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閉外脫是2004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
中文名稱 | 內閉外脫 |
英文名稱 | inner blocking causing collapse |
定 義 | 邪氣壅盛,鬱閉於內,元氣衰微,脫失於外的病理變化。 |
套用學科 |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中醫基礎理論(二級學科),病機(三級學科)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閉外脫
- 外文名:inner blocking causing collapse
- 所屬學科:中醫藥學
- 公布年度:2004年
內閉外脫是2004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
中文名稱 | 內閉外脫 |
英文名稱 | inner blocking causing collapse |
定 義 | 邪氣壅盛,鬱閉於內,元氣衰微,脫失於外的病理變化。 |
套用學科 |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中醫基礎理論(二級學科),病機(三級學科) |
內閉外脫是2004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邪氣壅盛,鬱閉於內,元氣衰微,脫失於外的病理變化。出處《中醫藥學名詞》。...
內閉外脫證,中醫病證名。內閉外脫證是熱陷心包證的進一步發展,是由氣營兩燔向功能衰竭轉化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危重證。病因 本證多因邪盛正虛,或邪入心包,汗下太過,陰液驟損,氣隨津脫,病情迅速轉化為亡陽氣脫之候。臨床表現 身體灼熱,神志昏聵不語,汗多,踡臥,氣息短促,舌質紅降少苔,脈細數無力或散大...
春溫・內閉外脫證 春溫・內閉外脫證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 定義 邪盛正虛,內閉外脫,以神昏譫語,躁擾不安,氣短息促,手足厥冷,冷汗自出,大便閉,舌絳色暗,乾燥起刺,欲伸無力,脈細疾或沉弱等為常見症的春溫證候。 出處 《中醫藥學名詞》。
風溫・內閉外脫證(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internal blockade and external collapse)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邪盛正虛,或汗下太過,陰液驟損,以身熱,神昏不語,倦臥,或兼汗多氣短,脈細無力;或兼面色蒼白,汗出淋漓,四肢厥冷,脈微細欲絕等為常見症的風溫證候。出處 《中醫藥學...
風溫·內閉外脫證 風溫·內閉外脫證是一種疾病。
小兒暑溫·內閉外脫證 小兒暑溫·內閉外脫證是一種疾病。
春溫·內閉外脫證 春溫·內閉外脫證是一種疾病。
傷寒陽厥 傷寒陽厥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陽亡陰竭,或熱厥內閉外脫,以發熱,煩躁,下利等為常見症的厥陰病證。出處 《中醫藥學名詞》。
3.內閉外脫危象 體溫急驟上升至41℃以上,迅速轉入昏迷,抽風不止,甚至突然發生喉間痰鳴,或呼吸淺弱不整,瞳仁大小不等,四肢厥冷,脈微欲絕。診斷 1.發病 大多急驟,初起發熱無汗,頭痛嘔吐,頸項抵抗感或強直,嗜睡或煩躁不安,偶有驚厥。2.危象 發病後持續高熱,嗜睡,昏迷,驚厥。起病急暴者可突然出現閉...
暑入膻中 暑入膻中,暑病證型之一。見《傷寒指掌》卷四。吳坤安謂:“如暑邪初傷氣分,發熱口渴,失治則邪傳膻中,舌形絳縮,小便赤澀,鼻煤裂血,耳聾神昏。此邪由氣分蔓延及血分。最怕內閉外脫,急用犀角尖、石菖蒲、川鬱金、鮮生地、銀花、連翹、元參、西黃之類。”
(1)內閉外脫證 臨床表現:呼吸困難、動則氣喘,伴神昏,煩躁,汗出肢冷。舌質紫暗,苔厚膩或燥,脈浮大無根。推薦處方:人參 15g、黑附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蘇合香丸或安宮牛黃丸。(2)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太溪、膻中、關元、百會、足三里、素髎。(3)重型、危重型推薦中成藥:清肺排毒顆粒、化濕...
發表論文與參加學術交流論文10餘篇,主要有《張錫純溫病高熱心法》、《張錫純治吐衄的經驗》、《熱毒內閉外脫宜攻論》、《三甲散治“病腦”》、《成方切用,倍增療效》、《溫病昏迷的中醫治療》、《王清任治瘀血經驗探討》、《淺談腎炎的治法》、《18例血症病例討論》、《22例驗案分析》、《辨治尿路感染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