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研究人員在先天性四肢切斷症患者的WNT3基因中發現突變。該基因是WNT家族的一部分,該基因家族在胎兒出生前的發展擔當重要角色。在大部分至今已知的該基因家族中,四肢切斷症基因似乎在遺傳特徵中有一隱性組合的
常染色體。
臨床表現
該綜合症會在身體各部分造成嚴重畸形,包括心臟、面部、頭部、神經系統、骨骼及生殖系統。很多情況下,患者的肺部
發育不全,使患者
呼吸困難甚至完全不能呼吸。
正因身體有如此嚴重的缺憾,很多胎兒在出生前已經死亡或在出生後不久便夭折。
診斷
根據孕期病史,患兒的症狀體徵可明確診斷。
治療
無特效治療方法。少數病例可以通過手術進行改善,但是大多數患兒的發育畸形手術修復困難。
研究
1959年12月,西德兒科醫生Weidenbach首先報告了一例女嬰的罕見畸形。1961年10月,在原西德婦科學術會議上,有三名醫生分別報告發現很多嬰兒有類似的畸形。這些畸形嬰兒沒有臂和腿,手和腳直接連在身體上,很像海豹的肢體,故稱為"海豹肢畸形兒"及"海豹胎"。除上述畸形外,尚可引起其他畸形的發生。醫學研究表明,"海豹胎"的病因,是婦女在懷孕初期服用"反應停"(
酞胺哌啶酮)所致。反應停於1953年首先由西德一家製藥公司合成,1956年進入臨床並在市場試銷,1957年獲西德專利,這種藥物治療早孕期間的孕吐反應,有很好的止吐作用,對孕婦無明顯毒副作用,相繼在51個國家獲準銷售。從1956年反應停進入市場至1962年撤藥,全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我國台灣省)共報告了"海豹胎1萬餘例,各個國家畸形兒的發生率與同期反應停的銷售量呈正相關,如在西德就引起至少6000例畸胎,英國出生了5500個這樣的畸胎,日本約1000餘例,台灣省也至少有69例畸胎出生。只有美國,由於官方採取了謹慎態度,沒有引進這種藥,因此,除自己從國外帶入服用者造成數例畸胎外,基本沒有發生這樣病例。反應停所造成的
胎兒畸形,成為20世紀最大的藥物導致
先天畸形的災難性事件,至今仍有法律糾紛。反應停是第一個被明確為人類致畸的藥物。此後全世界進行了大規模的藥物致畸的研究,結果發現了不少藥物有不同程度的致畸作用。
反應停對人與動物的一般毒性極低,如服用14克並不使人死亡。但其可選擇性地作用於胚胎,對胚胎的毒性明顯大於母體,其對胎兒的致畸作用可高達50%一80%,如在妊娠第3--8周服用,其後代畸形發生率可高達100%,對人胚胎的致畸劑量為1毫克/千克。
通過對數十種不同種屬動物進行的致畸試驗表明,反應停對大約15個種屬的動物有不同程度的致畸作用,並且致畸作用有明顯的種屬差異。小鼠和大鼠的大部分種系不敏感。家兔的幾個種系和絕大部分
靈長類動物較敏感,並可觀察到與人相似的缺肢或短肢
畸形。在敏感期給母猴一次劑量反應停,可使其胎兒100%發生海豹肢畸形兒。
有關研究表明,反應停對胚胎的毒性,有明顯的時間性,即敏感期。在不同的孕期服用反應停,可引起不同的畸形。如停經後34一38天(受孕第20一24天)服藥,可引起無耳畸形與顱神經的畸形;如停經後36一45天服藥,可引起心臟與血管的畸形;而缺臂、短腳則是在停經後38一47天服藥所致;但在停經50天后服藥,一般不會引起畸形。研究結果表明,反應停造成的
胎兒畸形,主要不是藥物的毒性,而是藥物的強烈致畸作用。
預防
做好圍生期保健,合理用藥,避免接受輻射,加強產前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