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伯病

克拉伯病又稱為Krabbe病,由丹麥兒科醫師Krabbe於1916年首先報導。依據其臨床特點,亦稱為嬰兒家族性瀰漫性硬化。克拉伯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代謝性疾病,突變基因位於14p。克拉伯病的基因缺陷引起半乳糖腦苷-β-半乳糖苷酶缺乏,是導致主要累及腦白質的遺傳代謝性疾病。本病預後極差,嬰兒型患者常於1歲之內病故。晚發者可生存至10歲左右。

基本介紹

  • 別稱:Krabbe病、嬰兒家族性瀰漫性硬化
  • 英文名稱:Krabbe Disease
  • 就診科室:兒科
  • 多發群體:嬰幼兒
  • 常見病因:遺傳
  • 常見症狀:嬰兒型易激惹、陣哭、淡漠或嘔吐,1歲時眼震顫、斜視,很快失明;晚髮型行走困難,或痙攣性單側下肢癱瘓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克拉伯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突變基因位於14p。患兒基因缺陷,體內半乳糖腦苷-β-半乳糖苷酶缺乏,導致腦白質內有許多半乳糖腦苷的沉積而發病。

臨床表現

本病在臨床上可分為兩型。
1.嬰兒型
患兒多數在3~6個月時發病,首發症狀以易激惹、陣哭、淡漠或嘔吐等餵養困難為主,多數伴有營養不良;病情發展迅速,很快即出現進行性軀幹和四肢肌張力降低、肌陣攣、腱反射亢進和錐體索征陽性;1歲時即可發生眼震顫、斜視等,旋即視神經萎縮、失明;少數患兒聽力亦喪失。晚期患兒肌張力亢進,常呈角弓反張,多數在2歲以內死於呼吸困難或肺部感染。
2.晚髮型
發病年齡自15個月~10歲不等,但多數在5歲以前;臨床症狀與嬰兒型相似。初起出現進行性的行走困難,或痙攣性單側下肢癱瘓或偏癱最先出現,數周或數月後出現雙側錐體索征;半數以上患兒可見深腱反射消失、神經傳導速率減低等外周神經被侵犯的徵象。隨著病程延長,神經系統症狀日益加重,由於視神經脫髓鞘變所致的失明常見,患兒或遲或早出現智慧型衰退和行為異常,但癲癇發作不多見。多數在起病2~5年後出現四癱和痴呆。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腦脊液檢查 蛋白定量升高明顯。
(2)血清培養 成纖維細胞中測定半乳糖腦苷β半乳糖苷酶活性缺乏。
2.其他輔助檢查
(1)腦電圖 呈非特異性慢波或局灶性慢波。
(2)腦CT、MRI掃描 可見雙側內囊和基底核對稱性密度增高。
(3)肌電圖檢查 表現為去神經支配和運動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減慢。

診斷

本病的實驗室特徵是:腦脊液中蛋白質含量異常增高;神經傳導速率降低;腦部磁共振掃描可見腦室周圍和頂枕葉部有脫髓鞘病變。確診必須依據對半乳糖腦苷脂酶活力的檢測,通常採用外周血白細胞進行;產前診斷可採取培養羊水細胞或絨毛活檢進行酶學檢測。

治療

本病無特殊治療方法,可對症處理,延長患兒存活期。主要是支持療法。溶酶體酶代替療法和骨髓移植仍在動物實驗階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