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莊秋霽圖(元漁莊秋霽圖)

漁莊秋霽圖

元漁莊秋霽圖一般指本詞條

《漁莊秋霽圖》為元代畫家倪瓚創作的一幅紙本水墨畫,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此圖近景陂陀一片,五六株雜樹如文士君子一般屹立其間,高潔清曠。中景湖水淡盪,空明澄淨。遠處幾層矮坡,起伏有致,淡墨輕嵐,沒有一絲人跡,沒有一聲鳥語。該圖靜與道契,寂如枯禪,意境荒疏簡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漁莊秋霽圖
  • 畫作類型:水墨畫
  • 創作年代:元代
  • 現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 規格:縱96厘米,橫47厘米
  • 作者:倪瓚
  • 材質:紙本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構圖,風格,技法,名家點評,歷史傳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漁莊秋霽圖
畫面寫的是江南漁村秋景。近處為山石坡陀,樹木四五枝,無交錯與盤曲,樹幹挺勁,株葉秀整,四面生枝,參差有致。中幅為水平如鏡的湖面,毫無波紋,湖光波色一片空明。近景坡石呈橫勢,與縱向的樹木構成縱橫走勢;遠處的彼岸的山巒,兩層崗巒逶迤,在煙霧的籠罩下,只露出半截或山頭,或隱或現。
圖上有題畫詩:
江城風雨歇,筆研晚生涼。
囊楮未埋沒,悲歌何慷慨。
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
鄭重張高士,閒披對石床。
畫幅右側遙岑下的空間裡,倪瓚自題詩跋,跋曰:“此圖余乙未歲戲寫於王雲浦漁莊,忽已十八年矣。不願子宜友契而不忍棄捐,感懷疇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廿日。瓚。”
裱邊有明董其昌的行書題簽,又有孫克弘、董其昌和宋旭題識。

創作背景

倪瓚創作《漁莊秋霽圖》之時,已經有55歲的年紀了,這幅圖畫與其在45歲所創作的《六君子圖》對比而言,在藝術的面貌上,已經有了比較大的固定。
該圖是至正十五年(1355年)秋,倪瓚在寄居在友人王與浦漁莊時所畫,七十二歲時倪瓚重見此畫時感懷往昔,便補題詩款。

藝術鑑賞

構圖

整幅《漁莊秋霽圖》採用了三段的方式進行構圖,在圖畫中,近處的景色有六棵樹木,這六棵樹木的枝葉非常蕭疏,但是高低大小,錯落有致。遠處的景色主要是描摹了一個較為平緩的山巒,和近處的樹木遙相呼應。中部的景色主要是留下了比較大面積的空白,用以呈現出水面的平靜以及遼闊,在這個平靜並且遼闊的水面之上,此處既沒有飛鳥驚擾而飛,也沒有點點的漁船帆動,更加沒有人的痕跡。

風格

從此畫的風格來看,其山水胎息於董源礬頭雨點,坡石走向橫勢,石上橫施披麻,皴法清逸。由董源山水平遠,又結合江南太湖一帶的岩石,變化其法,創折帶皴,別具新意。樹木喜作枯樹,以枯筆擦之,墨色濃淡、乾濕富有變化,顯得滋潤渾厚。

技法

倪瓚在《漁莊秋霽圖》之中,近處的景色上摹畫了坡石,並且在上面畫了六株樹木。這六株樹木雖然都是同為樹木,但是倪瓚在摹畫的過程之中卻用了不一樣的手法去表現這些樹木。從右邊開始數起來的第一株、第二株以及第六株樹木,倪瓚使用的都是仰頭點的畫法。倪瓚運用仰頭點的繪畫方式,處理了這三株樹木的喬柯以及細膩的枝椏,略微帶上一點郭熙的面貌,主要還是運用了渴筆的方式,在這些樹木的枯枝上面的夾雜米點方式,點出這些樹木枝葉。這樣看起來就有一種蒼勁古遠的感覺,對於另外的樹木而言,容易形成層次。
而從右邊數起來的第三株以及第四株樹木,主要是互相依靠在一起,稍微帶上一些李成雜樹的繪畫技法,倪瓚用了淡淡的墨跡,以極為稀疏的方式和破筆的方式,點出小樹葉。
從右邊數起來的第五株樹木是一株柳樹,這一株柳樹,倪瓚僅僅是取其意境,並不追求這株柳樹的必然神似。這六株樹木之間,互相之間看起來是十分清晰而且是單純的,看起來一株或者兩株樹木成為一個小組,幾個小組之間是互相分離的,但是因為這幾株樹木之間的姿勢和形態互相之間已經在畫面當中形成了對比,枝幹之間互相穿插以及呼應,有著一種獨特的渾然一體的質感。
倪瓚在《漁莊秋霽圖》當中,對於樹木的摹畫過程中,往往不喜歡讓樹木的根部露出來,並且在繪畫這些樹木的時候,更多重視使用渴筆的手法,並且在渴筆與渴筆之間,輔助使用了頓挫以及筆力的輕重,注重對用筆的變化起伏,進而使渴筆當中,也存在著乾和濕之間的密切聯繫,有著微妙的變化。並且倪雲林還側重在某一個渴筆上,更多根據這一個渴筆所形成的具體形態,然後再對這一筆畫的具體變化略微繼續勾勒,進而使得本來已經具備豐富變化的樹木枝幹,更具備千姿百態。
倪瓚在《漁莊秋霽圖》當中的葉子摹畫,喜歡以破筆的手法,然後垂筆的方式,把葉子點染出來,最終倪瓚形成了一種非常獨特的破筆垂葉點的手法。這種屬於倪瓚的繪畫技法,對於後來的山水畫派也都有著非常大的示範性影響。

名家點評

當代書畫家陳振濂:《漁莊秋霽圖》是倪雲林藝術格局中的定鼎之作,也是他的技法發揮得最稱極致的得意之作。

歷史傳承

此圖經明人王禹聲、陳繼儒,清人方浚頤、釋明基和近人龐元濟收藏。經《畫憚室隨筆》《味水軒日記》《佩史齋持畫普》《書畫鑒影》《夢園書畫錄》著錄,現藏上海博物館。

重要展覽

2002年11月30日,為慶祝上海博物館五十周年館慶,北京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聯袂舉辦的“晉唐宋元書畫國寶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展,《漁莊秋霽圖》在其中展出。

作者簡介

倪瓚(1301—1374年),字元鎮,號雲林,江蘇無錫人。倪家為江南豪富。家築“清閟閣”“雲林堂”等亭堂館閣,收藏書畫極多。倪瓚自幼飽覽經史,工詩文,善書畫,諳熟音律。性情孤高,一生不做官。40歲前,過著富裕而風雅的名士生活。元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他賣田產,疏家財,棄家隱遁於太湖。後半生的20多年,他浪跡宜興、常州、吳江、湖州、嘉興、松江一帶,寄居田舍、佛寺,或以舟為家,隨水漂泊;但仍勤於書畫,以寄情懷。正是這種跌宕起伏、放浪江湖的生活和他那抑鬱悲涼的心境,使他能突破前人成法,別開生面,在中國繪畫史上確立了自己的風格。倪瓚的作品,保存下來的較多,如《六君子圖》《松林亭子圖》《虞山林壑圖》《幽澗寒松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