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曉(唐代元稹詩作)

《春曉》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由寫春曉而憶及年少舊事,前兩句言醉而臥,聞到花香、聽見鶯啼,後兩句則引出二十年“曉寺情”的難忘,展露詩情。全詩之情懷繾綣,懷舊感情的深重,均從安詳的字句中表露無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春曉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元稹
  • 作品別名:春晚
  • 作品出處:《元氏長慶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春曉1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聞花氣睡聞鶯2
𤞇兒撼起鐘聲動2,二十年前曉寺情。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春曉:一作“春晚”,似作為《鶯鶯傳》之張本。
  2. 花氣:花的香氣。
  3. 𤞇(wá):黃色小犬。《才調集》作“娃”,《古本西廂記》作“猧”。

白話譯文

夜已過半,但天將亮未亮,在醉夢溫柔鄉中,卻花氣馥郁、鶯啼嬌囀,纏綿悱惻令人難捨。
黃色小犬撼動寺鐘,劃破寂靜的夜空,令人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一個黎明在普救寺中發生的情事。

創作背景

此詩或元和十四年(819)作於虢州。當時距元稹初識雙文(即鶯鶯)已經過去整整二十年了,但由於天欲明未明、人半夢半醒之際的“鐘聲”,契合了當年的特定情境,便立即引動那“二十年前曉寺情”,即《鶯鶯傳》(《會真記》)中所述初歡情景及其後幽會情事:“張生游於蒲,蒲之東十餘里有普救寺,張生寓之……有頃,寺鐘鳴,天將曉,紅娘促去。崔氏嬌啼宛轉,紅娘又捧之而去……自是復容之,朝隱而出,暮隱而入。”使得懷念和悵惘交織,心潮起伏,久久不平靜,因作此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鶯鶯傳》中有鶯鶯復張生信,文詞並茂,早已膾炙人口,卻將元稹先贈鶯鶯之詩略而未錄。文中只略稱:“明年文戰不勝,遂止於京因貽書於崔,以廣其意。”而此詩被大多學者視為《鶯鶯傳》之張本。
首句“半欲天明半未明”,寫兩情如膠似漆,不料卻又天將拂曉,幽期密約恨短;次句“醉聞花氣睡聞鶯”,寫醉夢溫柔鄉,花氣馥郁,鶯啼嬌囀,纏綿悱惻難捨。“醉聞”句互文連屬,猶言醉而臥,聞到花香,聽見鶯啼,妙語雙關。
第三句“𤞇兒撼起鐘聲動”,寫的是黃色小犬撼動寺鐘,劃破寂靜的夜空;結句“二十年前曉寺情的“寺”,正是《鶯鶯傳》中所謂:“張生游於蒲,蒲之東十餘里,有僧舍曰‘普救寺’。”為張生寓居所在。“曉寺情”正是詩的前三句所敘的情與事。同時也合於《鶯鶯傳》敘張生、崔鶯鶯合歡之詞,即“有頃,寺鐘鳴,天將曉,紅娘促去……及明,睹妝在肩,香在衣。”二十年前山寺如約幽期那銷魂的春日拂曉,令人難忘。此結尾含蘊深長。
陳寅恪先生說,明乎此,則知《春曉》所寫一段難忘的戀情,實即詩人元稹與雙文(即鶯鶯)繾綣之情。說這首詩是《鶯鶯傳》之張本,實不過分。結句“曉寺情”又照應題目,渲染題旨,含蓄深蘊,耐人尋味。無論是內容與形式、體裁與風格,都達到了和諧與統一。

名家點評

王闓運《王閱運手批唐詩選》卷一三:“宰相自供冶遊,非盪子可比。”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汪涌豪《中國詩學》第2卷:“真正能體現元稹創作特色的要數他的一些艷詩和悼亡詩。就艷詩而言,《夢遊春七十韻》、《夢昔時》、《閨晚》、《曉將別》、《暮秋》、《憶事》、《春曉》、《所思二首》等篇,尤以寫情細膩、情調纏綿、語言婉麗見長,如白居易所稱:‘聲聲麗曲敲寒玉,句句妍辭綴色絲’。”

作者簡介

元稹(779—831),唐代詩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早年家貧。貞元十九年(803)舉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最後以暴疾卒於武昌軍節度使任所。與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平淺明快中呈現麗絕華美,色彩濃烈,鋪敘曲折,細節刻畫真切動人,比興手法富於情趣。後期之作,傷於浮艷,故有“元輕白俗”之譏。有《元氏長慶集》60卷,補遺6卷,存詩830餘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