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杭錦淖爾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杭錦淖爾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杭錦淖爾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境內,地處杭錦旗北部黃河南岸,距旗政府所在地錫尼鎮直線最近點78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07°18′—109°04′,北緯40°28′—40°52′,總面積為85754.4公頃。是一個以保護黃河沿岸灘涂濕地生態系統、黃河中上游庫布其沙漠北緣草原生態系統和濕地珍稀鳥類以及各種生物為對象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

2003年晉升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杭錦淖爾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 保護區級別:自治區級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 
  • 氣候: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區域面積:85754.4 公頃 
  • 保護對象:黃河沿岸灘涂濕地生態系統、黃河中上游庫布其沙漠北緣草原生態系統、濕地珍稀鳥類 
  • 管理單位:杭錦旗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批准時間:2003年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點,土壤,水文,保護目標,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該保護區成立於2000年,於2003年晉升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內蒙古杭錦淖爾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境內,地處杭錦旗北部黃河南岸,西起呼和木獨鎮馬頭灣,東至杭錦旗與達拉特旗交界處,北以黃河河面中心為界,南與庫布其沙漠邊緣基本相連,覆蓋呼和木獨鎮、吉日嘎朗圖鎮和獨貴塔拉鎮沿黃河南岸的灘涂濕地,距旗政府所在地錫尼鎮直線最近點78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07°18′—109°04′,北緯40°28′—40°52′,總面積為85754.4公頃。
杭錦淖爾

地形地貌

保護區位於“鄂爾多斯盆地”的西北部,受燕山運動影響,地質逐漸下沉,接受了巨厚的白堊系沉積物。至白堊系末期開始上升,第三世紀中、後期,局部地區開始下沉,接受第三系沉積物。保護區主要地貌類型有河流、湖泊、沼澤、草地、沙地。河流位於保護區北界邊緣,主要為黃河的乾、支流,河道彎曲,河床變遷大,主流擺動頻繁,水流含量大泥沙,水體渾濁。

氣候特點

保護區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特點為:春季風大,乾旱少雨;夏季溫和短促,降雨時段集中;秋季晴朗少雲,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蒸發量大;冬季漫長,寒冷,少雪,多寒潮。年平均氣溫5 6℃,極端最高氣溫36 5℃,極端最低氣溫-32.1℃,全年日照時數3192 5小時,降水量142—286毫米,自西向東遞增,全年風天多集中在春天,風向隨季節變化。

土壤

保護區位於黃河南岸的沖積平原及庫布其沙漠北部,其土壤的成因受於地質的演化和氣候強烈影響,形成主要土類有:風沙土、沼澤土、潮土、鹽土四個類型。

水文

保護區北部是黃河及黃河沿岸灘涂濕地,西起巴拉亥鄉,東止杭錦淖爾鄉,全長198公里,區內有4處較大的湖泊,分別是馬塔爾灣湖泊,大道圖湖泊,東大道圖湖泊,扎漢道圖湖泊。這幾個湖泊均為大氣降水形成,所以,湖泊的水量隨降雨量的大小而變化。

保護目標

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黃河沿岸灘涂濕地生態系統、黃河中上游庫布其沙漠北緣草原生態系統和濕地珍稀鳥類以及各種生物為對象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境內的植物有261種、動物233種,其中主要保護動物有30種(均為鳥類),其中國家1級重點保護動物4種,即黑鸛、東方白鸛、大鴇、遺鷗:國家2級重點保護動物26種,即白琵鷺、大天鵝、小天鵝、疣鼻天鵝、黒(鳶)、蒼鷹、雀鷹、松雀鷹、棕尾鵟、大鵟、毛腳鵟、禿鷲、白尾鷂、游隼、灰背隼、獵隼、燕隼、紅腳隼、黃爪隼、紅隼、蓑羽鶴、針尾沙錐、雕鴞、縱紋腹小鴞、長耳鴞、短耳鴞。

生態價值

內蒙古杭錦淖爾自然保護區是典型的黃河灘涂濕地,是內蒙古西部濕地鳥類遷徙的重要集散地,是進行濕地鳥類生態學研究和濕地生態系統演變規律研究的天然實驗室。區內有珍稀濕地鳥類賴以生存的湖泊、河流、草甸等多樣的濕地生態系統。
保護區鄰近庫布齊沙漠,南部地區的土地沙化,每年有大量的泥沙進行黃河。建立自然保護區,就等於為黃河在這一段建立了一道天然屏障,對阻隔泥沙和其它污染物對黃河的侵蝕起著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