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詩是指與詩歌相對的先秦時代的一切文字,也就是唐宋以後所稱的古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先秦散文詩
- 所屬歷史:先秦時期
- 分類: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
- 最早散文:《甲骨卜辭》
先秦歷史散文的演進,先秦散文的體裁,歷史散文,諸子散文,
先秦歷史散文的演進
先秦歷史散文的演進:現今所知最早的散文是甲骨卜辭,金文也是早期散文的存在方式;真正具有文章意義的散文總集是《尚書》,其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等幾個部分,《商書》通常被認為只能代表周代散文的形態;老子的《道德經》是自韻文向散文轉化過程中的產物;《墨子》已從語錄體向論辯說理過渡;孔子修撰《春秋》首開私家著史之風。
先秦散文的體裁
先秦散文按體裁可以分成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兩部分。
歷史散文
我國第一部由私人修撰的史書是孔子的《春秋》,它記敘了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年的各國歷史事件,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斷代編年史。
《左傳》是一部對《春秋》解釋說明的著作,是一部編年史,它另創一種容量宏博、文治並茂的新體制。《左傳》十分善於描寫戰爭、刻畫人物形象也很成功、在細節點染方面的成就也值得我們重視。
《國語》是以記言形式編成的國別史。他已有將一人言行集中一起向人物傳記發展的趨勢,通過諸多故事片斷集中表現了某個人物的思想和性格,故事情節較為曲折生動。人物對話又往往生動地體現了人物的個性。有些長篇議論,說理細密,層次清晰。
《戰國策》所載大抵為戰國時代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鬥爭及其有關政治主張、鬥爭方略等。它旨在記言,輔以記事。《戰國策》文思開闊,長於輔陳,語言風格鋪張揚厲,標誌著戰國時期散文的新發展。它出色地寫出了策士的縱橫辯說,還善於敘事和描寫人物,運用語言故事作譬喻也受到了極其生動的表達效果。
自《春秋》到《戰國策》,歷史散文由綱目體的大事記演變為對社會生活廣泛而具體的記述,由單一的記事發展到記事又寫人,由概括性的表述發展到對人物與事件作形象生動的描摹。
以謹嚴的文字表達作者的傾向,即“春秋筆法”。
諸子散文
《論語》是記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談的一部語錄集,每篇標題均取自第一章頭二字或頭三字,以當時明白曉暢的口語為基礎。
《孟子》的文章具有豐富的哲理性,藝術性也高。其語言犀利,氣勢磅礴,感情奔放,明快自然,具有雄辯性和說服力。《孟子》文章的語言明白曉暢而又寓意深遠,塑造了一個性格剛烈的傲然儒者孟軻的形象。從文章結構而論,《孟子》已初具宏篇巨著的規模,演變為規模較大的對話論辯文體,形成一種議論風生、重視表達技巧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