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武關

《入武關》這首詩描寫武關的險要。詩的首句即點出武關“地險”,然後用遊人“好邅回”、守將“天上落”、行人“棄繻來”、過客揮汗成雨、車馬揚塵滾滾等事實來進一步渲染烘托武關的“險”,使人如臨其境,如歷其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入武關》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文學體裁:五言古風
  • 作者:周弘正
作品全文,註解,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武關[1]設地險,遊客好邅回[2]。
將軍天上落[3],童子棄繻來[4]。
揮汗成雲雨,車馬揚塵埃。
雞鳴不可信,未曉莫先開[5]。

註解

[1]武關:在今陝西省商縣西北。
[2]邅回:徘徊不行。
[3]此句用漢代李廣的典故。據《史記·李將軍列傳》載,匈奴稱李廣為“飛將軍”。
[4]此句用漢代終軍的典故。終軍死時才二十餘歲,當時人稱他為“終童”。據《漢書·終軍傳》載,他十八歲時被選為博士弟子,由濟南到長安步行過關時,關吏給他一半繻, 告訴他回來時以此驗合, 便可入關。他說:“大丈夫西遊,終不傳還。”便棄繻而去。繻(音如):古代作通行證用的帛。上面有字,分成兩半,出關時帶走一半,返回時驗合。
[5]此二句用戰國時盂嘗君的典故。《史記·孟嘗君傳》載,孟嘗君由秦返齊時,夜至函谷關下。按規定雞鳴方能開關。孟嘗君擔心追兵趕來,急於出關。一門客學雞鳴,引得周圍公雞齊鳴,賺開城門,得以脫險而去。

作品賞析

開頭二句,概述了武關的險要和難行。
“武關設地險,遊客好邅回。”武關,古代著名的險關,是當時南朝的邊塞,在今陝西省商縣西北。設,設定,即所處的地理位置。邅回,因艱於行進而徘徊的樣子。這兩句簡單地描述了武關所處的地理位置非常險要,連遊覽的客人都感到行進艱難而徘徊不前了。給武關的的險要創造了濃厚的氣氛,為下文的細敘作了堅實的鋪墊。
中間四句,具體形象地細敘了武關如何險要和怎樣難行。“
“將軍天上落,童子棄繻來。”據《史記·李將軍列傳》載,匈奴稱李廣為“飛將軍”此處活用其意,說明守衛武關的將軍居高臨下,宛如從天上飛落下來,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藉以形容關之崢嶸而崔嵬,既高峻又崎嶇。繻,古代作為通行證用的帛,上面寫字,分為兩半,出關時帶走一半,返回時交出驗證方可入關。據說《漢書.終軍傳》載:“終軍在十八歲時選為博士弟子。太守甚奇之,與交結,軍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武帝異其文,拜軍為謁者給事中。初,軍從濟南步入關,關吏予繻。軍曰:“以此何為?”吏曰:“為復傳,還當以合符。”軍曰:“大丈夫西遊,終不復傳還。”棄繻而去。”第三句用了終軍典故,說明過關的人只要經過一次,再也不敢來了。藉以形容武關能使人以手撫膺長嘆,畏途旵岩不可攀。如此險峻的山岩令人望而生畏,只能以手撫著胸口坐下來嘆氣,誰還敢再來呢?這二句無一字寫武關之險,但讀之誰不為武關之險而脅息凋顏!此詩人活用典故之當且妙,能啟人想像與尋思。
“揮汗成雲雨,車馬揚塵埃。”《戰國策.齊一策》:“臨淄之途,車車彀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揮,抹去;大家用手抹汗,灑出去就如下雨一般。原本形容人多,這裡形容出汗多。塵埃,即塵土。上二句細敘了關勢是如此險峻,進一步說明過關是怎樣的艱難。如步行會揮汗如雨下;如乘車騎馬就會塵土飛揚,遮天蔽日。當時既無汽車,更無飛機,過關如此艱難,連遊行都不敢,何況偷度和襲擊呢?這就為下文的叮嚀準備了足夠的條件和充分的理由。
結尾二句,殷勤囑咐,必須嚴密守關。
“雞鳴不可信,未曉莫先開。”孟嘗君從秦國返回齊國,半夜到達函谷關。按法令要到雞鳴時才能開關放行。孟嘗君恐秦昭王派人追來,急於出關,幸賴手下的一名食客會裝雞叫,引得周圍的公雞齊聲啼叫,賺開關門,得以脫險。詩人認為有了武關這樣的雄關險隘,金甌已固,只要嚴加防守,關門“未曉莫先開”,就可以抵禦外侵,高枕無憂了。這是全詩的主旨,亦是殷勤叮嚀的目的所在。

作者簡介

周弘正(496-574年),字思行,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東南)人。南朝大臣,東晉光祿大夫周顗之九世孫。
年十歲,通《老子》《周易》。 起家太學博士,遷丹陽主簿。弘正知玄象,善占候。大同末年,預知侯景之亂太平元年,授侍中,領國子祭酒,遷太常卿、都官尚書。陳霸先即位,授太子詹事,遷侍中、國子祭酒,授金紫光祿大夫,領國子祭酒、豫州大中正,累官尚書右僕射。太建六年(574年),卒於官,時年七十九。追贈侍中、中書監,諡號簡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