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克恭村
- 所屬地區:雲南
- 平均海拔:1500米
- 平均氣溫:16度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村務公開,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截止2009年底,該村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00畝(其中:田289畝,地611畝),人均耕地0.86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蠶桑作物;擁有林地6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95畝,主要種植核桃經濟林果;草地494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280戶通自來水,有5戶飲用井水。有28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3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和8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20戶(占總數的76%)。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截止2009年底,該村距離最近的車站12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6輛,機車1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0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8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7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9戶。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6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0萬元,占總收入的33%;畜牧業收入80萬元,占總收入的2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60頭,肉牛85頭,肉羊279頭);林業收入22萬元,占總收入的8%;第二、三產業收入33萬元,占總收入的12%;工資性收入50萬元,占總收入的18%。農民人均純收入223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1人(占勞動力的5.7%),在雲南省內務工41人,到雲南省外務工1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往保山市區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5%。該村發展核桃、綠豆特色產業。擁有專業合作組織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1043人 。
人口衛生
截止2009年底,該村有農戶288戶,共有鄉村人口1051人,其中男性532人,女性519人。其中農業人口1047人,勞動力540人。該村以漢族、白族為主,其中漢族976人,白族64人,其他民族11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人,占人口總人數的8.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83人,參合率94%;享受低保9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3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3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256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截止2009年底,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擁有教師6人,在校學生126人,距離鎮中學13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75人,其中小學生130人,中學生45人。
基層組織
截止2009年底,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0人,少數民族黨員2人,其中男黨員42人,女黨員8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副支書組成。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5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80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8萬元,有固定資產7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的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政務。
新農村建設
該村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辣椒產業,發展養殖業,發展勞務經濟。
地圖信息
地址:保山市隆陽區大浪壩--舊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