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長慶集(元稹集)

元氏長慶集

元稹集一般指本詞條

元稹撰。稹事跡具《唐書》本傳。考稹《敘詩寄樂天書》,稱“適值河東李明府景儉在江陵時,僻好仆詩章,謂為能解,欲得盡取觀覽,仆因撰成捲軸。其中有旨意可觀而詞近古往者,為‘古諷’;意亦可觀而流在樂府者,為‘樂諷’;詞雖近古而止於吟寫性情者,為‘古體’;詞實樂流,而止於模象物色者,為’新題樂府‘;聲勢沿順、屬對穩切者,為律詩,仍以七言、五言為兩體;其中有稍存寄興,與諷為流者,為律諷;不幸少有伉儷之悲,撫存感往,成數十詩,取潘子《悼亡》為題;又有以乾教化者,近世婦人,暈淡眉目,綰約頭鬢,衣服修廣之度,及匹配色澤,尤劇怪艷,因為艷詩百餘首,詞有古、今,又兩體。”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元氏長慶集
  • 創作年代:唐朝
  • 作者紀昀、元稹
  • 卷數:六十卷
基本信息,書籍介紹,作者介紹,

基本信息

名稱:《元氏長慶集》
卷數:六十卷、《補遺》·六卷(通行本)
作者:紀昀、元稹等

書籍介紹

唐元稹撰。稹事跡具《唐書》本傳。考稹《敘詩寄樂天書》,稱“適值河東李明府景儉在江陵時,僻好仆詩章,謂為能解,欲得盡取觀覽,仆因撰成捲軸。其中有旨意可觀而詞近古往者,為‘古諷’;意亦可觀而流在樂府者,為‘樂諷’;詞雖近古而止於吟寫性情者,為‘古體’;詞實樂流而止於模象物色者,為‘新題樂府’;聲勢沿順、屬對穩切者,為‘律詩’,仍以五七言為兩體;其中有稍存寄興、與諷為流者,為‘律諷’”;又稱“有悼亡詩數十首,艷詩百餘首。自十六時至元和七年,有詩八百餘首,成二十卷”。又稱“昨巴南道中有詩五十首。又書中得七年以後所為向二百篇”。然則稹三十七歲之時已有詩千餘首。《唐書》本傳稱稹卒時年五十三。其後十六年中,又不知所作凡幾矣。白居易作稹墓誌,稱“著文一百卷,題曰《元氏長慶集》”。《唐書·藝文志》又載有小集十卷。然原本已闕佚不傳。此本為宋宣和甲辰建安劉麟所傳,明松江馬元調重刊。自一卷至八卷前半為古詩。八卷後半至九卷為傷悼詩。十卷至二十二卷為律詩。二十三卷為古樂府。二十四卷至二十六卷為新樂府。二十七卷為賦。二十八卷為策。二十九卷至三十一卷為書。三十二卷至三十九卷為表狀。四十卷至五十卷為制誥。五十一卷為序記。五十二卷至五十八卷為碑誌。五十九卷至六十卷為告祭文。其卷帙與舊說不符,即標目亦與自敘迥異,不知為何人所重編。前有麟序,稱“稹文雖盛傳一時,厥後浸以不顯。惟嗜書者時時傳錄。某先人嘗手自鈔寫,謹募工刻行”云云。則麟及其父均未嘗有所增損。蓋在北宋即僅有此殘本爾。

作者介紹

中唐著名詩人元稹著。元稹(779~831,或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洛陽人。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8歲喪父,15歲以明兩經擢第。21歲初仕河中府,25歲登書判出類拔萃,授秘書省校書郎。28歲列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遺。舉明經書判入等,補校書郎。元和初,應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為監察御史。因觸犯宦官權貴,次年貶江陵府士曹參軍。後歷通州(今四川達州市)司馬、虢州長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員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誥。長慶元年(821)遷中書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為同州刺史、浙東觀察使。大和三年(829)為尚書左丞,五年,逝於武昌軍節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贈尚書右僕射。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他非常推崇杜詩,其詩學杜而能變杜,並於平淺明快中呈現麗絕華美,色彩濃烈,鋪敘曲折,細節刻畫真切動人,比興手法富於情趣。元詩中最具特色的是艷詩和悼亡詩。他擅寫男女愛情,描述細緻生動,不同一般艷詩的泛描。悼亡詩為紀念其妻韋叢而作,《遣悲懷三首》流傳最廣,辭淺意哀,仿佛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樂府詩在元詩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於李紳。與白居易齊名,並稱元白,同為新樂府運動倡導者。號為“元和體”。和劉猛、李余《古樂府詩》的古題樂府19首,則能借古題而創新詞新義,主題深刻,描寫集中,表現有力。長篇敘事詩《連昌宮詞》,在元集中也列為樂府類,旨含諷諭,和《長恨歌》齊名。其鋪敘詳密,優美自然。作有傳奇《鶯鶯傳》,又名《會真記》,為後來《西廂記》故事所由。
元稹曾自編其詩集、文集、與友人合集多種。其本集有《元氏長慶集》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至宋代已殘缺。現傳世較為通行的本子有明嘉靖年間東吳董氏據宋殘本翻刻本,有商務印書館1919年影印本;共60卷,其中詩賦27卷,文33卷;1956年文學古籍刊行社出版的影宋抄本《元氏長慶集》60卷,中華書局1982年據此出版冀勤點校的《元稹集》;三秦出版社2002年出版楊軍《元稹集編年箋注》。研究類有今人陳寅恪有《元白詩箋證稿》,卞孝萱《元稹年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