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峽寄弟

入峽寄弟

《入峽寄弟》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詩。詩以追述與諸弟在家讀書,未知行旅之艱為開端,轉而敘寫了水路進蜀時的艱險旅況,描繪了崖壁峭立、激流交注、猿聲淒切的三峽景色,抒發了作者思鄉憶弟的真摯情感。這首詩情景相生,感情深沉。作者向諸弟傾訴途中感受和思鄉心曲,表現了旅人的一種典型情感。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入峽寄弟
吾昔與爾輩,讀書常閉門。
未嘗冒湍險,豈顧垂堂言
自此歷江湖,辛勤難具論。
往來行旅弊,開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潈流萬壑奔
我來凡幾宿,無夕不聞猿。
浦上搖歸戀,舟中失夢魂
淚沾明月峽,心斷鶺鴒原
離闊星難聚,秋深露已繁。
因君下南楚,書此示鄉園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入峽:指進入長江諸峽入蜀。峽:指長江流經重慶奉節至湖北宜昌之間的險隘地帶,其中最著名的有巫峽、巴峽、明月峽等。弟:指孟洗然、孟邕等。作者曾和他們一起隱居讀書,都胸懷大志,感情很深。
⑵爾:一作“汝”。
⑶湍險:指在急流中行船的危險。湍:急流。
⑷垂堂言:指古諺“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漢書·司馬相如傳》),意思是富家子弟懂得自愛,不坐堂前檐下,以免房上的瓦掉下來砸傷自己。垂堂:靠近堂屋檐下。因檐瓦墜落會擊傷人,故以喻危險的境地。
⑸行旅:旅客。弊:困,疲乏。
⑹禹功:大禹開鑿三峽之功。大禹治水,疏通江河,傳說他開鑿黃河三門峽,連同長江三峽也附會為他所開鑿。
⑺潈(cóng):眾水相入交會之處。
⑻凡:只是,不過是。幾宿:幾次過夜。
⑼浦(pǔ):水口,江邊。搖:一作“思”。搖動,這裡作引動。歸戀:歸家之思戀。
⑽失夢魂:古人以為人的靈魂在睡夢中會離開軀體,失夢魂意為夢中魂歸故鄉。
⑾明月峽:在今湖北巴東。峽口南岸壁高四十丈,壁上有圓孔,形如滿月。《太平寰宇·山南西道·渝州》:明月峽,在(巴)縣東北八十里。李膺《益州記》云:廣陽州東七里,水南有遮要三槌石,石東二里至明月峽,峽首南岸,壁高四十丈,其壁有圓孔,形若滿月,因以為名。
⑿鶺鴒(jí líng)原:比喻兄弟。鶺鴒:一作“脊令”,鳥名。《詩經》:“脊令在原,兄弟急難。”
⒀離闊:闊別。星難聚:參星和辰星,一在西方,一在東方,出沒各不相見。藉以比喻彼此隔離。
⒁因:依憑。君:指被托咐寄詩的人。南楚:指江陵、襄陽一帶。《漢書·高帝紀》注引孟康說,江陵為南楚,吳為東楚,彭城為西楚。
⒂書此:寫下這首詩。示:一作“寄”。鄉園:家鄉。

白話譯文

先前我和你們,讀書不常出門。
不曾冒過激流的危險,哪理會坐不垂堂的古訓。
從這次出來遊歷江湖,艱辛困苦難以一一述陳。
峽中往來的旅客疲弊不堪,幸賴大禹開鑿之功至今猶存。
兩岸峭壁聳立起上千座險峰,湍急的水流在萬條壑谷涌奔。
我來這裡總共才幾天,沒有一夜不聽到猿的啼聲。
江邊宿息時歸思依依,船隻行進中落魄失魂。
明月峽中淚水沾濕了衣裳,原野的鶺鴒使人斷腸傷神。
離得太遠星星也難相聚,晚秋季節露水越來越深。
趁著先生順流直下南楚,寫下這首詩寄給家鄉親人。

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於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秋季,孟浩然初次離開家鄉出遊,乘船逆長江而上,經三峽入巴蜀(今四川)。沿途的艱險開闊了他的眼界,也使他產生了思鄉懷親之情。恰逢有人慾赴襄陽,於是寫了這首詩寄給他的弟弟們。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一至六句寫在旅途中回憶在家讀書時的情景。詩人青少年時代和諸弟在家閉門讀書,攻讀儒家經典。讀書之餘,也學劍、彈琴、遊樂。兄弟們同室求學,攜手共游,融洽無間,情深誼厚。但那時畢竟未歷風險,以致連“坐不垂堂”這句話的意義也不理會。及至出門遊歷,其艱險程度,真是一言難盡。
七至十二句寫遊歷三峽的所見所聞。這次遠遊,他乘船逆江而上,經宜昌而入三峽。三峽是著名的長江天險之地,以險灘多、水流急而聞名,兩岸山勢峻奇多姿,虎嘯猿啼,氣象萬千。這時詩人心靈完全沉浸在雄奇壯麗的大自然的懷抱之中。
十三句至二十句寫進入三峽所見所聞引發的懷鄉思弟的情愫。當夕陽西下,夜深人靜之際,聽到猿猴啼叫,不免激發心中淒涼心情。詩人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同胞兄弟的手足之情,歸家的念頭油然而生,甚至夢中返回故鄉。特別是來到明月峽時,因峽名明月聯想起“團圓”,想起“鶺鴒原”的典故,深感獨身在外的淒涼,記掛著弟弟們,不禁淚水模糊了詩人的雙眼。“淚沾明月峽,心斷鶺鴒原”兩句表明詩人的思親之情達到了高峰。在思鄉之際,碰巧遇到一位要返回襄陽的同鄉,於是便寫了此詩,請他捎給弟弟們,充分表現了詩人作為兄長對弟弟們的一片愛心。
此詩描寫入巴蜀三峽時的艱險,抒發了作者遠涉江湖之苦和懷鄉憶弟之情。題中的“弟”指作者弟弟孟洗然、孟邕等。作者曾與他們一起隱居讀書,都胸懷大志。作者這次經三峽正當深秋,詩中“壁立千峰峻,潈流萬壑奔。我來凡幾宿,無夕不聞猿”正是對三峽險境的高度概括。“浦上”以下各句則觸景生情,由入明月峽而思念與家人團圓,見鶺鴒在原而感傷兄弟分離,感情表現得自然、真摯。

名家點評

南宋詞人劉辰翁《王孟詩評》:起處淒婉,‘壁立’四句,巴峽峭幽之狀殆盡,然不可下點,又卻自佳。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生了六子。詩與王維並稱“王孟”。其詩清淡,長於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