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樸素物理學

樸素物理學是指人們對物理實體、物理過程、物理現象的直覺的認識。這些認識不是簡單地蒐集、羅列物理方面的事實、信息,而是內聚地、連貫地、有內在邏輯地聯繫在一起,構成人們解釋和預測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的理論。兒童具有樸素物理學,正是他們關於物理的樸素理論,承擔著解釋和預測周圍物理世界,降低外部世界不確定性,以及進一步同化和順應外部刺激的艱巨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兒童的樸素物理學
  • 外文名:Children’s naive physics
  • 套用學科:心理學
簡介,主要內容,兒童對力和運動的認識,兒童對天文現象的認識,

簡介

樸素物理學是指人們對物理實體、物理過程物理現象的直覺的認識。這些認識不是簡單地蒐集、羅列物理方面的事實、信息,而是內聚地、連貫地、有內在邏輯地聯繫在一起,構成人們解釋和預測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的理論。學前兒童具有樸素物理學,正是他們關於物理的樸素理論,承擔著解釋和預測周圍物理世界,降低外部世界不確定性,以及進一步同化和順應外部刺激的艱巨任務。

主要內容

兒童對力和運動的認識

運動是物理學的一個基本的內容,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學前兒童對這一現象是有接觸和認識的。然而,這些認識是否與科學的認識一致?這些認識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會有什麼樣的發展、變化?當面臨科學的解釋時(如教師的講述、父母的解釋、書上的說明等),兒童的已有認識與這些科學解釋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對兒童又意味著什麼呢?
皮亞傑研究指出,兒童對力的認識存在六種類型。第一種類型,力就是運動,運動的就是力(有力)。沒有運動的物體是沒有力的。第二種類型,自己能夠動的物體才有力,自己不能動的物體是沒有力的。第三種類型,力通常是一種活動,特別是有用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活動。第四種類型,力是搬運某物的動作、活動。第五種類型,力就是持久,能夠一直支撐就有力。第六種類型是,力與大小和重量有關。
此外,皮亞傑還研究了兒童對風、雲、水、沉浮、影子、腳踏車、蒸汽機、火車、汽車、飛機有關的運動的認識,並歸納出對這些認識所要經歷的階段。皮亞傑在大量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實實在在地向我們展示了兒童的認知特點,指出兒童的認識不同於成人。
皮亞傑有關的一些研究者採用基本相同的研究方法,對力和運動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以期通過對兒童對這些現象的認知的研究,進一步探索兒童的認知發展問題。其中卡米洛夫-史密斯(A.Karmiloff-Smith)和英海爾德(B.Inhelder)的“如果你想前進,就獲得一個理論”研究很有影響,也很令人深思。這一研究的結論是,形成理論的兒童在某一階段(形成理論初期)時,可能比沒有形成理論的兒童更不容易在行為上取得成功。也就是說,認知發展水平較高的兒童,在行為上比認知發展水平低的兒童更傾向於失敗。
有些科學教育工作者注意到這一有趣現象,並嘗試運用於科學教育實踐,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比如,有研究者認為,應根據兒童的不同認知發展水平進行教育。對“能成功但沒有理論”的兒童,應該提供機會讓他們思考、嘗試、歸納、總結,最終形成“理論”,而不僅僅是在那裡像小白鼠走迷宮一樣地試誤、簡單重複。對“有理論但行為上不能取得成功”的兒童,應讓他們描述、解釋自己的理論,這樣有利於他們反省他們自己的理論。研究者同時還指出,僅僅是讓兒童觀看教師的示範,聽教師解釋示範,其效果並不一定好。相反,如果我們能讓兒童對示範進行解釋,則有利於兒童的學習。這些基於認知研究的教育實踐,充分展示了解、把握、尊重兒童特點的重要性。

兒童對天文現象的認識

在涉及天體宇宙天文等領域中,研究最多的是兒童對地球的認識。一方面,兒童知道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他們對地球有著直觀的認識的。另一方面,成人會告訴兒童地球是一個“球”,在兒童的認識之中,“球”很可能就是皮球、足球。當然,他們也可能看到過地球儀,看到過電視裡正在旋轉的“地球”,知道那樣的也叫地球。兒童這兩個方面的認識與經驗可能存在一定的衝突。因此,研究者的研究往往集中於:兒童認為地球究竟是怎么樣的(是平的還是球的)?兒童能說出地球是球形的,是否意味著他們真的明白、理解?兒童對地球的認識要經過一些什麼樣的階段,存在一些什麼樣的類型?
研究結果發現,兒童對地球的認識經歷著一個漫長的過程。兒童最初的認識是,地球是平的。這與他們的日常經驗相符。而且,地球是平的可以支持“一個東西如果下面沒有支撐物,就會掉下去”的樸素理論。但是,兒童經常聽到的卻是“地球是一個球”這樣一種科學的、正確的說法。這時,他們的頭腦中經歷著什麼樣的變化呢?他們並不是一下就完全懂得了“地球是一個球”的真正的科學含義。這其間要經歷一個“人工模型”階段。在這一階段的兒童,一方面開始接受“球”,一方面卻又固執地堅守著他們“地球是平的,否則人就站不住”的認識。因此,就人為地造出一些“地球”,比如雙地球(真正人站的地球是平的,平時人們講“地球是一個球”的那個是在天上的球)、中空地球(人是站在地球裡面的一個水平面上)、壓扁地球(站人的地方是平的,而且最初往往是上面是壓扁的、平的)。在經歷這些不斷的調整、修正後,兒童的認識逐漸地接近科學的解釋。
當要求兒童畫出人在地球上,或畫出下雨的情景時,也得到類似的結果(見圖5-6中的a)。從所畫的人的位置、站立的情況,以及下雨的情況來看,兒童對地球的認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確實經歷著一個漫長的過程。
有研究者指出,兒童對晝夜交替(白天和黑夜)的認識要經歷如下幾個階段:白天是太陽在上面,黑夜就是太陽到山的下面去了;黑夜就是雲把太陽遮住了;黑夜是月亮把太陽遮住了;太陽圍著地球轉,轉到我們這邊的時候就是白天,沒有在我們這邊就是黑夜;地球圍著太陽轉,轉一圈就是一天,有時是白天,有時是黑夜;黑夜和白天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其自轉一圈就是一天。
兒童對四季變換的認識可能經歷如下幾個階段:有一些很冷的東西(如星星、雲等)把來自太陽的熱量吸走了;冬天的雲很厚很厚,它們把來自太陽的熱量擋住了;夏天時太陽離我們近,冬天時太陽離我們遠;太陽移到地球的另一邊去了,這時那一邊就成了夏天;行星的變化導致了季節;地球轉動的軸與太陽轉動的軸之間有一個夾角,這一夾角導致了四季變換。
兒童對月亮(月相)變化的認識經歷如下幾個階段:雲把月亮遮住了,當雲很少或者沒有雲時,就會看到整個月亮;有些星星或其他什麼擋住了,在月亮上有一個影子;地球在月亮上的影子。
關於雲和星星的運動,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皮亞傑進行的。皮亞傑指出,兒童對雲的運動的認識要經歷如下五個階段:我們走使得雲也跟著我們走,雲在遠處跟著我們走(約5歲);是上帝或人們使雲動的(約6歲);它們自己動的,或者是太陽、月亮等要它們動(約7歲);風把雲弄動的(8歲);正確的解釋(約9歲)。其他如星星、太陽、月亮等的移動也大致經歷這樣的階段。
關於太陽和月亮的起源。這一方面的研究也僅見於皮亞傑。皮亞傑指出,兒童對太陽、月亮等的起源的認識主要經歷三個階段:起源與人類有關,即是人根據自己的需要造出來的;半自然半人工,比如,認為是由雲壓縮而成的,而雲又是由人們產生的煙所組成的;與人類活動無關,是一種自然起源(如由雲或空氣壓縮而成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