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近代政府
測繪、
地圖科學相關制度的開端,可以追溯到1867年(明治元年)12月24日,由行政官針對府、縣、
諸侯等發起的要求修訂轄區地圖及說明等的命令上。1869年6月(明治2年5月),明治政府設立"民部官庶務司戸籍地図掛",以承擔對
國家地理調查和地圖測繪等的業務。
戸籍地図掛第二年(明治3年)被移交到
民部省地理司管轄,在1871年(明治4年)民部省被廢止的一段時間內,其管轄權暫時被轉移到
大藏省租稅寮(稅務部門)。1873年(明治6年)政府設定
內務省的次年1月份(1874年1月),根據政府公告(太政官達)中“將大藏省中戶籍、土木、
郵政三個部門以及租稅寮中的地理、勸農等事物移交到內務省”的命令,於是在內務省中成立了地理寮。
在這之後,同年8月份政府頒布太政官達:“廢止內務省中的測量司,在地理寮中設定量地課,並將
內史所管轄的地誌課與地理寮合併”,於是伴隨內務省的成立,同時從
工部省接手測量司(明治4年8月14日設立)和太政官正院內史地誌課(其起源是明治4年6月8日設立的太政官正表課)的業務,移管整合後均由內務省管轄。1877年(明治10年),明治政府太政官達第3號檔案命令:“各省中的各部門廢‘寮’設‘局’”,於是內務省地理寮改名為內務省地理局,實施全國大三角測量和地籍調查等為主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