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傾向研究

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傾向研究

《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傾向研究》是2009年06月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沛之。本書主要講述了欽察土土哈家族探研、康里阿沙不花家族史事輯存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傾向研究
  • 作者:張沛之
  • ISBN: 9787806966679
  • 定價:35.00 元
  •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06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圖書目錄,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章 欽察土土哈家族探研
一土土哈家族的族屬、居地與世系
二土土哈家族成員的軍事政治活動與地位變遷
(一)效力疆場,步人蒙元勛臣行列
(二)擁立海山,取得封爵,開始貴族化進程
(三)擁文弒明,崛起為色目人第一顯貴家族
三土土哈家族的婚姻、祭祀及其文化傾向
四結論
第二章 康里阿沙不花家族史事輯存
一阿沙不花家族的族源、世系與居地
二阿沙不花家族的仕宦活動與地位浮沉
(一)降附蒙元
(二)崛起與興盛
(三)暫時失勢與再起
三以官僚為核心的社會網路
(一)官僚
(二)其他
四婚喪祭祀與文化傾向
(一)婚姻
(二)喪葬祭祀及信仰情況
(三)文化傾向
五小結
第三章 元代唐兀昔里氏家族研究
一族屬、姓氏考辨及世系、居地狀況
二昔里氏仕進與從政事跡的考察
(一)昔里都水一支
(二)昔里鈐部一支
(三)玉里止吉住一支
三婿喪、宗教、交遊及文化傾向
(一)婚喪禮俗與宗教信仰
(二)社會交往
(三)多樣化的文化傾向
四小結
第四章 元代唐兀李氏家族探研
一世系與居地
二李氏家族成員的政治、軍事生涯
(一)仕進情況
(二)仕宦活動與年事政治貢獻
三唐兀李氏的社會網路
(一)江西省內地緣交往網路
(二)官僚圈
(三)其他
四李氏家族的婚嫻、喪葬祭祀與文化
五小結
第五章 汪古馬氏家族考察
一族源、世系與居地
二馬氏家族成員仕宦活動輯考
(一)遼金時期
(二)馬氏家族歸降蒙元到元武宗時期
(三)仁宗至順帝時期
三汗古馬氏的社會網路
(一)寓居之地的同鄉
(二)官僚
(三)各類文武之士
(四)方外人士
四馬氏家族的婚姻、喪葬、宗教及文化傾向
(一)婚姻
(二)喪葬祭祀與宗教信仰
(三)姓名居處
(四)“風流文采,萃於一門”——馬氏的語言文字與文學藝術造詣
(五)“世非出於中國,而學問文獻過於鄒魯之士”——馬氏學儒
(六)汪古馬氏文化傾向評析
五小結
附求:馬祖常之社會網路
(一)寓居同鄉及曾任職之地的鄉人
(二)同年、座主及門生、後學
(三)官僚
(四)詩文儒術同道及方外之士
第六章 元代色目人家族的文化傾向與原因分析
一、以漢化為土的色目人家族
二、以蒙古化為土的色目人家族
三、以保持伊斯蘭文化為主的色日人家族
四、部分蒙古化或漢化的色目人家族
五、元代色目人家族不同文化傾向的原因分析
(一)蒙、漢二元複合政治文化體制的影響
(二)色目人生活環境的變化及漢文化的吸引力
(三)色目人原有文化狀況、文明程度及家學、家風等因素的影響
(四)怯薛身份和仕宦經歷的制約作用
(五)色目人家族婚姻與社會交遊的影響
附錄:元代主要色目人家族文化表現情況表
徵引史籍文獻與參考論著
後記
……

內容簡介

《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傾向研究》作者張沛之,歷史學博士。天津師範大學講師。專攻元史。本書採取個案切入與類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元代因征戍、任官、經商等逐漸留居漢地的土土哈、阿沙不花、唐兀昔里氏、汪古馬氏等色目人家族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並在此基礎上綜合考察其漢化、蒙古化、伊斯蘭化等文化變異傾向,探討此文化變異給元代基層社會帶來的多方面影響,包括在元朝地方政治和社會活動中扮演較為特殊的角色,給社會增添了新的民族文化因素和互動交流的契機等。
元朝對除蒙古以外的西北各族、西域以至歐洲各族人的概稱。“色目”一詞源於前代,意為“各色名目”。元人使用“色目人”之名,就是指其種類繁多。當時色目人有多少種,說法不一。元末人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列舉了三十一種,清人錢大昕的《元史氏族表》則列為二十三種。據近人核查,陶、錢所列既有重出,也有錯漏。因為當時西域歐洲人的民族成份很繁雜,元人對他們的譯名又不劃一,所以不可能精確地記載元代色目人的種數。常見於元人記載的色目人,有唐兀、乃蠻、汪古、回回、畏兀兒、康里、欽察、阿速、哈剌魯、吐蕃等等。色目人在元朝的建立和統一全國的過程中大量進入漢族居住地區,他們作為蒙古人征服中亞和西域的歸附者受到元朝的重視,被列為全國四等人中的第二等人,待遇僅次於蒙古人。色目的上層人物,有的是軍隊將領,有的是政府官員,有的是勾通官府的大商人。色目官員在元朝各級政府機構中占有一定地位,他們可以擔任漢族官員不能擔任的職務,如地方政府的達魯花赤;一般則規定蒙古人任達魯花赤,漢人任總管,色目人任同知,以便互相監督。在科舉考試和入仕方面,色目人享有的優遇幾乎與蒙古人相同。色目人犯重刑,與蒙古人一樣由大宗正府處置。但是,元朝給予色目人的優遇只能使他們的上層人物受益,下層色目人則象普通的漢人那樣,處於無權地位,有不少貧苦的色目人淪為奴婢。
色目人是元代對西域人的統稱。“色目”一詞,唐代已流行,有“種類”、“諸色名目”等義。有時也把“姓氏稀僻”的人稱為“色目人”,即指一般姓氏以外的各類人。元朝的統治者是蒙古人,他們熟悉的、經常接觸的是漢人(包括女真人和契丹人),而把漢人以外的,主要是把在他們西方的各民族稱為色目人,有時也稱為“西域人”。
在種類繁多、名目不一的色目人中,以回回人為最多,因而有時也用回回人代稱色目人。回回人外,還有汪古人(今內蒙古大青山一帶),西夏人(又稱河西人,今寧夏、甘肅一帶),畏兀兒人(即今維吾爾先民,當時主要在新疆東部),哈剌魯人(中亞巴爾喀什湖南一帶),康巴人(中亞鹹海以北一帶),欽察人(中亞黑海以北一帶)、阿速人(西亞高加)、阿兒渾人(中亞七河流域至楚河流域一帶)等。當時的歐洲人(稱發郎或指郎人)當然也算色目人。元末的陶宗儀說色目人有三十一種,這數目並不精確,不過可以想見,色目人確實種類繁多,不勝枚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