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庭

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靈樞·本輸》,在足背當第2、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主治齒痛,咽喉腫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脹,泄瀉,痢疾,便秘,熱病,足背腫痛等病症,近人報導還可以治療三叉神經痛,急慢性腸炎,腸疝痛,腳氣,直刺或斜刺0.5~0.8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庭穴
  • 隸屬經絡:足陽明胃經
  • 特殊主治:滎穴
  • 主要配伍:配合谷,清瀉邪熱,治牙齦腫痛
  • 五行屬性:水
  • 出處:《靈樞·本輸》
  • 主治:齒痛、咽喉腫病、熱病
  •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功效,附註,相關論述,

定位

足背第2、第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解剖

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和趾腱膜。分布有足底內側神經的趾足底總神經,有足背靜脈網;布有腓淺神經足背支。

主治

①齒痛、咽喉腫痛、鼻衄等五官熱性病證。
②熱病。
③吐酸、腹瀉、痢疾、便秘等腸胃病證。
④足背腫痛,跖趾關節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齒齦炎、扁桃體炎、趾跖關節痛等。配合谷主治牙齦腫痛; 配太沖、曲池、大椎等主治熱病。

配伍

1. 牙痛、扁桃體炎:內庭、合谷。
2. 口歪:內庭、地倉、頰車。
3. 熱證:內庭、太沖、曲池、大椎。
4. 脛痛不可屈伸:內庭、環跳。
5. 厥逆:內庭、章門。
6. 小腹脹:內庭、臨泣。
7. 睛痛:內庭、上星。

功效

清降胃火、通滌腑氣。

附註

歌曰
內庭次趾外,本屬足陽明,能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癮疹咽喉疼,數欠及牙疼,瘧疾不能食,針著便惺惺。

相關論述

《靈樞·本輸》:“次指外間也。”
《醫學入門》:“足次指、三指歧骨陷中。”
《針方六集》:“兩歧骨後三分。”
《針灸集成》:“腳丫紋盡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