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光伏扶貧主要是在住房屋頂和農業大棚上鋪設太陽能電池板,“自發自用、多餘上網”。也就是說,農民可以自己使用這些電能,並將多餘的電量賣給國家電網。通過分散式太陽能發電,每戶人家都將成為微型
太陽能電站。
光伏扶貧作為國務院扶貧辦2015年確定實施的“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充分利用了貧困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優勢,通過開發
太陽能資源、連續25年產生的穩定收益,實現了扶貧開發和新能源利用、
節能減排相結合。
“光伏扶貧更是一種精準扶貧的方式。”在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看來,利用光伏發電來幫助貧困人口脫離貧困是非常有效的途徑之一。
初步成果
1. 光伏精準扶貧試點的主要成果
2015年,全國光伏精準扶貧試點建設規模達1836兆瓦,年均收益22.6億元,投資收益率接近13.72%;近43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增收,其中包括8.8萬戶失能貧困戶,解決了956個貧困村無集體收入的問題。目前,在我國832個貧困縣中,有451個縣年均等效發電時間超過1100小時,適合發展光伏精準扶貧。
2. 光伏精準扶貧的主要經驗
從各地的實踐看,光伏精準扶貧主要有4種類型:一是戶用
光伏發電扶貧。利用貧困戶屋頂或院落空地建設的3至5千瓦的發電系統,產權和收益均歸貧困戶所有。二是村級光伏電站扶貧。以村集體為建設主體,利用村集體的土地建設100至300千瓦的小型電站,產權歸村集體所有,收益由村集體、貧困戶按比例分配,其中貧困戶的收益占比在60%以上。三是光伏大棚扶貧。利用農業大棚等現代農業設施現有支架建設的光伏電站,產權歸投資企業和貧困戶共有。四是光伏地面電站扶貧。利用荒山荒坡建設10兆瓦以上的大型地面光伏電站,產權歸投資企業所有,之後企業捐贈一部分股權,由當地政府將這部分股權收益分配給貧困戶。
由於在光伏扶貧中的最大難題是資金,在國家扶貧辦、國家能源局的領導下,我國部分企業結合不同地區、不同條件,探索形成了4種比較成功的“戶用光伏發電扶貧”模式:一是扶貧資金+貧困戶銀行貸款。即政府出資70%,政府擔保、貧困戶從信用社貸款30%。二是扶貧資金+企業墊付。即政府出資80%,企業墊付20%,後期貧困戶以發電收益分期償還企業。三是扶貧資金+地方財政配套。即由地方財政配套,貧困戶沒有負擔。四是扶貧資金+地方投資公司墊付。即政府出資70%,當地投資公司墊付30%,後期貧困戶以發電收益分期償還投資公司。以上4種模式,順利解決了貧困戶需要承擔的8000元左右初始投資,用3年左右的發電收益還清貸款,之後可獲得長期穩定的每年3000元以上發電收益,實現脫貧。
截至今年9月底,合肥地區累計完成光伏扶貧項目併網6466個,轉付補貼1612.5萬元,一大批貧困戶從光伏新能源中及時受益。
為落實國家光伏精準扶貧政策,合肥市首創光伏精準扶貧模式,把光伏推廣套用與扶貧相結合,實現“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開創全國先河。自2013年項目啟動以來,不斷落地的扶貧電站給各地貧困居民們帶來了顯著的受益。從2017年起,全市更進一步創新探索,將建設項目擴展至地方,各地政府部門不僅負責省內統一扶貧電站建設任務,也可以自籌資金、自主實施,參與到扶貧光伏電站的建設當中來,這樣一來,與全省扶貧項目互為補充,使得工程效率更高,覆蓋面更廣,農民增收的腳步更快。
標準的光伏扶貧電站項目建成併網後,“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使得農戶不僅省下了電費,用不完的電還能賣給國家電網,同時享受國家和合肥市的補貼,每戶每年增收平均在3000元以上,給百姓的生活帶來質的提升。
項目案例
1. 山西省永和縣光伏扶貧項目
山西省永和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紅棗是當地的傳統產業。為了解決紅棗裂果問題,當地因地制宜,利用光伏大棚這一農業設施,強力實施紅棗光伏大棚試點項目。與常見的太陽能光伏發電不同,此項目把漢能的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和紅棗種植融為一體,形成了“光伏大棚”,這是國家光伏扶貧政策出台以來,全國首家將光伏與農業相結合的扶貧項目。
紅棗光伏大棚除利用頂部發電外,棚下可開展林下經濟,提高複種指數,改變種植模式,如蔬菜種植;也可進行家禽家畜養殖等,全面推進產業升級。同時,利用旅遊資源優勢,開展生態採摘、農家樂等旅遊項目,提高設施附加收入。紅棗“光伏大棚”的出現,為扶貧開發注入新的活力。
2. 山西省大寧縣川莊村
山西西部的大寧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幾年前,國家統計局的一份抽樣調查報告顯示,包括大寧縣在內的山西省國家級貧困縣被調查農戶中,39.9%仍以柴草作為生活的主要燃料,50.0%使用煤炭,只有7.8%使用清潔燃料。
2015年,大寧縣三多鄉川莊村安裝了100千瓦分散式薄膜太陽能電站。這一光伏扶貧電站占地5.5畝,年發電量約15萬度,每年收益約15萬元,給貧困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此外,漢能薄膜太陽能地面電站所提供的清潔電力,將會逐步改變當地貧困人口以燒煤甚至是燒柴為主要燃料的生活方式。
3. 雲南省蘭坪縣和紅河縣光伏扶貧項目
位於“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核心區的雲南省怒江州蘭坪縣以及雲南南部的紅河縣,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但這兩個地區都因地處邊緣山區、交通不便等諸多因素,貧困一直困擾著當地經濟社會發展。2015年10月,蘭坪縣和紅河縣的200戶貧困戶安裝了薄膜太陽能屋頂電站。地處雲貴高原的雲南有著豐富的光照資源,在正式併網發電後,這些家庭每年都能從屋頂電站中受益數千元。
4. 貴州省羅甸縣木引鎮光伏扶貧項目
貴州省羅甸縣木引鎮是羅甸有名的貧困鄉鎮,位於距離縣城50公里的大山深處,境內石漠化嚴重,交通極為不便。全鎮有貧困戶2345戶8229人,扶貧攻堅任務很重。幾年前,木引鎮在鎮中心地段啟動扶貧生態移民工程。
2015年下半年開始,木引鎮生態移民新村首批30戶居民的屋頂上相繼開始安裝上薄膜太陽能電站,每戶40平方米,預計每年將獲得3500元以上的固定收益。曾經因為生態問題而不得不搬遷的村民,迎來新的能源利用方式。
5. 江蘇省盱眙縣西湖村光伏扶貧項目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西湖村共有300多戶村民,不過大部分年輕勞動力已離開家鄉,村里居住的多是留守老人,目前仍有一部分村民未擺脫貧困。當地政府決定與漢能合作,把節能環保且能產生經濟效益的薄膜太陽能發電產品帶到農民的日常生活中來。
該項目一期共安裝228套薄膜太陽能發電系統,建成併網發電後,平均年發電量為33萬度左右,所發電量全部接入國家電網。據推算,全村平均每年收益可達20餘萬元。
6.山西永和紅棗光伏大棚項目
永和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紅棗是當地的傳統產業,2015年以來,該縣創新扶貧機制,實施精準扶貧戰略,積極推行光伏地面電站、光伏大棚電站和屋頂電站三種模式。為解決紅棗裂果問題,該縣因地制宜,與漢能合作實施了紅棗光伏大棚試點項目。
該項目總投資135萬元,占地6畝,採用漢能鉑陽組件,裝機規模31.7kW,2015年10月完工並實現併網發電。紅棗光伏大棚除利用頂部發電外,棚下可開展林下經濟,提高複種指數改變種植模式如蔬菜種植等,也可進行家禽家畜養殖等。項目建成後,預計年發電量為62811度,實現效益6萬餘元。
7.廣東雲浮光伏扶貧項目
2015年6月30日,漢能與廣東省雲浮市扶貧辦、佛山市扶貧辦簽訂光伏扶貧協定,在雲浮羅定建設漢能光伏扶貧示範項目,利用其領先的薄膜太陽能發電產品幫助雲浮貧困居民脫貧致富。同時,漢能還向雲浮羅定試點村幫扶單位捐贈了薄膜發電設備購置經費。
雲浮光伏扶貧示範項目規劃支持1000餘戶家庭安裝漢能薄膜發電系統,計畫總裝機量3MW,整體項目分成前期試點、大規模試點、全面推廣3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在羅定市生江鎮安全村選定12戶貧困居民,試點安裝漢能戶用薄膜發電系統;第二階段,安全村試點成功後,在年內每個區縣選擇2個左右的村莊,每個村10戶左右進行大規模試點;第三階段,從2016年開始,在雲浮市99個貧困村全面推廣戶用薄膜發電系統。
漢能戶用薄膜發電系統可為每位用戶每年提供3300度電,加上度電補貼,可為每戶每年創收近3700元,實現貧困居民的長期收益。項目建成後,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162噸,減排二氧化碳2895噸,相當於多種30萬棵樹,為雲浮市節能減排做出貢獻。
8.安徽泗縣光伏扶貧項目
2015年,國家光伏扶貧項目開始落地推進,全國重點貧困縣--安徽泗縣成為首批推進光伏扶貧的試點之一。泗縣的光伏扶貧建設項目,是當地2015-2018年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規劃綱要的重點工程項目,項目總金額1.2億元,惠及5000戶貧困戶。
同年10月10日,泗縣與漢能正式簽訂契約,漢能贏得了6.36MW光伏項目的建設,該標段金額5000多萬元。
在安徽泗縣,漢能以村為單位,將戶用和地面電站套用形式結合起來,進行光伏扶貧項目的建設。6.36MW光伏項目可為當地2100多戶貧困戶提供長期、穩定的收益。年發電量約為700多萬度,年收益可達700多萬元,可為每位貧困戶家庭每年帶來近3000多元的發電收益。
9.湖北武漢黃陂區木蘭鄉光伏扶貧項目
2016年4月,作為武漢市首個“光伏扶貧”項目試點村,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富家寨村的光伏發電站正式併網發電。首日上網電量超300度,賣電收入將達300多元,年利潤可達5萬多元。
整個光伏發電項目占地面積1.7畝,裝機容量40萬千瓦時,年發電量5萬度,採用的太陽能電池板為漢能鉑陽組件,每塊電池板長124.5厘米,寬63.5厘米,使用壽命25年。
富家寨村村長朱永久介紹,該村是典型的“空殼村”,村里幾乎沒有其他產業,光伏發電將全部上網出售,年利潤能達5萬多元,將用於對因病意外致貧村民的扶貧。
10.全國首個政企共建光伏扶貧示範項目
2016年6月23日,山東省聊城市人民政府與新華聯集團共同出資打造的全國首個政企共建光伏扶貧示範項目簽約儀式在聊城市舉行。項目總投資近3000萬元,建成後將直接帶動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3個村近800戶農戶脫貧,預計實現年增收260萬元,一年之內就能讓貧困村摘掉“窮帽子”。
該項目位於聊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秦莊村、東魯村、周集村3個省級貧困村,總裝機容量約2039千瓦。由新華聯集團旗下新能源板塊專業從事光伏建築一體化(BIPV)玻璃幕牆、晶矽光伏組件產品套用的公司——山東新華聯智慧型光伏有限公司承建。
同時,項目的建成還可帶來良好環保效益,每年可節省標準煤約870噸、節省水資源約7800噸,並會大量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塵、灰渣等污染物質的排放。這既是一項造福貧困地區、貧困民眾的民生工程,又是發展清潔能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環保工程。
11.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光伏扶貧項目
2018年10月12日,中國海拔最高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在黃河源頭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併網發電。該扶貧電站於2018年6月20日開工建設,所在地海拔4290米,占地面積約119畝,裝機容量4.464兆瓦,預計年發電量680萬千瓦時,光伏發電收益將用於增加當地村集體及貧困戶收入,惠及11個村628戶1686名貧困人口。
存在的問題
一是啟動資金缺口較大。無論哪種模式,光伏扶貧的初始建設投入都較大。以戶用光伏發電扶貧模式為例,每戶的一次性投入在3萬元左右,假設給一個自然村50戶安裝,總投入就要在150萬元,其中貧困戶負擔40萬元左右。如果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案,那么貧困戶難以承擔。
二是管理難度大。由於光伏扶貧項目小、分散廣、施工企業多、資質參差不齊等特點,銀行貸款和地方政府管理難度較大。
三是後期運維難以保障。部分承接光伏扶貧項目的中小企業,由於自身實力和服務網路問題,使未來25年的運維和售後服務得不到保障。
四是貧困戶收益難以保障。部分地區出現了低價承接光伏扶貧項目的現象,難以保證項目質量、國家扶貧資金效益和貧困戶收益。
解決方案
針對光伏扶貧普遍存在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
李河君在2016年全國兩會上遞交提案《關於提高光伏精準扶貧成效的建議》,提出了4條建議:
1. 請銀監會指導金融機構出台光伏扶貧金融政策,由承建企業統一對接金融機構,解決資金缺口問題。
2. 請國務院扶貧辦選擇一批有實力、有經驗、有社會責任感的大型光伏企業,以行政區劃為單位,統一規劃管理,統一包乾實施,以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和後期運維。
3. 請電網、國土等部門簡化光伏扶貧項目流程、加快併網和補貼發放。解決土地、林業、電力等部門相關規劃或檔案不統一等問題,實現有效銜接、配合順暢,促進光伏扶貧項目順利實施。
4. 積極推廣新的光伏扶貧模式。如可大力推廣令多方受益的“光伏大棚扶貧”模式,貧困戶除了獲得土地租金外,還可被僱傭進棚務工以獲得工資性收入。
光伏扶貧政策
針對光伏扶貧的國家政策:
1.國家能源局《關於印發2016年定點扶貧與對口支援工作要點的通知》
2.央行等七部門發布《關於金融助推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
3.《國家能源局關於在能源領域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通知》
4.《關於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意見》
5.《光伏扶貧實施方案編制大綱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