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化論

內化論(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是指關於個體的意識、智力活動形成的學說。蘇聯維果茨基曾提出內部智慧過程等高級心理機能起源於外部活動的假設。他的繼承者列昂節夫和加里培林作了進一步的研究。列昂節夫認為,在外部物質活動和內部精神活動中存在著相同的結構,因而兩種活動可以互相過渡、轉化。他認為內化指的是一種過渡,由於這種過渡的結果,對付外部物質性對象的外部形式的過程將轉變為在智慧方面、意識方面進行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它們經受了特殊的轉化——概括化、言語化、簡縮化,而最主要的,是能夠超出外部活動可能性的界限而進一步發展。

加里培林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外部物質活動轉化為智力活動的五個階段:(1)活動的定向階段。了解、熟悉活動,知道做什麼和怎樣做,在頭腦中建立起活動的定向映象。(2)物質或物質化活動階段。通過操作實際對象和對象的替代物(如標本、藍圖、圖解和記錄等)進行活動。物質化活動使物質活動便於理解、再現、概括,離開活動最後的外部依據。(3)出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離開物質化的客體,以言語形式來完成實在的活動,更加簡化、抽象化。(4)不出聲的外部言語階段,此時活動的完成以不出聲的外部言語形式進行,是智力活動的最初形式。(5)內部言語活動階段。自動化進行,達到智力水平的最後階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