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喀爾喀右翼部
阿爾楚博羅特領內五鄂托克喀爾喀地區,形成漠南內五鄂托克喀爾喀集團。格埒森札領外喀爾喀地區,將其所屬領地全部分封給7個兒子,稱外七鄂托克喀爾喀。後稱“喀爾喀多倫和碩”(即喀爾喀七旗),分為東、西、中三路,以三汗掌之。其第三子諾諾和偉征諾顏,有子二,長子阿巴泰,號鄂齊賴賽音汗為中路土謝圖汗祖。阿巴...
- 喀爾喀萬戶
喀爾喀萬戶,明代東蒙古六萬戶之一,明人異譯作“罕哈”,屬左翼三萬戶,下屬12鄂托克,分布於罕哈河(今哈勒哈河)流域,因河得名。沿革 正德五年(1510),助達延汗征服右翼三萬戶,統一蒙古。不久,內五鄂托克喀爾喀被分封予達延汗第六子阿爾楚博羅特(納力不剌台吉),外七鄂托克喀爾喀被分封予第十一子格哷森扎(...
- 喀爾喀蒙古
格埒森扎死後,其七子分其遺產,形成七個遊牧集團,習慣稱“七和碩喀爾喀”或“七鄂托克喀爾喀”(“和碩 ”和“鄂托克 ”均為當時蒙古社會組織名稱)。清代所說的“喀爾喀”,就是指這部分蒙古人。格埒森扎七子分掌喀爾喀左右二翼,右翼為格埒森扎長子阿什海達爾汗琿台吉、次子諾顏泰哈坦巴圖爾、六子德勒登昆都倫...
- 喀爾喀車臣汗部研究
第五節 喀爾喀一衛拉特會盟之後的碩壘車臣汗 一、喀爾喀一衛拉特會盟 二、“騰機思事件”三、“九白之貢”第四章 車臣汗家族與車臣汗部的構成 第一節 車臣汗家族及其姻親 一、阿敏都喇勒的姻親 二、阿敏二子的姻親 三、碩壘汗諸妻 第二節 車臣汗部的諸鄂托克 一、碩壘的“斡木其”鄂托克 二、投附...
- 弘吉喇特
左翼一部被達延汗封與第六子阿爾楚博羅特(納力不刺台吉),成為內五鄂托克喀爾喀(喀爾喀五部)之一,明末,被後金所滅。右翼一部即瓮吉刺千戶所的部眾,正統(1436—1449)末,瓦剌首領也先南下,東勝衛廢,該部服屬也先。其首領額塞壘(阿撒來)太保曾參與護送哈爾固楚克台吉的遺腹子、元裔伯顏猛可(博勒呼濟農)...
- 阿勒楚博羅特
阿勒楚博羅特,明代東蒙古內喀爾喀五部領主。亦作阿爾珠博羅特、阿爾楚博羅特、額勒博古喇,漢文史籍作納力不剌台吉。孛兒只斤氏。達延汗子,滿都海哈屯生。與斡齊爾博羅特為孿生兄弟。正德五年(1510年),達延汗擊敗右翼異姓領主、分封諸子時,受封為內喀爾喀五部(內五鄂托克喀爾喀)領主。駐牧於哈拉哈河以東。卒...
- 巴岳特
左翼一部為內五鄂托克喀爾喀之一,被達延汗封授與第六子阿勒楚博羅特(納力不剌台吉),後由其孫答補繼承。萬曆三十三年(1605),其首領恩格德爾向後金努爾哈赤進貢,後歸降後金。天命二年(1617),與後金聯姻,娶努爾哈赤弟舒爾哈齊之女。右翼一部為蒙古勒津(滿官嗔)屬部,俺答汗占據十二土默特後,為土默特萬戶屬...
- 博爾濟吉特·奧巴
努爾哈赤遂派庫爾纏、希福二人前往奧巴駐地,與奧巴洪台吉、阿都齊達爾漢台吉(杜爾伯特首領愛納噶之子)、戴青蒙果(奧巴從祖父烏巴什次子,郭爾羅斯鄂托克之主)台吉等會盟,殺白馬烏牛,置酒一碗、肉一碗、骨血及土各一碗,焚香盟誓,結成了對察哈爾的攻守同盟。奧巴的使者也隨庫爾纏、希福到後金,與後金諸貝勒盟誓。
- 漠南蒙古
大漠以北,稱為喀爾喀蒙古,其屬有車臣汗、土謝圖汗、三音諾顏、札薩克圖汗等部,分布地區,“東至黑龍江呼倫貝爾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南至瀚海,西至阿爾台山 (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北至俄羅斯”。大漠以西各部稱為漠西蒙古,即衛拉特蒙古,屬於此部分的有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
- 巴林左旗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於魯王故地置全寧衛,本地隸屬之。永樂元年廢。永樂後本地改屬泰寧衛,隸於奴兒乾都司。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泰寧、福余、朵顏三衛(稱兀良哈三衛)為北元所破,屬於喀爾喀萬戶內五鄂托克之一的巴林部兼併泰寧衛,此後本地隸屬北元巴林部,為兀良哈北境。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
- 科爾沁部落
科爾沁萬戶,由左右兩翼三十鄂托克構成。左翼七鄂托克歸屬孛魯乃齊王,遊牧於呼倫貝爾地區、鄂嫩河下游以及嫩江流域。而那顏博羅特王自己領有的六鄂托克,大致駐牧於鄂嫩河上游一帶。公元1469年,孛魯乃齊王為衛拉特部斡失貼木爾所敗,徙至卜刺罕衛(泰寧衛北,今綽爾河、雅魯河流域)。15世紀中期,兀良哈三衛蒙古人...
- 盟旗制度
清代盟旗制度的淵源,是蒙古族原有的鄂托克、艾馬克社會組織,“楚固拉乾”的集會,以及努爾哈赤時期創建的滿洲八旗制度。明清之際,我國蒙古族正經歷著封建領主制發展階段。蒙古族居住地區形成的各部,實際上就是大小不一、規模不等的各個封建領主集團。每個封建領主都擁有一定的領地和“阿寅勒”(牧戶)。大領地叫做...
- 左翼蒙古南遷
同時,北方喀爾喀部里五個鄂托克(扎魯特、巴林、巴岳特、瓮吉喇和烏齊葉特)回響察哈爾南下,也都擁擠到遼西邊牆外,兀良哈三萬衛解體——這一系列事件產生連鎖反應,改變了明朝末年遼東地區的民族結構和政治局勢,導致遼東地區局勢加劇緊張,對這個地區在明末的歷史進程造成直接影響。嘉靖末年,明朝發現,北虜(蒙古)...
- 巴林部
達延汗在位時代,巴林部在左翼三萬戶之一的喀爾喀萬戶名下,以其十二鄂托克之一而出現在歷史舞台上。蒙古圖們汗在位時代,巴林部蘇巴海擔任了汗庭五位執政大臣的要職,參與處理政務。明萬曆後勢力衰落,明萬曆四十八年喀爾喀五部的28名諾顏(部落主)以“刑白馬烏牛誓盟”,向後金乞和,其中有巴林部。第三時代 天命...
- 孛兒只斤·巴圖孟克
達延汗的分封制是利用濟農和萬戶制度,把各個鄂托克和小部落合併為萬戶,按傳統習慣分為左右兩翼。左翼三萬戶為察哈爾、咯爾喀、兀良哈,大汗駐牧於察哈爾萬戶境內,直接統轄左翼三部。右翼三萬戶為鄂爾多斯、土默特、永謝布,由大汗派駐於鄂爾多斯萬戶境內的濟農行使管轄權。除兀良哈萬戶外,其餘五個萬戶全部分封給...
- 蒙古科爾沁部落史
科爾沁萬戶,由左右兩翼三十鄂托克構成。左翼七鄂托克歸屬孛魯乃齊王,遊牧於呼倫貝爾地區、鄂嫩河下游以及嫩江流域。而那顏博羅特王自己領有的六鄂托克,大致駐牧於鄂嫩河上游一帶。明成化五年(1469年),孛魯乃齊王為衛拉特部斡失貼木爾所敗,徙至卜刺罕衛(泰寧衛北,今綽爾河、雅魯河流域)。15世紀中期,兀良哈...
- 蒙古右翼
諾延達喇有五個兒子:布延巴圖爾洪台吉、諾木圖都古棱諾延、鄂木布達賚諾延、必巴錫鄂特罕諾延和莽古斯楚克庫克。他們兄弟五人一共擁有四個鄂托克(即四個部)。據明代漢文史料記載,這四個鄂托克均在陝西榆林(今陝西省榆林縣)邊外駐牧。距離明朝邊境約三百里。1571年以後,諾木圖都古棱諾延和莽古斯楚克庫爾二人...
- 中玉茲
此次內附者塔塔拜等數鄂托克,著“即在雅爾居住,不必支給糧餉、委派差役。嗣後有來歸者,悉令於雅爾地方安插”[23]。接收哈薩克內附的政策實行了10年,其間在1771年有7萬餘眾的土爾扈特蒙古人回歸新疆,分四路安置於各地;加之陸續安插內附哈薩克遊牧人,沿邊閒地、草場漸次開發利用,已非昔日地曠人稀之情景...
- 衛拉特法典
”對於逃亡罪,噶爾丹洪台吉第一項補充敕令作了更明確的規定,即鄂托克(小領地)內部,無論是愛馬克(鄂托克下的經濟、行政單位,每個蒙古牧民都必須加入一個愛馬克,不得擅離)整體或個人,都不能變更其遊牧地,逃亡者應帶回其所屬愛馬克,若愛馬克長變更全愛馬克的遊牧地時,則被科以財產刑。《法典》對盜竊罪有...
- 準噶爾汗國
在完善和加強鄂托克編制的基礎上,將部族長的權力分散到各鄂托克宰桑手裡。噶爾丹的一切指示 和命令,直接傳達到各鄂托克宰桑處,由宰桑具體執行,並向噶爾丹負責。噶爾丹將各鄂托克的支配權,高度集中在自己手裡,從而完成了聯盟制向國家政權的過渡。1678年,噶爾丹獲得了五世達賴喇嘛所贈 “噶爾丹博碩克圖汗” 之號...
- 春季查乾蘇魯克大典
他還擔負著攙扶鄂托克伊若勒其上馬等別人不能代替的工作。2、祭品。嘎日利祭奠所用祭品,最早由蒙古各地提供。清朝以後,由鄂爾多斯各旗提供。按照所形成的習俗,嘎日利哈圖(風乾全羊、犧牲)的攤派為:鄂托克旗五隻(綿羊),烏審旗七隻,準格爾旗五隻,杭錦旗七隻,扎薩克旗五隻,郡王旗九隻,達拉特旗七隻,共五...
- 春祭(中國民間的一項古老習俗)
他還擔負著攙扶鄂托克伊若勒其上馬等別人不能代替的工作。2、祭品。嘎日利祭奠所用祭品,最早由蒙古各地提供。清朝以後,由鄂爾多斯各旗提供。按照所形成的習俗,嘎日利哈圖(風乾全羊、犧牲)的攤派為:鄂托克旗五隻(綿羊),烏審旗七隻,準格爾旗五隻,杭錦旗七隻,扎薩克旗五隻,郡王旗九隻,達拉特旗七隻,共五...
- 清內秘書院蒙古文檔案彙編漢譯
01-02-29 崇德帝為便於進貢行獵及征戰合編外藩蒙古部分鄂托克為十三旗之敕諭崇德二年十一月十五日/29 01-02-30 烏克善滿珠席禮等祭奠祖父扎薩克布顏圖親王之祭文崇德三年正月/29 崇德三年(1638)檔冊/29 01-03-01 崇德帝冊封額爾德尼囊蘇喇嘛為額爾德尼達爾漢囊蘇之敕命崇德三年六月二十九日/29 01-03-02 ...
- 大玉茲
此次內附者塔塔拜等數鄂托克,著“即在雅爾居住,不必支給糧餉、委派差役。嗣後有來歸者,悉令於雅爾地方安插”[23]。接收哈薩克內附的政策實行了10年,其間在1771年有7萬餘眾的土爾扈特蒙古人回歸新疆,分四路安置於各地;加之陸續安插內附哈薩克遊牧人,沿邊閒地、草場漸次開發利用,已非昔日地曠人稀之情景...
- 撤驛之變
在青袞雜布的配合和支持下,烏梁海人率領的明噶特鄂托克和古爾班和卓率領的乞兒吉斯鄂托克數千人,自阿爾泰前往博爾塔拉,參加了阿睦爾撒納的反清隊伍。青袞雜布還利用自己在阿爾泰烏梁海和汗哈屯烏梁海的影響及威望,與阿爾泰烏梁海宰桑果勒卓輝和汗哈屯烏梁海辛桑鄂木布取得聯繫,命他們向阿睦爾撒納提供人力與...
- 清代蒙古社會制度
第二章明代蒙古的“兀魯思”及“鄂托克”(和碩)的機構 第一節“鄂托克”、“和碩”的起源 第二節“兀魯思”及“鄂托克”的機構 第二篇清代蒙古社會制度 第一章旗的建立 第一節內蒙古設旗 第二節喀爾喀設旗 第三節衛拉特設旗 第四節唐努烏梁海設旗 第二章旗的組織 第一節旗的管轄機關 第二節旗的...
- 寶音德力根
15.《好陳察罕兒、察罕兒五大營及八鄂托克察罕兒》,《內蒙古大學學報》蒙文版,1998-3。16.《從阿巴岱汗和俺答汗的關係看早期喀爾喀歷史的幾個問題》,《內蒙古大學學報》蒙文版,1999-1。17.《15世紀中葉前的北元可汗世系及政局》,《蒙古史研究》第六輯,2000年。18.《17世紀中後期喀爾喀內亂》,《明清...
- 博爾濟吉特·班第
祖先為察哈爾博羅特鄂托克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自官學生授內閣中書。康熙五十七年(1718)二月,遷欽天監五官正。十二月,遷理藩院堂主事。康熙五十八年(1719),遷內閣侍讀。康熙六十一年(1722),授內閣侍讀學士。雍正二年(1724),擢內閣學士。雍正三年(1725),四川、雲南與西藏定界,四川的打箭爐、外里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