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信息港簡介:兗州信息港是兗州地區綜合性入口網站,兗州供求信息永久免費發布,商家宣傳平台,服務兗州人民,兗州人網路家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兗州信息港
- 地處:魯西南平原
- 總面積:651平方公里
- 人口:60萬
城市簡介,發展歷程,
城市簡介
兗州市地處魯西南平原,東仰“三孔”,北瞻泰山,南望微山湖,西望水泊梁山,素有“東文、西武、北岱、南湖”之稱,是山東省魯西南大都市的經濟中心。總面積651平方公里,耕地60萬畝,人口60萬,轄10鎮2個街道辦事處,492個行政村,30個居民委員會。2002年在全國縣域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和區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序中,分別列第60位和第54位。
兗州市交通便利,有“九省通衢,齊魯咽喉”之稱,戰略位置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商賈雲集之埠”。三國時期曹操曾長期屯兵兗州。京滬鐵路縱貫南北,新石鐵路橫跨東西,是魯西南最大的物資集散地和客運中轉站。公路四通八達,有327國道、日菏高速等數十條公路幹線穿境而過,市內公路總長630餘公里,公路密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
兗州是國家重要煤炭基地,煤田儲量200多億噸,年開採量2000多萬噸,坐落在兗州境內的興隆莊煤礦是全國第一個400萬噸的特大型現代化礦井。地下水儲量約20億立方米,是山東省三大豐水區中唯一尚未大量開採利用的地區。
兗州歷史悠久,公元前21世紀,夏禹劃天下為九州,兗州為其一。在四千餘年的歷史變遷中,兗州相繼為郡、州、府所在地,是一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兗州文化深厚,現有古代遺址200餘處,是全國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保存最系統、完整的地區之一,館藏文物現有1.2萬件。兗州素有“端信、尚賢、兼容、樂善”的優良人文傳統,四千年來世代傳承。兩千多年前,孔子、孟子、曾子、子思等曾在此講學,弘揚儒家文化。十九世紀末,基督教、天主教傳入兗州,與儒家文化、伊斯蘭教、佛教共存。漢唐時期,兗州崇文風尚盛行,成為文人薈萃之地,詩歌傳唱之鄉。“詩仙”李白寓家兗州二十餘年,賦下《夢遊天姥吟留別》、《沙丘城下寄杜甫》、《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等不朽詩篇。兗州有著眾多的人文景觀,如杜甫登臨賦詩的少陵台,李白暢遊覽勝的青蓮閣,“崢嶸塔與白雲齊”的興隆塔,王因、西吳寺、桑園等古文化遺址及柳下惠墓、賈鳧西墓、石馬石刻、泗河橋、天主教堂、金口壩、磁山人文景觀等。清康熙年間鑄造的泗河鎮水之劍長7.5米、重1500公斤,被譽為“天下第一劍”。
兗州堅持走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路子,大規模實施了城市綜合開發和舊城改造。在全省縣級市中首批實現了城區居民和企事業單位集中供氣、供熱。投資1.13億元,建成了年處理能力1400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完成了文化廣場、九州廣場、太陽廣場建設,市區內有風景秀麗的少陵公園、興隆塔公園、濱河公園等20餘處景點,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7%。啟動建設了資訊便捷的數位化信息處理和寬頻網路,通訊技術套用廣泛。規劃了20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心區、“五縱五橫”城市路網工程和十大標誌性建築,其中博物館、九州廣場、市委黨校、孔子學府已建成。鎮村建設步伐加快,6箇中心鎮初具規模,以農村康居工程為重點的現代化文明示範村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全市建設高標準小康樓2000餘棟,小馬青村被命名為全省農村精神文明示範點。
發展歷程
2012年1月兗州信息港正式啟用新的簡拼CN域名
2012年3月,兗州信息港全面改版升級,將更好的服務兗州網路信息發布
2012年4月,濟寧信息港住入兗州站,為了更好的服務兗州人民
2012年8月,濟寧信息港預計啟動CN域名
2013年6月,兗州信息港入駐兗州
兗州信息港訪問請直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