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郎偉

兒郎偉

“兒郎偉”,敦煌卷子中有一些以此為名的歌詞,唐代和宋代一些作家作品中也有這種歌詞。這三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中外研究者意見有點兒差異,但是傾向有意義者多,換句話說,認為“兒郎”就是“年輕人”。我(編者註:指季羨林)個人不同意這種看法,認為“兒郎”只是音,而沒有意義。我找了很多例子,處於“兒郎偉”地位的三個和聲字,第二個字,同“郎”字一樣都是來母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兒郎偉
  • 類型:古漢語辭彙
  • 主要時代:唐宋
“們”綴的出現是近代漢語語法的一個重要發展。本文從“們”綴的書寫形式、來源和用法三個方面概括介紹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以來近代漢語“們”綴研究的基本情況,對其中某些問題或補充他人的觀點,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們”綴大約產生於唐代,主要用在指人名詞和人稱代詞後表示複數。“們”綴的出現是近代漢語語法的一個重要發展,王力([1958]1980)就曾指出:“近代漢語人稱代詞的主要發展是形尾‘們’字的產生。”
近代漢語“們”綴的研究始於呂叔湘(1940),他的《釋您,俺,咱,咱,附論們字》(1940)、《說“們”》(1949)、《近代漢語指代詞》(1985)等對“們”綴的形式、來源、用法等進行了相當全面的研究,此後王力(1958)、太田辰夫(1958)、梅祖麟(1986)、蔣紹愚(1994)、江藍生 (1995)、馮春田(1991、1997、2000)等也均有過討論。下面我們從“們”綴的書寫形式、來源及用法三方面對近代漢語“們”綴的研究情況作一概括介紹。
一、“們”綴的書寫形式
1. 弭、彌、偉
呂叔湘(1985)指出:宋代始有“們”字,唐代文獻中有“弭”、“偉”二字皆當“們”字用,“弭”、“偉”跟“們”大概有語源上的關係。
(1)我弭當家沒處得盧皮遐來。(因話錄卷4諧戲附;唐語林卷6引作“彌”)
(2)今拋向南衙,被公措大偉齕鄧鄧把將官職去。(嘉話錄,廣記卷260引)
此外,敦煌願文作品如驅儺文、上樑文障車文中多見“兒郎偉”一語(高國藩1988、黃征1992)。
(3)兒郎偉,今夜舊歲未盡,明招(朝)便是新年。(P. 3270)
(4)兒郎偉,今因良時吉日,上樑雅合周旋。(P. 3302)
(5)兒郎偉,有酒如江,有肉如山。(論障車詞法第八:P. 3909)
直至宋明時人作的上樑文,句首仍多用“兒郎偉”。對於“兒郎偉”,歷來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種認為“兒郎偉”是和聲助詞,沒有實義。如方以智《通雅·釋詁》:“輿謣、邪許,舉重唱呼也。”引時人何孟春說:“今人上樑之中稱‘兒郎偉’即‘邪虎’類也。”但唐代“兒郎偉”不限於“舉重唱呼”的場合,明人的說法大概靠不住。季羨林(1993)根據“兒郎偉”在語音上與敦煌《悉曇章》等歌辭中“現練現”、“向浪晃”等和聲用字有共同特點——中間均為“來”母字,認為“兒郎偉”“沒有任何意義,只表示一種聲音,一種當作和聲的聲音”。黃笑山(2001)通過對悉曇章和聲的語音結構的詳細分析,則認為“兒郎偉”不屬於上述三字和聲的範疇。
另一種解釋認為,“兒郎偉”即“兒郎們”,“偉”是“們”綴的方音記字。南宋樓鑰云:“上樑文必言‘兒郎偉’,舊不曉其義。……在敕局時,見元豐(1078—1085)中獲盜推賞,刑部例皆節元案,不改俗語。有陳棘云:‘我部領你懣廝逐去。’深州邊吉雲:‘我隨你懣去。’‘懣’本音‘悶’,俗音‘門’,猶言‘輩’也。獨秦州(今甘肅天水)李德一案云:‘自家偉不如今夜去。’雲。余啞然笑曰:得之矣。所謂‘兒郎偉’者,猶言‘兒郎懣’,蓋呼而告之,此關中方言也。”(攻媿集卷72)明王世貞也說:“宋時上樑文有‘兒郎偉’。‘偉’者,關中方言‘們’也,其語極俗。”(弇州四部稿卷160)證之以敦煌文獻,這種解釋是可以信從的。我們在《續資治通鑑長編》卷444中發現另一例“自家偉”:
又言錫沁父子及族下有評泊言:漢家有力量時,自家偉投漢去;沒力量時,倘父子一就取上將青唐城去。(敘1090年哲宗元佑五年六月事)
此例出自邈川(今青海樂都)西番之口,正可與《攻媿集》的記載相印證,足見“偉”字確為唐宋時“們”綴的西北方音記字。“偉”字本屬雲(喻三)母,據龔煌城(1981)對十二世紀漢夏對音材料的研究,當時西北方音喻母合口同微母合為一類,那么“偉”字有可能讀似今西北方言的v-(今樂都話“偉”、“微”同讀vii)。[1] 微母本來自明母,唐代多數方言裡明、微二母尚未分化,因此西北方音中說成vii/vei(偉)的複數詞綴,在其他方音中可能說成mIi/mei(記作“弭”、“彌”),甚至me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