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演變,位置境域,位置,水文特徵,湖區水系,流域特徵,地質地貌,植被,氣候,資源狀況,生物資源,土地資源,歷史文化,名稱來歷,傳說軼事,社會生活,開發利用,特產,湖區交通,治水滅螺,
形成演變
牧羊湖曾與東內牧羊湖、碧湖塘三湖統稱南湖,幾大湖泊東西依富水右岸呈帶狀分布。1958年前,湖區東北是一片荒水灘, 終年清水,蘆葦雜草叢生。湖區南、西、北岸有長約2千米左右自南向並走向的一條連綿山麓突出水面,號稱99座山包,山上荊棘叢生。密不進人,故稱“荊頭山”。1958年後,內牧羊湖東北岸被大面積困基,湖面面積迅速減小。原來的牧羊湖區被圍成外牧羊湖、內牧羊湖、東春湖、墳前塘、向家塘等相對獨立的湖區。內牧羊湖、東春湖、墳前塘、向家塘等以養殖為主,外牧羊湖以種植為主。
位置境域
位置
內牧羊湖中心位於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荊頭山農場水場大隊。三面環山,東起水產大隊油榨村,與外牧羊湖隔三八河相望,西至水產大隊老閘口組,南達荊頭山大隊新塘灣,北至園林大隊阻棚嘴組。湖泊水面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5°7'11",北緯29°47'54"。湖面略呈橢圓形,中心湖區東西寬4千米,南北最長1.8千米,岸線總長6.4千米,據2012年全省“一湖一勘”,該湖水面面積1.94平方千米。
水文特徵
由於漁業高密度投肥餵養,農業化肥農藥使用面源污染,城鄉污水及固廢垃圾、備禽規模化養殖業帶來的大量未經處理或處理不達標的糞便殘渣等,造成了污染物流入內牧羊湖。2014年1月,經湖北省水環境監測中心黃石分中心檢測,內牧羊湖水質V類,總磷超標1.8倍。營養評分值61,水體輕度富營養化。
內牧羊湖平均水位18.23米,平均水深3.66米,相應容積710萬立方米,流域總面積2.6平方千米。
湖區水系
內牧羊湖為富水流域中下游南岸一處淡水湖。 上游來水主要為南、西、北三面周邊99座低丘山岡,湖水經內牧羊湖堤東北角內牧羊湖閘1.5立方米1秒,通過排水渠流入三八河。
流域特徵
地質地貌
內牧羊湖處幕阜山脈北苑至長江間的壟崗丘陵一衝湖積平原區。壟崗丘陵區為低山、殘丘壟崗分布地帶,一般屬於凸向坡,地面起伏變化較大,坡降大,坡地遭剝蝕後基岩裸露,坡麓物質在水流的作用下堆積於河谷兩岸。內牧羊湖區內除局部出露三疊系中統(T2)碳酸鹽岩及下第三系(E)碎屑岩外,主要為第四系(Q)地層。
植被
內牧羊湖的自然植被有暖性常綠針葉林、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竹林、潮叢、灌草叢、馬尾松林、柏木林、青岡林、檻木、馬尾松混交林、水竹林、毛竹林、桂竹林、橙木灌叢、鹽膚木灌叢、五節芒灌草叢、獲灌草叢、狗牙根灌草叢、香絲草灌草叢、黃花蒿灌草叢、艾盪海草叢等;人工植被有油茶林、烏柏林、油桐林、茶林、桑樹林、杉木林、濕地松、火炬松林、樟樹林、梧桐林、意楊林等群系。
氣候
內牧羊湖湖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9℃,極端最低氣溫-14.9℃,極端最高氣溫42.2C.多年平均無霜期279天,年均日照時數1897.1小時,流域內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410毫米,徑流深730毫米。
資源狀況
生物資源
內牧單湖是典型的內陸淡水湖泊和泛水沼澤濕地,具有水域、灘涂、草甸、水塘、水田、耕地、樹林、竹林等不同生態環境,屬於複合濕地生態系統。以中內牧羊湖,下內牧羊湖為主體,包括大片淺水低洼湖泊組成的水域生態系統型自然保護區。
藻類以隱藻,直鏈藻、異極硅藻和放射硅藻為優勢種,團藻、水綿和顫藻為常見種類。浮游植物密度405.6x10個/升,生物量1.9315毫克/升,魚類易消化的種類占68%以上。
圍墾以前,湖中生有菱角、紅蓮,另外還有大面積的蘆葦、蒿筍、香蒲等水生植物。20世紀70年代以後,水生植物逐漸減少,至2013年,僅有零星分布蓮藕等。內牧羊湖現今以養殖的四大家魚為主要水產品。
土地資源
內牧羊湖區國土面積共2572公頃,包括湖泊871.3公頃,耕地212.7公頃,林地821.3 公頃。其上遊興建有小型水庫7座,季節性泛濫地75.3公頃,庫塘濕地84公頃。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內牧羊湖系牧羊湖子湖,與東邊的外牧羊湖,東春湖一起統稱牧羊湖。
傳說軼事
珍珠缽傳說
內牧羊湖的東北邊有個紅石嘴,紅石嘴頂上有塊石像缽形,中間的凹里,一年四季不斷水,這水甜涼爽口,缽沿有兩條白線繞缽體“人們都把它叫作珍珠缽”。傳說很久以前,有位姓成名實的漁民,早年喪妻,只有一個兒子,取名英傑,父子相依為命,靠打魚度日。英傑長得眉日俊秀,生性憨厚誠實,樂於幫助窮人,他從小跟著父親夏頂烈日,冬冒嚴寒,身體磨鍊得格外結實,又有一手打魚的硬功夫,方圓幾十里的人都稱他是打魚能手。英傑二十歲那年,他爹不幸喪亡,留下他孤單一個,從此生活過得非常貧窮。白天下湖打魚。晚上回家洗衣做飯,經常還在日光下破土開荒。日久天長,英傑的身體漸漸地瘦了下來,周圍的漁民百姓都很同情他,經常幫他做些事。一天,英傑在北煞湖打魚,打了一保蚌殼,蚌殼不斷張開殼唇,裡面一閃一閃發出金光。英傑覺得很新奇,拿回家放在水缸里養著。第二天,英傑打魚回來時,到水缸里兜水,發現水缸里蚌殼變成一個白色的缽。 英傑感到很奇怪,便把它從水缸里撈起來,拿在手裡左思右想:“莫非那隻蚌殼是珍寶,不妨讓:我試試看。”便從缸里抓了一把米放入缽內,馬上就變成了一滿缽米,原來是珍珠寶缽。晚上,英傑又做了一個夢,夢見天上的珍珠玉女說她思念凡間,本想下凡與英傑結為夫妻,因天規不許,特給英傑送來珍珠寶缽。從此,英傑有了珍珠寶缽,再也不愁吃,不愁穿,日子越過越好。時隔不久,這裡的漁民百姓紛紛傳說著英傑在紅石嘴撿到一個珍珠寶缽。這事被塗家壟一個姓候的財主知道了.他帶著幾個家丁來到英傑的家,說:"聽說你撿到-一個珍珠寶缽。那是我家的祖傳之寶。”英傑心想:這伙強盜又要作惡了。侯財主見英傑不回答,對家丁大喝道:“快給我找。”幾個家丁翻箱倒櫃,不久就找到了。侯財主得到寶缽後,喜得要命,一回家裡,就叫家丁拿來一把穀子丟在聚寶缽內,果然不假,馬上變成了一缽谷。可是抓起來-看,卻原來是缽空穀殼。侯財主不死心,又往缽內丟幾枚錢,卻變成了一缽牛屎粑。再叫家丁丟進一條魚, 卻變成一隻五個頭。十隻眼,八隻腳的大怪魚。大怪魚一口把侯財主吞了,同時,燃起一團大火,把侯財主的房屋燒了。隨後,一坨火球,飛到紅石嘴的岩上, 變成了一個石缽。後來,人們就把它叫作“珍珠體”。
社會生活
開發利用
內牧羊湖、東春湖、墳前塘、向家塘等以養殖為主,外牧羊湖以種植為主。湖泊周邊有少量耕地和尚未開發的荒灘荒地,湖面大部分為精養魚池,養殖面積1.0平方千米。
1962年建立養殖場以來,水產養殖業一直為湖區的支柱產業。1965一1975年,年均捕撈成魚100噸。1978年,擴大養殖水面為120公頃,當年獲得大豐收,產魚150噸,以後每年均產都在150噸左右。1998年,陽新縣遭遇百年不遇大洪水,內牧羊湖大堤被炸,整個荊頭山農場大部分地區被洪水淹沒。內牧羊湖漁場受損嚴重,當年產魚不足50噸。後經過全場職工5年返修堤壩。內牧羊湖漁場得以重新運行。2013年, 養殖場共有農工29人,成魚總產量250噸,年收入220萬元,利潤12萬元。
特產
荊頭山柑橘園林開發依託國家長江柑橘帶基地建設,發展優質柑橘而積333公頃,2002年被湖北省農業廳評為湖北省優質柑橘。
太湖糯米自2001年開始試種太湖糯,以承包、租賃、買斷等多種模式經營,外出承包荒田荒灘800公頃,興辦面積5.3 公頃以上的小型農場達120多個,實現年創收600多萬元。
湖區交通
2008年,為改變湖區交通條件,經省市相關部門努力,荊頭山大橋被列入省“渡改橋”計畫,由中央財政預算及地方配套資金出資修建。2013年4月25日,投資1200萬元,全長1506來的荊頭山大橋正式通車。荊頭山大橋橋身全長229.62米,橋面寬10米,總投資1700餘萬元。該橋連線316省道狄石公路段,是跨越富水河的一座重要橋樑。
治水滅螺
20世紀40年代,內牧羊湖流行血吸蟲病,沿岸部分村落戶絕村毀,田地荒蕪,變成貧病交迫,人跡罕至的荒涼湖漢。20世紀50年代開始治理富河,採取“上蓄、中圍、下排”治理方針,圍繞“一河二堤、河湖分家、東水人河、過水入江、分片治理、消滅釘螺”這一綜合治理方案, 連年實施一系列根治富水的工程。湖區建有內牧羊湖堤,湖堤起於荊頭山農場荊頭山大隊,止於荊頭山農場園林大隊,堤防總長度5046米,堤頂高程19.5米,堤外為三八河,與外牧羊湖隔河相望。建有內牧羊湖閘和寡雞窩泵站,設計流量分別為2.8立方來1秒和1.5立方米/秒。經過20世紀60—80年代的治水滅螺,內牧羊湖血吸蟲病傳播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