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昭通地區陳榮昌等人請求清政府修建滇蜀鐵路(內六鐵路前身)。
1909年至1911年2月(清宣統元年至清宣統三年二月),清政府派人對滇蜀鐵路進行勘測。
抗日戰爭期間,經雲南省政府爭取,內昆鐵路改經曲靖、宣威、威寧、昭通、鹽津到敘府稱敘昆鐵路。
1944年,建成昆明至霑益米軌鐵路173.4千米。
1952年4月,西南鐵路工程局勘測四川至雲南的鐵路,稱為成昆鐵路,分東、中、西三個方案:內江經宜賓、威寧到昆明為東線(即內昆鐵路)。
1953年4至5月,西南設計分局編製成昆鐵路(含內昆鐵路)設計意見書報鐵道部;10月,國家計委批准內江至宜賓為成昆鐵路支線,先修內宜線;5月至1954年9月,內江經宜賓、巧家普渡河至昆明的初測和初步設計完成。
1955年2月,鐵道部鑑定認為宜賓經巧家至昆明地質不良,工程浩大,建築費用較設計意見書超出44%,決定放棄。
1956年初,國家決定在成都至昆明間修建兩條鐵路幹線,東線方案正名為內昆鐵路;5月,鐵二院編制的內昆鐵路設計意見書提出大灣子以南經彝良、威寧、宣威、霑益至昆明及經昭通、 田壩,德澤至昆明兩個線路方案。線路經過威寧,沿線經濟據點較多,投資少,工期短。7月,國務院批准威寧方案,定為I級鐵路。在大灣子至威寧間又有經彝良與昭通兩個比選方案;昭通方案中大灣子至高橋直線距離30千米,高差1200米,地形地質複雜,展線工程艱巨,經綜合比選後決定採用彝良方案;同年內昆鐵路開工 。
1957年3月1日,內昆鐵路內江至自貢段開始營業。
1960年,內昆鐵路北段內江至安邊段建成通車。
1963年,內昆鐵路因故全線停工。
1965年,內昆鐵路南段(梅花山至昆明段)建成,後成為滬昆鐵路貴昆段的西段。內昆鐵路後因雲南天然氣化工廠建設需要,經1976年、1996年兩次建設,內昆鐵路內江至安邊延至水富。
1998年6月,內昆鐵路水富站至梅花山段開工建設。
2001年1月,內昆鐵路水梅段開始鋪架正線。
2001年9月,內昆鐵路全線鋪通(內江站至梅花山站段)。
2002年5月12日,內昆鐵路(內江站至梅花山站段)投入運營 。
2007年,原內昆鐵路(內江站至梅花山站段)改名內六鐵路 ,其餘段為滬昆線(原貴昆線段)組成部分 。
2019年8月2日,內六鐵路在運營的跨局車次調整區段:K853/4次調整為昭通——昆明(此車已停運),K1271/2/3/4次調整為貴陽——杭州並調整車次為K1271/2次(2022年停運),K827/28/29/30次調整為貴陽——深圳東(2023年7月1日改為廣州-南京)。
線路站點
截至2003年,內六鐵路共設有52個車站。
運營情況
2003年12月7日,內六鐵路開行貴陽至宜賓的K943/946次列車和宜賓至貴陽的K945/944次列車、六盤水至昭通的8618/8617次列車、內江至昭通的8635/8636次列車。
2003年12月22日,內六鐵路開行重慶至昭通的5602/5603次列車和昭通至重慶的5604/5601次列車,成都經內昆鐵路至貴陽的5645/5644次列車和貴陽經內昆鐵路至成都的5643/5646次列車 。
截至2016年7月,內六鐵路開行列車有:昭通開往內江5636次,昆明開往成都K854次,昆明開往呼和浩特K692次,昆明開往成都K1140次,廣州開往成都K830次,成都東開往貴陽K9403次,內江開往昭通5635次,成都開往昆明K853次,成都開往昆明K1139次,呼和浩特開往昆明K691/4次,成都開往杭州K1273次,成都開往廣州東K1223次,廣州東開往成都K1224次,杭州開往成都K1274次,貴陽開往成都K9404次,成都開往廣州K829次。
截至2023年7月1日,內六線僅有內江~昭通5635/6次、貴陽~昭通5645/8 5647/6次、貴陽~昭通K9515/8 K9516/7次、K9501/4 K9503/2次、草海~貴陽K9581/4 K9583/2次、K9585/8 K9587/6次旅客列車正在運營。
已停運列車
K9465/4(成都-貴陽)/3/6(貴陽-成都)自2017年7月1日起停運
K1223/2(成都-廣州東)/1/4(廣州東-成都)自2017年12月28日起停運
K691/0(呼和浩特東-昆明)/3/2(昆明-呼和浩特東)自2017年12月28日起不再經過內六線
K1139(成都-昆明)/40(昆明-成都)自2018年7月1日起停運
K9507/6(宜賓-貴陽)/5/8(貴陽-宜賓)2019年底停運,具體停運時間未知
K1273(貴陽-杭州)/4(杭州-貴陽)因疫情影響,停運時間在2022年下半年,具體時間未知
K853(昭通-昆明)/4(昆明-昭通)自2023年7月1日起停運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內六鐵路花土坡特大橋最深的地下基礎達48米,而且地下水極為豐富。一個基坑裡的湧水量,常常用6台大功率潛水泵都難以抽乾 。
內六鐵路從四川盆地攀至雲貴高原,山高谷深,地質複雜,橋隧總長占線路總長的53.9%,總投資為120億元 。
110米圓端型高墩和337米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線型控制,是花土坡特大橋施工的又一大技術難題。主橋預應力混凝土懸灌連續梁,是全橋施工的關鍵。工程面臨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懸灌梁施工中常見的潑紋管堵塞、張拉斷筋、接縫錯台等技術難題。
重點工程
花土坡特大橋位於雲南
昭通市和貴州畢節市威寧縣交界的三岔河上,是內六鐵路頭號重點控制工程。橋長678.55米,共有15個墩台。其中8號主墩高110米,截至2000年9月,花土坡特大橋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僅次於墩高148米的奧地利歐羅巴大橋。主橋兩跨104米和兩跨64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懸灌梁,是中國
(截至2000年9月)連續梁跨度最大的鐵路橋。大橋地處大斷層和滑坡體上,地質複雜;又處在峽谷風口,常年9級以上的大風不斷,施工環境惡劣 。
黃蓮坡隧道是內六鐵路上修建難度最大的鐵路隧道,全長5306米,位於內六鐵路灘頭車站至普渡河車站間,隧道進出口均在半徑為1000米的曲線上,進口端線路為3‰上坡、出口端為3‰下坡 。
價值意義
內六鐵路連線雲貴川三省,處於成昆、川黔兩條鐵路的中軸位置,起到重要的分流作用。因此,內六鐵路的通車後緩解了普雄口(成昆鐵路)和石門坎(川黔鐵路)對客貨運輸的限制作用,解決成昆鐵路因自然災害而斷道運輸不暢的問題,增加了路網的靈活性,緩解了西南地區南北客貨運輸緊張的狀況。同時,內昆鐵路的修建通車,將把中國鐵路與東南亞鐵路連成一片,打通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陸上通道,對西南地區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雲南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雲南日報》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