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景區概況,歷史沿革,旅遊景點,信息簡介,動植物資源,茶資源,寺院概況,廟會,
景區概況
千年古剎淨居寺,位於大蘇山之南,小蘇山之北,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4400平方米,又名梵天寺。此寺建於南北朝北齊天保年間(550——560年),由名僧慧思和尚結庵,道岸禪師建寺。唐中宗神龍時(705—707年)道岸禪師建寺,始名淨居寺。後廢於兵火。北宋乾興中(約1022年)修復,真宗趙恆賜名梵天寺。元代又毀,明初修復。明末崇禎時再毀,清順治年間(約1650年)再修復。淨居寺在建國初期,列入省文物保護古建築。曾對殘存的舊舍進行補修。於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寺亦是此乃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國內外名僧常來尋根訪祖。
淨居寺風景區處“三蘇”環護之中,素有“九龍捧聖,四水歸池”之奇、十二景觀的幽妙。亦是集豫南山水寺院、園林、碑廊於一體的名勝風景區,它歷史悠久,名僧輩出,高僧慧思、智覬、名冠禪宗,史稱二聖,同時也造就了道岸、鑒真等名僧;蘇東坡、陳季常、黃庭堅鹹會於此,頌為三賢。曾有儒(蘇東坡)、佛(釋僧印師)、道(魯直真人黃庭堅)三教合流迭興的局面。
寺前現有5株古柏,排列左右,挺拔而立,世傳為唐代和尚所栽。還有一棵年逾千載的銀杏,樹高7丈余,乾粗3、4人圍,冠枝遮蓋面約1。5畝,樹上寄生一檀一柏,人稱“同根三異樹”。寺前方有一“白蓮池”,池內碧波蕩漾,植蓮花,素有“四水瑤池”之說。宋真宗親手題名“敕賜梵天寺”石刻5個大字匾額,現仍嵌在門頭上。寺內大雄寶殿,系明代建築。寺中尚存有明神宗頒大藏經“皇帝敕命”碑、清康熙皇帝“欽賜大蘇山梵天寺重建記碑”等,歷史名人、學者游淨居寺所題詩賦碑刻30餘塊,其中尤為珍貴的是“宋蘇軾游淨居寺詩並敘”碑。
淨居寺寺內有雄偉壯觀的廟宇,還有典雅而富有傳奇色彩的古文化,環境優美,旅遊資源相當豐富,有“大蘇山”、“紫雲塔”、“白蓮池”、“東坡讀書堂”、“功德井”等人文景觀二十多處,還有廣為流傳,至今依然存在的“西山遠映”、“二門觀天”、“仙人洞”、“釣魚台”等,令人賞心悅目,驚嘆不已。
歷史沿革
歷史上,淨居寺不僅佛像眾多,藏經豐富,廟會非凡,茶文化歷史悠久,還有“詩城樂地”之美名,馳名豫南。古寺靜藏於靈奇的山水之間,集山、光、水、色、園林、寺廟於一體,具有幽雅,綺麗山寺風光,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相當豐富。
淨居寺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鼎盛時期,僧超一千、房過一幢(一幢為一千間)。雖屢遭天災人禍,幾毀幾建,仍歷代相沿,傳無絕期,還保存下來了不少具有重要價值的文物和古蹟,景區自然景觀也是非常的引人入勝。山於聚區的山勢地形,地表植被等諸因素的完美結合,使淨居寺有著獨特的豫南山鄉風光,尤以山水靈秀,形若“九龍捧聖”,狀如“四水歸池”的大景觀引人入勝,以星羅棋布,交相輝映的小景觀令人賞心悅目,每年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有二十餘萬人次。
近一個世紀以來,淨居寺寺廟一直由淨居寺茶場管護,該場毎年都自籌資金對寺院及其周圍遺址進行維修,時至今日,仍是廣大信眾敬香禮佛的場所,毎年一屆的廟會成為豫南地區規模盛大的廟會之一,輻射河南、湖北兩省十多個縣市。
旅遊景點
淨居寺不僅有雄偉壯觀的廟宇,還有典雅而富有傳奇色彩的古文化,環境幽美,尚保存清代花園近6600平方米,旅遊資源相當豐富,淨居寺生態旅遊開發區景點很多,自然景觀除上述景點之外,還有蘇東坡讀書堂、蘇山夜雨等20餘處。記載於縣誌的有“大蘇山”、“紫雲塔”、“翠燭峰”、“白蓮池”、“東坡讀書堂”、“功德井”等十二處,還有廣為流傳的,至今依然存在的“西山遠映”、“二門觀天”、“仙人洞”、“釣魚台”、“油鹽罐”等十二處,還有形成的“碧海流光”,“綠浪白騖”、“翠帶纏腰”、“甜栗哈笑”、“北窪紅葉”等十餘處。此外,還有唐代栽植的“同根三異樹”,唐柏寶菊花等古木名卉,令人賞心悅目、驚嘆不已。
信息簡介
動植物資源
淨居寺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寺周有蓄水近300萬立方米的淨居寺水庫、蘇山口水庫等4口。山上以馬尾松、杉木為主的天然生態林6000畝,高等動植物2500餘種。高等植物有1000餘種,低等植物10餘種,陸棲脊椎動物300餘種。其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有大別山五針松、杜仲、寶菊花等。動物有穿山甲、香獐、水獺等10餘種。
茶資源
自古名山名寺出名茶。淨居寺是歷史上淮南茶主產區,是國家級名茶信陽毛尖主產區,信陽毛尖茶原產地域保護單位。淨居寺茶歷史悠久,上可追溯到公元554年,慧思結庵大蘇山時即開山種茶,以茶悟禪,以茶敬客。唐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贊曰“淮南茶,光州上。生光山縣黃頭港者與峽州同”。蘇東坡寓住淨居寺期間,常與居仁禪師品茗論禪,稱蘇山茶為“浙江春”,盛讚“淮南茶,信陽第一”,吟出了“從來佳茗似佳人”的千古絕唱。現存清道光年間竺鼎和尚及光緒年間種下的茶樹400餘叢,即是對大蘇山淨居寺茶佛結緣之早的最好印證。
源遠流長的淨居寺茶聚山川之靈秀,得雲霧之滋潤,天生麗質,葉厚色好,香高味醇,品質尤佳,安全無污染、無公害,令歷代文人墨客前來品茗暢飲、吟詩留題,引眾多專家學者來此考察、研究。
1989年5月1日,全國著名茶葉專家、安徽農業大學茶學系主任林鶴松為淨居寺“蘇山茗芽”題詞:“蘇山茗芽,色、香、味俱佳”。全國著名評茶專家、安徽農大教授陳慧春題詞:“蘇山茗芽,形美質優”。河南省農業廳茶葉專家錢遠昭的題詞為“蘇山茗芽形美色翠綠,味醇香氣高”。
2003年淨居寺茶場獲得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茶葉)產地認定。
2001年5月,我國著名茶葉專家、中國名茶評選委員、專家組組長於傑參觀大蘇山淨居寺,並親筆題詞:“高山名寺出名茶”。
2002年5月16日,中共光山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聯席會議決定開發淨居寺生態和文化旅遊。河南藍天集團於7月份投資100萬元修通淨居寺旅遊主幹道,並於當年10月份開始在淨居寺周邊投資興建萬畝生態茶園。
2003年3月,原成都軍區政委萬海峰上將親筆為大蘇山淨居寺茶場生產的信陽毛尖題名“淨居毛峰”。
2004年7月該場生產的蘇山春牌信陽毛尖獲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2007年在日本舉行的世界綠茶評比大賽上,由該場生產的蘇山春牌信陽毛尖、翠燭峰茶喜獲雙金。
“蘇山春”牌在2008中國(澳門)國際茶業博覽會中被評為“最受港澳茶客歡迎中國茶葉品牌”。
在十六屆中國茶都·信陽茶文化節上累積獲獎41項,其中金獎24項。
寺院概況
淨居寺寺院布局齊整,美觀大方,整個建築設計都是“三高兩矮”式的房屋。淨居寺山門為風火牆(俗稱火焰山)。大門東西廂房屬磚木結構,東西各三間為天王殿,中間過路間為韋陀殿。淨居寺的中軸為三進,分佛殿、東西二院。沿中軸線從山門前步台階直上,經天王殿、觀音殿、大佛殿,步步高升。佛殿院兩側是碑廊,鑲嵌著明、清兩代的碑碣。沿佛殿走廊西走是禪堂,東行是法堂、方丈室,對面是縱列的禪房。院內走廊縱橫,前後左右迂迴可通。由於戰亂、自然變化和天災,淨居寺現存明、清古老房建築五十九間。
淨居寺主體建築為大雄寶殿,亦稱大佛殿,是寺內主要建築之一。大雄寶殿系清代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為九架磚木結構。殿內金柱二十四根,硬山頂、單檐、檐柱六根,每根檐柱上方有額枋,額枋為陽刻人物紋式木雕;有三十扇花格扇門,格扇門上方有十五扇花格扇窗。大雄寶殿東西廂房各五間,屬磚木結構。東廂房為駝峰斗拱式典型的明代建築結構,西廂房為清代建築。大雄寶殿現已整修一新。
廟會
淨居寺的廟會,可以稱其為一絕。每年的農曆二月十八,就是一年一度的光山縣淨居寺廟會了。前來敬香禮佛、觀光遊覽的遊人絡繹不絕,人流如潮。他們逛廟會,禮佛事,購農資,賞春景,熱鬧非凡,再現古時淨居寺傳統廟會的盛況。
淨居寺2010年傳統廟於2010年四月二號成功舉辦,向遊客展示天台文化、茶文化、人文文化以及光山本土民俗文化的內涵,再一次提升廟會隆重熱烈、規模宏大的場面,吸引更多的遊客到淨居寺風景名勝區祈福朝聖、遊覽觀光。2014年3月18日,農曆二月十八,一年一度的光山縣淨居寺傳統廟會拉開帷幕。前來敬香禮佛、觀光遊覽的遊人絡繹不絕,人流如潮。古戲樓、觀戲閣和容納千人的觀戲廣場也正式投入使用,並且邀請市、縣知名文藝團體進行了長達三天的傳統民俗演出,讓遊客在逛千年廟會時欣賞下淮南名劇,在遊覽山水自然風光時領略民俗風情。據統計,淨居寺歷時三天的廟會共接待遊客十萬餘人次,旅遊交易額達60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