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德後刑是中國哲學史用語。《十六經·觀》“先德後刑,順於天。”認為萬物春夏生長,秋冬衰廣,“春夏為德、秋冬為刑。先德後刑以養生。”聖人處事則須按此天道,“正之以刑與德”。刑與德兩者相輔為用。猶如“日月相望,以明其當”,與儒家的政治主張相合。西漢董仲舒說:“陽為德,陰為刑。”“天以陰為權,以陽為經。”“經用於盛,權用於末,以此見天之顯經隱權,前德而後刑也。”(《春秋繁露陽尊陰卑》)
先德後刑是中國哲學史用語。《十六經·觀》“先德後刑,順於天。”認為萬物春夏生長,秋冬衰廣,“春夏為德、秋冬為刑。先德後刑以養生。”聖人處事則須按此天道,“正之以刑與德”。刑與德兩者相輔為用。猶如“日月相望,以明其當”,與儒家的政治主張相合。西漢董仲舒說:“陽為德,陰為刑。”“天以陰為權,以陽為經。”“經用於盛,權用於末,以此見天之顯經隱權,前德而後刑也。”(《春秋繁露陽尊陰卑》)
先德後刑是中國哲學史用語。《十六經·觀》“先德後刑,順於天。”認為萬物春夏生長,秋冬衰廣,“春夏為德、秋冬為刑。先德後刑以養生。”聖人處事則須按此...
天意是“任德不任刑”,“先德而後刑”的,所以應當春夏行賞,秋冬行刑。因為這時“天地始肅”,殺氣已至,便可“申嚴百刑”,以示所謂“順天行誅”。...
故賢者安徐正靜,柔節先定,行於不敢,而立於不能,守弱節而堅處之。故不犯天時,不亂民功,秉時養人,先德後刑,順於天,微度人。...
天意是“任德不任刑”,“先德而後刑”的,所以應當春夏行賞,秋冬行刑。如果違背天意,就會招致災異,受到上天的懲罰。從此,“秋冬行刑”遂被載入律令而制度化。...
《呂刑》是西周穆王晚年命呂國諸侯呂侯對伯夷為舜所制定的“象刑”充實、發展的產物。《呂刑》是在先德後刑、先禮後法、慎刑慎罰思想指導下形成的古代刑律...
宿陽修刑,童陰□長夜氣閉地孕者所以繼之也不靡不黑,而正之以刑與德,春夏為德,秋冬為刑,先德後刑以養生姓生已定,而敵者生爭不諶不定凡諶之極,在刑與德...
夫並時以養民功,先德後刑,順於天。其時贏而事絀;陰節複次,地尤復收。正名修刑,執(蟄)蟲不出,雪霜復清,孟谷乃蕭(肅),此?(災)口生。如此者舉事將...
榮恥 光榮與恥辱。 漢 劉向 《說苑·政理》:“是以聖王先德教而後刑罰,立榮恥而明防禁。” ...
它主張以法治國,刑、德並用,但應先德後刑。認為統治者要賦斂有度,節用民力,才能使民富國強。《經法》包含著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經法·四度》說:“極而...
他認為,“天有四時,王有四政,慶、賞、罰、刑與春、夏、秋、冬以類相應”。天意是“任德不任刑”,“先德而後刑”的,所以應當春夏行賞,秋冬行刑。如果違背...
敕:至理之代,先德後刑,上歡心以臨下,下忻然而奉上。禍亂不作,法令何施?去聖久遠,薄於教化。簡書填委,獄訟煩興,苛吏舞文,冤人致辟,思欲刷恥改行,厥...
夫化之不變而後威之,威之不變而後脅之,脅之不變而後刑之;夫至於刑者,則非王者之所得已也。是以聖王先德教而後刑罰,立榮恥而明防禁;崇禮義之節以示之,...
關於陸贄的先德後刑理論簡評呂溫的法律平等觀韓愈的“道統論”及其在法律思想上的反映評柳宗元的法律進化觀點和“斷刑”理論白居易的禮刑關係論和犯罪根源說...
《黃帝四經》倡導文武並用,刑德兼行的道法、法術思想,最突出表現《經法》一篇中,而其餘三篇,也進一步發揮這種思想,如《十六經》認為德與刑之間,“先德後刑,...
況至理之代,先德而後刑,以上下歡康,中外清晏,慮有連累,即傷太和,宜賞不逾時,式彰褒勸。其今月二十一日排難宣力功成謀議,及能應機梟斬鄭注者,節級各...
這種“以德統刑”,“先教後刑”的狀態,一直延續到封建社會末期,甚至在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以後的清末修律過程中,還在由以沈家本為代表的一派和以張之洞、...
宋 程大昌 《考古編·三宅三俊》:“三代本末有序,凡其施置,率當先德後刑,安有未及用賢而遽飾刑罰,恐非聖人彝序,亦非立政任人本旨也。”...
臣以大帝宣威,有徵無戰;明王仗順,先德後刑。宏聖澤於中孚,緩天誅於大造。庶南薰解慍,仰雲闕以翔魂;東律變音,扣轅門而頓顙。而祝禽疏網,徒開三面之恩;毒...
朕子育萬人,務康暴亂,棄其細故,待以初誠,申之以大信,示之以好惡,將冀迷乃知復,困則能通,亦欲先德後刑,有徵無戰,不勞師旅,以致和平。而包藏禍心,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