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光電子能譜主要用於
表面分析,由激發源發出的具有一定能量的
X射線,
電子束,
紫外光,
離子束或中子束作用於樣品表面時,可將樣品表面原子中不同
能級的電子激發出來,產生光電子或
俄歇電子等.這些
自由電子帶有樣品表面信息,並具有特徵動能.通過能量
分析器收集和研究它們的能量分布,經檢測紀錄電子信號強度與電子能量的關係曲線.此即為光電子能譜.
基本原理
光電子能譜所用到的基本原理是
愛因斯坦的
光電效應定律。材料暴露在波長足夠短(高
光子能量)的電磁波下,可以觀察到電子的發射。這是由於材料內電子是被束縛在不同的
量子化了的
能級上,當用一定波長的光量子照射樣品時,原子中的
價電子或芯電子吸收一個光子後,從初態作偶極
躍遷到高
激發態而離開原子。最初,這個現象因為存在可觀測得
光電流而稱為
光電效應;現在,比較常用的術語是光
電離作用或者光致發射。若樣品用單色的、即固定頻率的
光子照射,這個過程的能量可用Einstein關係式來規定:
hν=Ek+Eb
式中hν為入射光子能量,Ek是被入射光子所擊出的電子能量,Eb為該電子的
電離能,或稱為
結合能。光電離作用要求一個確定的最小光子能量,稱為臨閾光子能量hν0。對固體樣品,又常用
功函式這個術語,記做φ。
對能量hν顯著超過臨閾光子能量hν0的光子,它具有電離不同電離能(只要Eb<hν)的各種電子的能力。一個光子對一個電子的電離活動是分別進行的。一個光子,也許擊出一個束縛很鬆的電子並將高動能傳遞給它;而另一個同樣能量的光子,也許
電離一個束縛的較緊密的電子並產生一個動能較低的光電子。因此,光電離作用,即使使用固定頻率的激發源,也會產生多色的,即多能量的光致發射。因為被電子占有的
能級是
量子化的,所以光電子有一個動能分布n(E),由一系列分離的
能帶組成。這個事實,實質上反映了樣品的電子結構是“殼層”式的結構。用分析光電子動能的方法,從實驗上測定n(E)就是光電子能譜(PES)。將n(E)對E作圖,成為光電子能譜圖。那樣簡單的
光電子譜圖,對電子結構的軌道模型提供了最直接的,因而也是最令人信服的證據。嚴格的講,光電子能譜應該用電離體系M+的多電子態方法來解釋,比用中性體系M的已占單電子態(軌道)為好。
分類
根據光源的不同,光電子能譜可分為:1、
紫外光電子能譜UPS(Ultroviolet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2、
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 )3、
俄歇電子能譜AES(Auger Electron Spectrometer)。
X射線光電子能譜法:用來(定性)分析
原子在化合物中的價態,和化合形態。儀器簡單,光譜解析簡單。
紫外光電子能譜法:分析價層軌道里的電子的能量和作用。可以獲得很多關於分子的穩定性,
反應性等信息。但是由於電子的
躍遷和
振動能級有作用,和
分子對稱性相關極為緊密。圖譜解析複雜。儀器要求較高。
Auger電子能譜法:屬於二次電子能譜法。多用於對固體,或
凝聚態物質進行元素和價態的分析。圖譜簡單,儀器要求較高。常用來和
X射線光電子能譜,
螢光光譜,互補聯合使用。
儀器組成
(1)真空系統:目的是使電子不被殘餘氣體
分子散射,並避免殘餘氣體分子吸附所引起的樣品表面污染。一般在實驗中,氣體壓力1.33*10-7Pa 是可以接受的。現成的抽氣系統有:帶
液氮冷阱的水冷
油擴散泵,
渦輪分子泵,
濺射離子泵,
鈦升華泵,
低溫泵。前三類泵常常用於主抽氣系統,其餘的往往充當輔泵。以這種方式抽空並經100~160Cº 條件下烘烤一夜的系統,可獲得1.33*10-8 乃至更低一些的基壓。並且,這套系統日常還需要做定期的烘烤。
(2)
樣品處理部分:包括有三個
真空室,第一個真空室用於進出樣品,第二個起真空緩衝作用,並在其內部作樣品的製備和處理,樣品在第三個真空室里被X 射線照射得到光電子。
(3)X
射線源:熱燈絲髮射出電子,經電場加速,轟擊
陽極靶(通常為Al 或Mg),發出X 射線(Al 的
特徵譜線為1486.6ev,Mg 的特徵譜線為1253.6ev),這樣的X 射線是由多種頻率的X 射線疊加而成的。實驗中常常使用石英晶體
單色器,將得到的X 射線單色化。
(4)電子能量分析器:作用是測量由樣品表面發射出來的能量分布,所得
光電子譜是一
(5)檢測器
簡史
1905 年,Einstein 在他的論文中解釋了
光電效應,而P. Auger 在1923 年發現了Auger效應,這兩個效應構成了現在的化學分析電子能譜學的基礎。分析電子動能的儀器也已經很早就出現了,甚至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就已經有了利用磁場分析β 射線的實驗。但是,化學研究中所需要分析的電子的能量普遍較低,所以在高分辨的測量低能電子的技術出現以後,才有可能在化學研究中充分利用電子能譜方法,20 世紀60 年代的技術成就滿足了這種高解析度的要求。1981 年,
西格班(Kai M. Siegbahn, 1918-)因發展高解析度
電子能譜儀並用以研究光電子能譜和作化學元素的定量分析,與
布洛姆伯根(Nicolaas Bloembergen, 1920-)和肖洛(Arthur L. Schawlow, 1921-1999) 共同分享了該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在化學分析電子能譜學中,最重要的是光電子能譜法。
歷史上,光電子能譜最初是由瑞典Uppsala大學的K.Siegbahn及其合作者經過約20年的努力而建立起來的。由於它在化學領域的廣泛套用,常被稱為
化學分析用電子能譜(ESCA),但是,因為最初的光源採用了鋁、鎂等的特性軟
X射線,此方法逐漸被普遍稱為
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另外,
倫敦帝國學院的D.W.Turner等人在1962年創製了使用He I
共振線作為
真空紫外光源的
光電子能譜儀,在分析分子內
價電子的狀態方面獲得了巨大成功,在固體
價帶的研究中,此方的套用領域正逐步擴大。與X射線光電子能譜相對照,此方法稱為
紫外光電子能譜(UPS),以示區別。
實驗模式
由於
光子能量的連續可調性,
同步輻射光電子能譜(
光發射譜)實驗可以在幾種模式下進行,從而可以獲得材料表面不同的電子結構信息。1) EDC模式:光子能量固定的能量
分布曲線(Energy Distribution Curves)實驗,即以一定能量的光子做激發源,測定樣品表面
導帶和價帶的電子能態分布。
2) CFS模式:固定終態譜(Constant Final-state Spectra)實驗,即用光子能量掃描而恆定檢測某一終態
動能的
光電子譜,可以用來測量界面形成過程中的表面
能帶結構和
能帶彎曲。
3) CIS模式:固定初態譜(Constant Initial-state Spectra)實驗,即選擇並固定使芯
能級到空
表面態躍遷最強的初態能量,將
光子能量和檢測光電子的動能做同步掃描來研究空表面態。
實驗技術
1) XPS, AES:即以常規X-
射線(Mg ka, Al ka)或電子作激發源測定樣品表面元素、組成及化學狀態。
2) LEED:用於測定材料表面的有序性。
3) SRPES:以
同步輻射光為光電子能譜激發源測定材料表面的電子結構。
套用
光電子能譜的套用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1) 測定在各個被占據軌道上電子
電離所需要的能量,為
分子軌道理論提供實驗依據。
(2) 研究固體表面組成和結構a. 表面的化學狀態,包括元素的種類和含量,
化學價態和
化學鍵的形成等;
b.
表面結構,包括巨觀和表面的形貌,物相分布,元素分布及微觀的原子表面排列等;
c. 表面電子態,涉及表面的
電子云分布和
能級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