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臣之間的關係雖然不象後世那樣森嚴,大臣對君王可以直言無忌。但在這種良好的語言環境下,說話也是需要技巧的。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譯文,作品評析,作品出處,
作品原文
先生王斗造門而欲見齊宣王,宣王使謁者延入。王斗曰:“斗趨見王為好勢,王趨見斗為好士,於王何如?”使者復還報。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請從。”宣王因趨而迎之於門,與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廟,守社稷,聞先生直言正諫不諱。”王斗對曰:“王聞之過。斗生於亂世,事亂君,焉敢直言正諫。”宣王忿然作色,不說。
有間,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說,曰:“寡人愚陋,守齊國,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馬,王亦好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當今之世無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無騏麟?耳,王駟已備矣。世無東郭逡、廬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無毛嬙、西施,王宮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王曰:“寡人憂國愛民,固願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憂國愛民,不若王愛尺?也。”王曰:“何謂也?”王斗曰:“王使人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為能之也。今王治齊,非左右便辟無使也,臣故曰不如愛尺縠(hú)也。”
宣王謝曰:“寡人有罪國家。”於是舉士五人任官,齊國大治。
作品譯文
王斗先生登門造訪,求見宣王。宣王吩咐侍者接人。王斗說:“我趕上前去見大王是趨炎附勢,而大王主動來見我,則是求賢禮士,不知大王意思怎樣?”侍者回報。宣王趕緊說:“先生慢行,寡人親自來迎接!”於是快步前去迎見王斗入宮。宣王說:“寡人不才,有幸得以事奉先王宗廟,管理社稷,我平時聽說先生進諫不避諱而說真話。”王斗回答說:“大王聽錯了,我生於亂世,侍奉(事奉)昏君,怎么能直說真話?”宣王極為不快,不禁忿然作色。
過了一會兒,王斗說:“先主桓公,有五樣愛好,後來九合諸侯,匡扶周室,周天子賜給封地,承認他為諸侯領袖。現在大王有四種愛好與先主相同。”宣王高興的說:“寡人才識疏淺,治國安邦還擔心力有不及,又怎能有先主的四樣愛好?”王斗說:“當然有。先主喜歡馬,王也喜歡馬;先主喜歡狗,王也喜歡狗;先主喜歡喝酒,王也喜歡喝酒;先君好色,王也好色;先主喜歡有才能的人,而大王卻不喜歡有才能的人。”宣王說:“當今世上沒有優秀的人才,寡人如何喜愛他們?”王斗說:“當世沒有麒麟這樣的駿馬,盧氏那樣的良犬,大王的馬匹、獵狗已經夠多的了;當世沒有毛嬙、西施一類的美女,可大王的後宮都已充足。大王只是不喜歡賢士而已,哪裡是因為當世無賢士?”宣王說:“寡人憂國憂民,心底里就盼望聘得賢士共治齊國。”王斗進一步說:“臣以為大王憂國憂民遠不如愛惜一尺縐紗。”宣王問道:“此話怎講?”回答說:“大王做帽子,不用身邊的人而請工匠製作,為什麼?是因為他們會做帽子。可是現在大王治理齊國,不問才德,非親不用,所以我私下認為在大王心中,國家社稷不過一尺縐紗。”
宣王頓悟,謝罪道:“寡人於國有罪。”在這時推舉五位賢士任職,齊國因而大治。
作品評析
對居於上位的統治者進言,一定要在氣勢上壓倒對方、也一定要找到一個可以壓倒他的事物來折服他。對於齊宣王而言,九合諸侯的先主齊桓公是他不能不折服的,王斗用先主與宣王作類比,找到了兩者不同之處、也即宣王的不足之處。有齊桓公的光輝形象與功業在那裡,宣王能不承認錯誤、反省和改正自己嗎?
作品出處
《先生王斗》出自《戰國策》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是第一部)又稱《國策》。是戰國時期遊說之士的著作。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bǎi hé)的鬥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約12萬字。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滅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