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主要依據邸鈔、
京報,部分採錄當時的報紙記載。所述內容起自1875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迄於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九月),共220卷,460萬言。按時間順序編排,逐年逐月乃至逐日記載。較後出的《光緒朝實錄》約增四分之一。1909年(宣統元年)由上海集成圖書公司鉛印出版,共64冊。1958年中華書局根據集成圖書公司本整理重印,不列卷數,分裝5厚冊出版發行。與《實錄》詳略互見。較系統反映了光緒朝的內政、外交、軍事、經濟等方面的大事。是一部具有較高史料價值的編年體資料長編。
作者簡介
《光緒朝東華錄》的作者朱壽朋(1868—?),字錫百,號曼盒(ān),江蘇省上海縣人。1902年中舉人,1903年中進士,任翰林院編修。辛亥革命後步入外交界,曾任國務院秘書,駐巴西公使館三等秘書和外交部政務司僉事等職。1922年代理外交部條約司司長。
朱壽朋受過系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為他編纂《光緒朝東華錄》打下了基礎;而他的政治思想則帶有開明色彩,從後半生看,他並沒有成為埋頭書案的學者,而是一名積極參予政治的外交官。《光緒朝東華錄》出版於宣統元年也是他關心時政的證明。可以說,《光緒朝東華錄》當時是作為一部時事資料彙編出版的。
成書歷程
“東華錄”一詞始見於清乾隆時期。國史館纂修
蔣良騏摘抄《實錄》、紅本等官修史書,逐年編載,得若干卷。因國史館位於東華門內稍北,故取名《東華錄》。但蔣氏《東華錄》只及雍正以前五朝,以後王先謙、潘頤福相繼續作,其中王氏續到同治朝。朱壽朋將自己的書取名《東華續錄》,表明要續王作,因而在編纂體例上亦承襲蔣、王等而來,年經月緯,按日臚載,每日有史料若干條,按乾支紀日法排列。共蒐集了光緒一朝三十四年的史料一萬六千六百餘條。
《光緒朝東華錄》雖然承繼前幾朝《東華錄》而來,但在史料來源上卻不同。前幾朝《東華錄》皆出於《實錄》之後,主要是摘抄《實錄》,小部分旁及他書而成的。《光緒朝東華錄》出版時,《德宗實錄》尚未編纂成書,故無《實錄》可依託,全由編者本人花大氣力,廣泛蒐集材料匯集成書。
當時社會上廣泛流行著許多材料,都是朱壽朋可以利用的。一類是具有中央政府官報性質的邸抄和民間報坊出版的《
京報》、《諭折匯存》等。此類刊物是專門刊載內閣發抄的官文書的。邸抄和《京報》均每日出版,《諭折匯存》等類似現在的月刊,定期出版。內容上均包括三部分:宮門抄、明發諭旨和奏摺。由於內閣每日明發的官文書很多,奉抄官員和報坊均有很大的選擇餘地,加之多家報坊的存在,邸抄,《京報》和《諭折匯存》等均有多種版本,可以互相補充。《光緒朝東華錄》中的宮門抄和明發諭折主要來自此類刊物,而且是參考了多種版本的。
除明發諭折外,《光緒朝東華錄》還包括許多廷寄上諭和密報密折,這類檔案是不可能見之邸抄、刊之《京報》的,主要的來源是當時社會上大量存在的各級官員特別是督撫的專集。這類專集一般都盡力搜羅著者一生的奏報和有關的諭旨。清末督撫權重,經辦之事多國家軍政大事,亦多涉及國家機密,雖當時需嚴加保密,但至數年後專集出版時,時過境遷,已無保密的必要,故能公開出版。朱壽朋從中採集廷寄上諭和密折,編入《光緒朝東華錄》中。經校對已知朱壽朋使用過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荃、鹿傳霖、岑毓英等人的專集。
除專集外,朱壽朋有時也利用時人的撰著,如
康有為的幾件奏摺就來自梁啓超的《
戊戌政變記》。
《光緒朝東華錄》中的訊息報導則來自報刊,這反映了時代的特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報刊的發行已很普遍。常能及時報導形勢的變化,並披露一些內部訊息,書中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等時期關於戰爭進程和軍隊調動的一些訊息就來自報刊。
書籍價值
歷史意義
《光緒朝東華錄》卷帙浩繁,洋洋三百餘萬言,為中國近代史的研究提供了多方面的豐富材料,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不僅在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而且在經濟、財政、吏治、法制、教育、民俗等方面也有豐富的資料可尋。此外,在水利、氣象、天文、地震災異等方面也為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不少寶貴的歷史資料。
《光緒朝東華錄》不同於前幾朝《東華錄》的最主要之處是保存了大量奏摺,這也是其最有價值的地方。大量未出專集的官員的奏摺借《光緒朝東華錄》得以保存,有的雖有專集,但搜羅不全,亦可在《光緒朝東華錄》中尋到。有些因各種原因不存於檔案館的奏摺,也由《光緒朝東華錄》保存下來。諭旨方面,一般講,《實錄》所收數量較多,因《實錄》系依檔案編纂而成。但清代篡改、銷毀檔案的惡習一直沿襲到末年,所以有些重要諭旨不見於《實錄》,如馬關談判和辛丑談判時期的一些上諭;靠了朱壽朋的廣泛采掇、及時輯集,得以保存在《光緒朝東華錄》中,使我們今天還能看到。
不足之處
其一,作為一部編年體史料長編,在日期上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的是日期的提前或推後,最長的可達一個多月之久,誤差率最高的月份達到了65.7。
其二,在史料編排上存在一些錯誤,還有為編排需要任意改動原文的現象。
其三,在行文上,由於疏於檢核,有不少脫文、衍文、訛誤。
其四,《光緒朝東華錄》有不少材料采自專集,而專集中所收諭旨,特別是廷寄上諭,一般都只有節錄。因為上奏時或傳知下級,通常只需引述有關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