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保護:美國經驗及其啟示》是2016年9月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敏。
基本介紹
- 書名:兒童保護:美國經驗及其啟示
- 作者:楊敏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9月
- 頁數:153 頁
- 定價:22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1418580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兒童拐賣、校園暴力、課業負擔、校車安全、農村留守兒童……一直以來,關於兒童保護的各種問題牽動著所有人敏感的神經。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家庭的希望,如何更好地保護兒童,讓他們安全茁壯地成長,是各級決策部門面臨的一個難題。本書以一位在美多年的華人視角,帶著強烈的問題意識深入觀察研究,梳理出美國在兒童保護方面卓有成效的一些經驗。全書既有體制機制介紹,又有典型故事解說,深入淺出,可以為國內有關機構提供有益借鑑。
作者簡介
楊敏,美國的波士頓大學國際教育發展專業碩士,教育管理和政策博士,現在美國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某州立大學從事教育研究工作。譯有《從零開始——創建你自己的課堂》一書,被評為“2011年度十佳教育圖書”,著作《學會愛孩子的五堂課》,是作者在美十餘年對美國教育學習和觀察的結晶,2012年由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我為什麼寫這本書?——留守兒童也需要一個家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針對“留守兒童”的政策建議
第二章 “這周有兒童保護機構的人到訪,我該怎么辦?”——兒童保護在美國
中國媽媽在美國——“這周有兒童保護機構的人到訪,我該怎么辦?”
“我不想再跟媽媽生活了,因為她打我打得很厲害。”——世界上第一個兒童保護組織的建立
瑪麗·艾倫事件給我們的啟示
美國兒童保護和福利——從民間過渡到政府
從70年代到現在:政府主導的兒童保護
兒童性騷擾問題開始在美國社會得到關注
結語
第三章 “需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這個系統本身。”——殘障兒童教育在美國
社會:不要在這些孩子身上浪費時間
家長:作為家長,我們只有抱成一團,要不然,我們就什麼都沒有
聯邦政府:“胡蘿蔔加大棒”政策,敦促州政府為殘障兒童提供平等教育機會
美國殘障學生教育法(IDEA)具有歷史性的突破及啟示
第四章 “讓貧窮的孩子不要永遠成為貧窮的俘虜。”
啟蒙計畫在美國
教育公平和對弱勢兒童的特別扶助
讓農村的兒童留守是教育最大的失誤
第五章 為什麼黑人孩子不能和白人孩子上同一所公立學校?——黑人家長狀告教育局
13位黑人家長訴訟托皮卡教育局
第六章 家長委員會在美國
第七章 兒童讀物在美國
兒童喜歡有趣和好玩的作品
兒童作品要有教育意義
反映情緒處理、社會交往以及面對親人離去、父母離婚等問題的兒童讀物
兒童讀物在中國
第八章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和地方,即使你是一個搗蛋鬼。”——伴隨美國兒童成長的電視節目
“今天我們面臨的問題不是創造奇蹟——而是如何運用奇蹟。”
“如果你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你就可以教育他們。”——《芝麻街》兒童劇的誕生和它背後的研究團隊
利用電視和其它通信媒體讓人上癮的特點教育孩子——美國經驗的中國啟示
矽谷高管和員工把孩子送進沒有高科技的傳統學校——為孩子的螢幕時間設限
第九章 “女兒一直小心地拉著媽媽的手,生怕不小心放開了媽媽,但最終大手還是無奈地放開了小手。”——留守兒童給父母的信
當父母離開孩子
“爸爸媽媽,回來吧!”
“投進了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父母是孩子的安全基地
留守對孩子性格、行為上的影響
留守——個人之痛,社會之痛
如果我們以家庭和孩子角度出發看社會
附錄A 對M鎮的特殊教育負責人Leclerc(勒克萊克)女士的採訪
附錄B 美國幼兒教育中的規則意識培養
附錄C 關於這本書的問與答
寫完這本書,你從美國兒童保護的歷史經驗中得到的最大的啟示是什麼?
你為什麼想到要寫這本書?
關於“呼喚母親回家”這個問題,是否切合實際?有很多農村家庭因
為經濟的狀況,孩子可能學費都交不上。也許父母為孩子在外面掙
足了學費,這個孩子就有可能上大學,改變自己的命運,有一個未來。
而如果家人待在一起,可能家庭經濟狀況是連飯也吃不飽,你覺得這
些現實的問題如何解決?
家庭的分裂是不是城市化和工業化一個不可避免的產物?西方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是否也經歷了一個家庭巨變的過程?
如果你要在教育上提政策建議,或者假設你是教育部部長,你覺得有哪些改革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