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中西部侏羅紀茨康類植物分類學及多樣性研究

內蒙古中西部侏羅紀茨康類植物分類學及多樣性研究

《內蒙古中西部侏羅紀茨康類植物分類學及多樣性研究》是依託吉林大學,由孫春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中西部侏羅紀茨康類植物分類學及多樣性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孫春林
  • 依託單位:吉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茨康目(Czekanowkiales)是已絕滅的中生代重要裸子植物類群,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我國中生代陸相地層中有豐富的化石記錄。但與國際同類研究相比,我國關於該類植物形態解剖學、系統分類學及其多樣性方面的研究尚較薄弱。本項研究將以內蒙古中西部地區侏羅紀茨康類植物研究為突破口,以形態、解剖、整體復原及系統分類研究為重點,運用先進的實驗方法和高精度光學顯微鏡、掃描電鏡等設備,在形態學研究的基礎上,系統開展葉部角質層顯微構造和繁殖器官解剖構造研究,查明不同屬、種的分類學特徵,建立科學合理的分類方案,進行整體復原,探討屬、種的自然分類位置和多樣性特徵。此項研究的開展,將進一步提高人們對該類植物解剖學、分類學、生殖生物學、生態學等方面的認識。對研究其地質、地理分布,起源、演化和不同地質時期的多樣性變化等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結題摘要

茨康類是已絕滅的裸子植物類群,在歐亞大陸溫帶、暖溫帶中生代陸地森林生態系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研究古地理、古氣候的標誌性植物類群之一。本項目針對我國對該類植物研究尚較薄弱的問題,以形態解剖學、系統分類學及生物多樣性等為主要研究內容開展了系統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1、在內蒙古中西部石拐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東北緣侏羅紀地層中採集了豐富的茨康類壓型和印痕化石,為深入開展該類植物研究積累了重要材料;2、在鄂爾多斯盆地中侏羅世地層中發現了茨康類Phoenicopsis(Culgoweria)亞屬並建立了1個新種: P.(C.) ordosensis sp.nov.。這是該亞屬在中國中侏羅世的第一個化石記錄,為研究其地質、地理分布提供了新證據;3、報導了石拐盆地中侏羅世茨康類Phoenicopsis (Windwardia)亞屬的1個新種: P.(W.) neimengguensis sp.nov.,,也是中國中侏羅世該亞屬的第一個化石代表;4、在鄂爾多斯盆地中侏羅世地層中發現了茨康類Czekanowskia (Harrisella) 亞屬並建立了1個新種: C.(H.) ordosensis sp.nov.。這個亞屬的出現為了解茨康類在中國北方侏羅紀時期的生物多樣性提供了新信息;5、依據微細解剖構造研究,系統總結了茨康類Phoenicopsis屬在鄂爾多斯盆地中侏羅世時期的生物多樣性,認為該屬是當時暖溫帶森林生態系統中的主要組成分子之一。6、首次在茨康類Phoenicopsis葉表皮中發現葉生真菌化石,對研究真菌類與茨康類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綜合研究成果表明,茨康類Phoenicopsis、Czekanowskia等屬是中國內蒙古中西部地區中侏羅世時期的主要植物類群,在暖溫帶陸地森林生態系統中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本項目的開展大大提高了我國茨康類植物形態解剖學、系統分類學的研究程度,為了解該類植物在中國中生代時期的生物多樣性、地質地理分布,分析古地理、古氣候等提供了重要的證據和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