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兩漢道家思維與實踐

先秦兩漢道家思維與實踐

《先秦兩漢道家思維與實踐》是2007年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薛明生。該書以道論的歷史發展為經,以道論所蘊含的主題為緯,對道家道論的思維特徵及其在實踐中的體現,做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特別是對道家思想在社會實踐中所產生的功用,即“道論體現”,有豐富且具特色的探討。

基本介紹

  • 書名:先秦兩漢道家思維與實踐
  • 作者: 薛明生著
  • 類別: 人文社科 
  • 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部分摘要,

基本信息

《先秦兩漢道家思維與實踐》,薛明生著作,原名為《先秦兩漢道家思維與實踐研究》,是薛明生老師在南京大學攻讀博士時的博士學位論文,後被台北:文津出版社收入“叢書:文史哲大系”於2007年出版。
書名: 先秦兩漢道家思維與實踐 作者: 薛明生著
學科: 中國哲學
書籍分類: 人文社科
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地: 台灣
出版日期: 2007年
語文: 繁體中文
ISBN: 9789576688140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道家思想之實踐並非高遠玄妙而不可行,其實例俯拾可得。如∶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所並稱之中國「漢唐盛世」即有多數統治者不僅積極地推崇道家思想,而且還把這種思想直接貫徹於政治統治術之中。

目錄

洪序
賴序
自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因緣
壹、先秦兩漢道家道論傳承不明
貳、先秦兩漢道家道論研究之價值
參、對道家文化研究之興趣
第二節 道家道論研究的現況
壹、本國學者對道家道論的研究
貳、外國學者對道家道論的研究
第三節 本書研究面向與研究的主要問題
壹、研究的視角
貳、研究的問題
第四節 本書研究方法、資料與特殊之處
壹、本書之研究方法、資料與章節內容
貳、本書研究道論的幾點新見
第二章 道的概念溯源、界說與先秦道論發展
第一節 道的概念初起與定義
壹、道的概念溯源
貳、道的界說與早期道論樸素體現
第二節 先秦道論的發展
壹、先秦天人相通之道論
貳、老莊與黃老之道論及其體現
參、先秦法天之道論發展
小結
第三章 秦漢道家道論之傳承與演變
第一節 秦漢道論的展開
壹、秦漢對先秦天人相貫之道的傳承
貳、秦漢致用性闡釋之道論
參、秦漢道論之指實化
第二節 秦漢道論體現之流變
壹、秦漢因道生法之道論轉變
貳、秦漢道術之用的轉化
小結
第四章 道家道論之思維研究
第一節 道論思維之架構
壹、道論展現之方法
貳、道論思維之邏輯分析
參、道論思維之統攝分析
第二節 道論思維之特徵
壹、道論的與時變易性
貳、道論的分歧異流性
參、道論的匯整統合性
第三節 道論之證成及其體現的意涵
壹、契道思維之證成
貳、道論之開創性與自覺性責成
小結
第五章 道家道論之實踐研究
第一節 得道之工夫
壹、得道之認識工夫
貳、得道之實踐工夫
第二節 先秦道論之實踐
壹、道論之政治社會管理實踐
貳、道論之社會祭拜煉養實踐
第三節 秦漢道論之實踐
壹、道論之政經社會管理實踐
貳、道論之社會方伎與祭祀實踐
參、道論之煉養修行實踐
小結
第六章 道家道論之反思、後續研究及其結論
第一節道論之反思
壹、道論思維與實踐之終極性
貳、道論反思之價值
參、道論與近現代思潮之鏈結
第二節 道論之後續研究
壹、道論論證之標準化建立
貳、道論對中西方哲學及宗教之回應
第三節 互古彌新之道家思想
參考文獻

部分摘要

中文題名
先秦兩漢道家思維與實踐研究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薛明生著
導師
洪修平指導
學科專業
研究領域\研究方向

學位級別
博士
學位授予單位
學位授予日期
2006
論文頁碼總數
233頁
關鍵字
館藏號
BSLW 2007 B223 2
【中文摘要】
道家思想真的只有得意忘言或心領神會的悟傳嗎?我以為道家思想的發展,似乎實踐的重要性比其形上論述要大一些;又因為道家思想的理論思維未能作系統化的建構,以致道家思想的闡述散見各史籍中。本文主要研究先秦兩漢道家思想想的是什麼?它如何想?它如何表現以及它實踐或體現了什麼?因此需要。.. >> 詳細 道家思想真的只有得意忘言或心領神會的悟傳嗎?我以為道家思想的發展,似乎實踐的重要性比其形上論述要大一些;又因為道家思想的理論思維未能作系統化的建構,以致道家思想的闡述散見各史籍中。本文主要研究先秦兩漢道家思想想的是什麼?它如何想?它如何表現以及它實踐或體現了什麼?因此需要從它的思維內涵、架構、特徵加以分析,並整理及建構出本文論證所依據之道家思想實踐體現的篩子,進而把先秦兩漢之史實進行過濾與沉澱,希望能找出道家思想的體現部分,當然也期望這種論證能給道家思想的研究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先哲牟宗三先生曾在其《中國哲學十九講》書中敘及“道家沒有實有層只有作用層,所以道家不會在實有層上肯定或否定什麼,但道家的圓教正是要‘作用的保存’,或‘作用的肯定’一切。”道家思想為中國主流思想之一;在天道認知上,老子把中國早期具人格神義的天或道,加以拔高至一切的主宰與生滅的總依歸。這是中國具哲學理性思維的發端,也因為這一開頭,使得中國的思想得到了解放與依據;然而對於這一形上思維的道本體,卻未能具體而微的分析論述,反而以生活實踐的規約來體現“道遍在”性。也就是人在生活的過程中,透過生活實踐中對天道的依承或模仿,從而來證成天道的深廣性與通透性,此乃表示萬物所必然的依歸總源頭。換言之,這種人與物所必然依歸的總源頭,就代表著萬物的存在與發展為“道”的“分身”也是為“道”所流轉。因此不論萬物如何的轉化,它始終與“道”保持著密切的關係,亦即萬物的轉化乃是在作用層上展現。這一密切關係的情況即有如牟先生所說“道家的圓教正是要‘作用的保存’,或‘作用的肯定”來彰顯天道意涵的正面性。也就是說“道遍在”性,即為道家思想的根本意涵所在,它使得天道這個概念因為這一永恆性的確立而永續的存在。
由於道家思想的確立起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再加上西漢初建七十餘年的黃老之治,使得道家思想得到了明確的體現與示範;不過該思想自東漢即有以道教之名代行道家發展的趨勢。從文獻研究發現,不論是道家或道教都共識於天道自然、時序輪轉的形上之體與形下之用的統合。顯然先秦道論的未竟理論系透過實踐下貫到生活的體驗,從而因指實化與操作化使道家思想得以從政治社會管理、社會祭拜與人身煉養修行等方面一再體現。所謂對道家思想指實化與操作化,簡單說來,就是在生活層面以一種概括的方式加以提成,如“簡約易持”或“以簡御繁”之模式的提綱契領。雖然操作之方式為“簡約易持”或“以簡御繁”,但並非以虛空性的言傳或指示而已;反而是生活中必然接觸與依靠的根源,如“尊天”即以“重君”對待,“無爭”就以“自知”相關連。“尊天”與“重君”,從某種意義而言乃表示對於天地萬物的階層性與管制性的服從表現;而“無爭”與“自知”即反映出天地時序輪轉的必然,這是不容辯解與更易的。因此對於道家思想的指實化與操作化,就在這一根本底蘊認識下,不斷的強化以及不斷的比附而更複雜與深化。
本文乃是以邏輯演繹之基源問題研究法來呈現道論原貌,亦即對先秦各別哲學之道論從史學考證作綜合統攝,並以理論與實務相互參照、對舉道論的根本義;此不但說明了道論的旨意,而且也連結了近現代環境保護、科學生命及經濟哲學之學術思潮。研究發現,道家思想的發展乃是“與時俱進”,換言之,道家思想的“與時俱進”特徵乃是依於天道變化的必然性所致,也就是說,道家思想本身即具有此一“隨勢”的因子存在,只不過有心之士加以把握與運用,而使得道家思想不時的呈現變化的新貌。若從道家思想本身此一隨勢的因子而論,即表示它即為牟宗三先生所推言的“作用的保存,或作用的肯定一切。”以學術語言闡釋,道家思想所具有的變化性即為主動的觀照一切,此即可說道家思想乃是萬物生命共知與共行認識的呈現,這難道不是唐君毅先生所指的“人之生命,心靈活動之共知共行的實踐”嗎?從另一方向解釋,對於有心之士的把握與運用道家思想,雖然能呈現道家思想之被動性。但我以為若從這一被動的態勢論究是不能成立的。因為一個思想的衍發,是眾人共知共行的認識與實踐,此一思想本身即博採眾議、約集眾見而形成的。而道家思想不但廣博收斂古人思想之結晶,而且更凝鍊出對天地萬物運作的機宜把握。後人在如此的認識氛圍下,自然會有著“順勢”或“隨勢”的行為出現,此固然難以明確區分主被動的地位,但從本根說起,人受到了思想的影響,而且此一思想又是天地萬物的本根本源,那么人在實踐上也就居於巧勢的利用,而形成群呼眾擁的氣勢。從表面上看,人指揮了思想的運動,但骨子裡確是思想的種子在萌發其影響力。
道家思想的認識乃是“自然共生”,道家思想的體現乃是“致虛守靜”與“重積德”的形上之體與形下之用的綜合。也就是人可以透過對天人一氣、悟、勢、和同、詮釋、時、衡準、聖人觀等的落實化處理,推知天道可究,並證成天道把握。從本文統攝分析研究發現,道家思想的天人一氣、悟、勢、和同、詮釋、時、衡準、聖人觀中,看到了道家思想可以從各個層面透過實踐,都有“達道”的可能,當然這種“達道”乃是指稱階層性的表現,並無法作從此開悟瞭然而無一切障。亦即在道家思想論證的統攝分析中,所關注的重點為:一者為“得道”或“達道”之必然開出新路;二者為“得道”或“達道”的程度給予當下性的契得而予以限制。因為天道時轉,不為堯存桀滅;此意乃表示聖人或惡人的各種行為都無法跳脫天道的涵蓋。也因為這個原因,道家人物之“依法行道”或“因道立法”或“立法全道”的模式或現象,即在戰國後期及兩漢之後不斷的以一己之見充分的加以發揮。質言之,人的主動積極性被調動出來,亦即人之積極性來自天的賦予;因此不論人如何消沉或奮起,這都表明著天道的廣深性。道家思想在先秦時即有著輝煌發展,其思想由戰國時期稷下黃老道家學派的吸納與匯整後,在各國爭相擴張版圖思維下,相繼宗奉天道的因道生法認識而積極作為。秦朝一統的局面固然雖非直接來自道家思想,但卻可以說是有著間接的因素使然;也就是說戰國時期的稷下黃老道家對先秦道家思想,基於現實需要而作出了實踐理據的衍發與轉化,因此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之道家發展,確為其思想的奠基與蓬勃衍化的重要階段,它豐富了與踏實了中國思想的內涵,也為中國的文化開展了恢宏的與包容的氣勢。當然顯而易見的是黃老道家思想的實踐確為兩漢帶來豐沛的經濟力量與堅實的宗教信仰和人身煉養的風氣。而道家思想在未來的發展上,因為有著此一恢宏廣闊氣勢,所以不論是在環境生態保護上亦或人工生命或生命科學上,都帶來了可以發揮與援用的理據與依據。
本文布置:在導論之後首先分別論述道論溯源、界說與先秦道論發展,及秦漢道論之傳承與演變,其次為道論之思維研究,再次為道論之實踐研究,最後為本文道論之反思、後續研究與結論。
關鍵字 道家道論 天道自然 道生法 與時俱進 重積德 先秦道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