人流向農村。因此工廠和礦山中沒有了勞動者",全國性的停工造成嚴重的原料和燃料的缺乏。全國各地廣泛的罷工、怠工令蘇維埃政權陷入困境。蘇維埃人民委員會發表聲明,要罷工怠工者"服從政府,繼續工作。
如果拒絕,則按盜竊人民財產罪論處";罷工被視為背叛,等同於軍隊的兵變。但是罷工、怠工潮還在繼續。這個時期,政府開始建造"強制勞動營"和集中營,並頒布決議,命令把罷工、怠工者"編成受懲罰的工人隊,把他們關進集中營"。
強制勞動強制勞動
肅反委員會是"全能"的鎮壓機器,它首先打擊的目標是報刊等輿論(如取消各反對派的報刊)、立憲民主黨、右派社會革命黨人和罷工怠工者;其主要任務是在全俄範圍內鎮壓、肅清一切"反革命分子"和罷工、怠工行為,"不論這些企圖和行為來自何人",都要"作無情的鬥爭";將一切"反革命分子"和罷工、怠工分子送交革命法庭審判。捷爾任斯基親自指揮,逮捕了罷工委員會的領導人和眾多罷工、怠工者。此後,蘇維埃政權還採取了徹底改變工會職能和性質的措施,作出決議,實行"工會國家化",規定工會不能作為一種組織上獨立的力量,工會應當成為國家機器整體的一個附屬部分,由中央行政機關直接領導。"
工會國家化"事實上把理應由工會行使的職權上交給國家行政機關。由於決議的內容難以被大部分勞工和工會領導人所接受,故遭到強烈的反對。
左派社會革命黨人擔心肅反擴大化和鎮壓失控,堅持肅反委員會應該歸司法人民委員部領導,有政治背景的逮捕必須事先取得司法人民委員部和內務人民委員部的同意。但司法人民委員部卻決定,肅反委員會可以獨立進行逮捕和槍決,作為一個"制止反革命的政治機構,它有權制定進行鬥爭的措施"。
於是,肅反委員會不特被賦予"巨大的權力",而且弊在偵查案件時每每越過法律的界限,如可以任意搜查私人住宅。捷爾任斯基說:武裝人員闖入私人住宅、剝奪"罪人"的自由是一種災禍,不過我們必須使用這種手段來保證我們取得勝利。而列寧主張寬嚴有度,革命法庭對不是很嚴重的反抗行為應從輕量刑,他說:"有人責備我們,說我們逮捕人。是的,我們是在逮捕人……
有人責備我們,說我們採取恐怖手段,但是我們還沒有採取法國革命者採取的那種恐怖手段,把赤手空拳的人送上斷頭台,我希望我們將來也不採取這種恐怖手段。我希望不採取這種手段,是因為我們有力量。我們每逮捕一個人,就對他說,如果你具結保證今後不再怠工,我們就釋放你。"
到了1918年4月,經過肅反委員會的嚴厲打擊,罷工、怠工潮終於平息。列寧一方面認為肅反機構是一種"必要的惡",另一方面對它的活動是不大放心的,他經常過問具體的案情,監督肅反委員會是否"嚴格遵守社會主義法制"。但實際情況卻是,列寧並不能完全掌控肅反機構的運作。
9月19日,蘇維埃政府正式決定授予契卡可以不向革命法庭報告就行使逮捕和處決的權力,"這就把過去所做的一切合法化了","契卡就是負責執行這種革命恐怖的機構,它有權力消滅一切反對它的人"。
就如一位契卡領導人所說的,在"革命恐怖"時期,"契卡完全獨立地進行搜查、逮捕和槍決,只在事後才向人民委員會和蘇維埃執行機構報告"。契卡的權力無限擴大,"肅反"的範圍也任意擴大,已遠遠超出了對它所規定的限制,它不但鎮壓反對派,甚至對稍微表示不滿的人也殘酷鬥爭、無情打擊。契卡在蘇聯各地建立了大量的"勞改營",其中有一些是專門關押青少年和兒童的。
大清洗
全俄肅反委員會最為臭名昭著的活動就是執行了史達林的大清洗運動,在這次運動中契卡幾乎消滅了整個蘇聯紅軍的軍官階層,據統計僅僅紅軍軍官就有4萬餘人被清洗,這也是蘇聯在二戰初期節節失利的主要原因。
全俄肅反委員會
1954年3 月蘇聯的情報部門終於更名為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克格勃承繼了它的前身契卡所有的職能,其職權領域大致與美國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的反間諜部門相當。
冷戰時期
冷戰中,克格勃策劃了很多讓人瞠目結舌的行動,如1967年克格勃特工格爾施泰特的小組在戒備森嚴的聯邦德國澤勒空軍基地盜走了一枚長3米、重達74.5公斤的響尾蛇飛彈。60年代美國U2偵察機經常利用技術優勢,在蘇聯防空軍夠不到的高度飛行,偵察蘇聯境內目標。
為了抗擊美國侵略領空的行為,蘇聯一方面加速發展新技術,另一方面派出特工對U2偵察機的高度計做了手腳,導致飛行員誤判高度。
以為仍在安全高度活動,其實卻在蘇聯飛彈射程之內,結果被輕易擊落,美國因此停止了對蘇聯的高空偵察活動。到了冷戰後期由於蘇聯國內經濟發展不利,克格勃更重視蒐集西方科技、經濟方面的情報。據統計,克格勃從西方世界盜取的情報如果列印成紙張,差不多每天都可以塞滿一個貨櫃。這種妙手空空的本事確實讓人佩服。
與它的西方同行不同的是,克格勃機構擁有自己的武裝部隊。很多人以為特務的工作都像007那樣,事實上大部分情報人員的工作就是資料蒐集、分析,屬於典型的腦力勞動者。例如在文革期間,蘇聯人幾乎無法在中國國內公開活動。克格勃在中國的主要活動就是派出具有東方面孔的特工,晚上溜出大使館,去街頭看大字報或者蒐集《人民日報》等公開刊物用來推測中國國內的情況,這種剪報紙、串大街的活動顯然跟開著跑車、抱著美女、拿著手槍的007相差很遠。美國中央情報局執行軍事任務的時候必須求助於軍方的特種作戰單位,而克格勃是個麻雀不小而又五臟俱全的龐然大物,其機構本身就有裝備精良的軍事力量。
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的第一槍——攻擊阿富汗總統府,就是由克格勃直屬的特種部隊“阿爾法”擔當。他們以極小的代價攻入了戒備森嚴的阿富汗總統府,把當時的總統阿明打成篩子。在阿富汗戰爭中克格勃的直屬部隊經常獨立執行敵後偵察、突擊任務,可以說是戰績彪炳。
從1917至1991年這74年中,以克格勃為代表的蘇聯情報機關可以說毀譽參半,一方面他們的專業水平令西方同行讚嘆不已,另外由於他們直接參與了大量的國內鎮壓行動,蘇聯人民對克格勃抱有深深的恐懼。在克格勃的歷史上,由於蘇聯領導層的專制,情報人員在對領導匯報的時候,經常根據領導人的喜好而歪曲情報。
例如在二戰前,以著名的“情報之王”佐爾格為代表的蘇聯情報人員,曾經多次提醒最高統帥部小心希特勒將要發動對蘇聯的進攻,甚至連具體的行動時間都打探的八九不離十。但是由於史達林堅信所謂“德國進攻”不過是英國為了減輕自己壓力的移禍江東之計,所以情報人員不敢上報這些情況,反而斥責臥底特工胡說八道,在一定意義上導致戰爭前期的失敗。
有意思的是,克格勃雖然未能保住蘇聯江山,但是很多克格勃成員在俄羅斯從事其他行業都幹得不錯。除了總統普京之外,由於克格勃擁有一套強大的外語教學體系用於培養在國外活動的特工人員,很多克格勃的外語老師轉行開語言學校,據說效果確實很好。還有人利用情報技能從商,幹得也很出色。

主要人物

費利克斯·埃德蒙多維奇·捷爾任斯基,原蘇聯黨和國家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全俄肅反委員會(克格勃的前身)主席、蘇聯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主席等職。克格勃的創始人。蘇聯第一代領袖中威望最高者之一。
費利克斯·埃德蒙多維奇·捷爾任斯基費利克斯·埃德蒙多維奇·捷爾任斯基
1877年9月11日,捷爾任斯基誕生於俄屬波蘭維爾諾省(今明斯克州斯托耳勃齊區)奧希米揚內縣捷爾任諾沃小莊園裡的一個小地主貴族的家庭,猶太人。
1887年8月,入維爾諾第一中學學習。1894年秋,加入維爾諾社會民主主義小組。
1895年秋加入了立陶宛社會民主黨,參加該黨的國際主義左翼,領導維爾諾手工業和工廠徒工小組。1896年4月,從維爾諾中學自願退學。走上職業革命家的道路。蘇聯克格勃的前身、全俄肅反委員會(簡稱“契卡”)的創始人。以秘密警察的紅色恐怖手段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捷爾任斯基於1926年7月20日逝世。史達林在悼詞中用“燃燒”二字來形容捷爾任斯基的戰鬥一生,捷爾任斯基的死,對史達林來說正是時候。
在此之前,他已在列寧去世後的長期的權力爭鬥中取得了勝利。捷爾任斯基就算沒有任何功績,他也未必會同意史達林的做法,即把國家政治保衛總局用作同黨內持不同政見者鬥爭中的離間和欺騙的工具,儘管這些方法他也曾毫不猶豫地用來反對共產黨人的敵人。
列寧去世後,捷爾任斯基成了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的主席和國家政治保衛總局主席。無疑,他是會反對那些對工業部門中的“資產階級專家”的攻擊,會反對幾年後史達林在農村開始的殘酷的階級鬥爭的。
在去世前三小時所作的“言辭激烈的講話”中,捷爾任斯基頭一次如此不留情面地批評了黨的機構:“我一看到我們黨的機構,看到我們的組織體系,看到我們不可置信的官僚現象、懈怠的工作效率,以及極端混亂狀態,我就感到恐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