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狄哈,是明時朝鮮對圖們江以北諸女真部落的泛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兀狄哈
- 別名:烏底改、兀的改
兀狄哈,是明時朝鮮對圖們江以北諸女真部落的泛稱。
兀狄哈,是明時朝鮮對圖們江以北諸女真部落的泛稱。女真語為“野人”之意。包括骨看(闊兒看)兀狄哈、速平江(今綏芬河)兀狄哈、具州(今黑龍江省寧安一帶)兀狄哈、火剌溫兀狄哈以及深處兀狄哈等。各部發展不平衡,經濟生活大多以漁獵...
金代稱之為“兀的改”或“烏底改”(屬胡里改路管轄)。元代稱之為“斡拙”,兀者野人,明代稱“野人女真與兀良哈”,兀狄哈,清代則稱“窩集”(森林人)。元朝時期,在今琿春縣高力村設“奚關總管府”,在錫霍特山脈東南沿海...
窩集部,明東海女真三部之一。又作渥集部、烏稽部、窩稽、阿兒、沃沮、兀狄哈等。背景介紹 滿語意為“森林”。故地區特徵是“連山茂林”,居地東西狹,南北長,可千餘里,又稱“千里窩集”。轄域北達畢哷根窩集,噶林窩集,東至...
位於綏濱縣境內,在松花江下游北岸,早期文化為鐵器時代,晚期文化為明清時期。1991年經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歷史文物,進一步佐證了明清時期,松花江中下游的“兀狄哈”人,也就是現今的赫哲族人曾在這裡生活過,沿江一側是居住地...
後來兀狄哈放回一些擄掠去的人口,此事就算完結了。率部西遷 凡察分析周圍的形勢,感到在阿木河實難久居,還是西遷為佳。因此經連襟建州衛都指揮僉事李滿住的默許,於宣德十年(1435年)初向明廷奏稱:“大小官民人等及百戶棗火等...
作為猛哥貼木兒的次子,他一度面臨被兀狄哈人殺死的危險。但在明朝的支持下,他不但取得了左衛的嫡系地位,而且由於左衛的優越地理位置,至1467年(成化三年),建州左衛的實力已居於三衛之冠。《明實錄》:“正統三年十一月丁酉,...
楊木答兀在接到猛哥帖木兒所宣聖旨後,表面同意並約定於閏八月十五日在指定地點自己掠去的人口盡數返回,可是暗中卻勾結嫌真兀狄哈設下埋伏。當裴俊在閏八月十五日準備接人時,突遭襲擊,裴俊一度誤以為猛哥帖木兒“首謀作賊”,但...
董山自幼幾經遷徙,在宣德八年(1433年)十月父兄死難之際,被兀狄哈人擄去,後由毛憐衛指揮哈兒禿等出面贖回。當董山回到阿木河住地以後,觀察形勢,感到建州左衛已陷於危境,處在朝鮮和兀狄哈的南北夾擊之下。他為了本族的生存...
四、李朝北征兀良哈女真 CHAPTER 11 成化時期女真與明朝、李朝的關係 一、明朝對女真朝貢的限制 二、毛憐衛女真掠奪遼東與建州左衛首領董山遇難 三、成化年間明朝與李朝兩次征建州女真 CHAPTER 12 嫌真兀狄哈女真與明朝、李朝的關係 ...
宣德八年(1433年),楊木答兀勾引嫌真兀狄哈首領弗答哈,葛多介前來襲擊城寨,殺死猛哥帖木兒和長子阿古等人。清肇祖開建州左衛於今朝鮮鹹鏡道慶源郡境,至永樂二十一年,由於明朝與朝鮮之間的政治原因,女真部落入居斡木河流域。明...
有關女真族被迫遷徙的原因,大多認為來自於朝鮮、蒙古、兀狄哈等外來勢力的壓力。但遭受突然襲擊的情況除外,遷徙的開始時間大多集中於三、四月份。對於女真來說,這個時間正好是播種期,為了能在新的遷徙地收穫穀物,他們必須在這個時間...
是年六月,明成祖用女真文頒布敕諭:“女真吾都里(斡朵里)、兀良哈、兀狄哈等招撫之,使貢獻”。斡朵里猛哥帖木兒遂轉歸明朝,獲授建州衛指揮使。朝鮮方面也不再稱猛哥帖木兒為“吾都里萬戶”或“慶源萬戶”,而稱“建州衛...
弘治二年(1489年,成宗二十年),兀狄哈(野人女真)入侵朝鮮,柳順汀因失職之罪而被杖責並發配義州。弘治三年(1490年,成宗二十一年),朝廷認為責任不在他身上,還給職牒,拜為司仆寺主簿,後任弘文館副修撰,又以敬差官身份...
弘治四年(1491年,朝鮮成宗二十二年),成宗興師越境北征兀狄哈,鄭允謙被選拔參戰。翌年回國後,登武科,在燕山君時歷任司憲監察、軍器廣興軍資主簿、司仆判官等職。正德元年(1506年,燕山君十二年)九月,參與中宗反正,策三等靖國...
在元末明初的動亂時期,為躲避北面兀狄哈人的侵擾,依蘭一帶的女真人分兩大支南遷,阿哈出所率的部族屬於後來稱為建州女真的一支,與斡朵里萬戶猛哥帖木兒所率的另一支建州女真世代聯姻,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公元1372年(明洪武五年)...
1372年(洪武五年),北方女真部落兀狄哈部經常向南襲擾,居住在奚關城的斡朵里部不斷遭到襲擊。琿春河口一帶的女真官民,飽受欺凌。為了求得安定的生存環境,揮厚不得不組織部族離開奚關城,向新的地方轉移。幾經周折,揮厚所部逃到...
元末明初之際,馬大村的斡朵里部及居住在依蘭鎮的越里吉部因與兀狄哈人械鬥,全部舉族南遷,先後到過寧古塔,建州,最後遷移至遼寧新賓。直到努爾哈赤時期逐漸壯大,南定中原,統一中國。如今斡朵里城,龍興之地、王氣猶在,記述不...
第四節 兀狄哈諸部落及其分布 第五節 《烏布西奔媽媽》滿語口語語音特色 第十一章 結語:三家子滿語及滿語支語言語音特點 附錄 一 三家子村口語材料寬式音標轉寫 二 錫伯語口語語料國際音標轉寫 三 四季屯何世環老人講述滿語口語《...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與建州衛遷往婆豬江的同時,猛哥貼木兒率部眾遷回今朝鮮境內阿木河舊居地。宣德八年(1433年),楊木答兀勾引嫌真兀狄哈首領弗答哈,葛多介前來襲擊城寨,殺死猛哥帖木兒和長子阿古等人。
居住牡丹江至綏芬河一帶被朝鮮人為兀狄哈(野人之意)的女真人。弘治四年(1491年),“作大櫃盛米,家家有雙砧,田地沃饒,犬豕雞鴨,也多畜矣”,這是東寧種植大米的最早記錄。清朝建立後,實行封禁政策,光緒年間,開放邊禁,...
是年六月,明成祖用女真文頒布敕諭:“女真吾都里(斡朵里)、兀良哈、兀狄哈等招撫之,使貢獻”。永樂三年(1405)九月,猛哥帖木兒歸服明廷,被明授建州衛指揮使。斡朵里女真等歸服明朝,抑制了李朝向圖們江流域的拓展。所謂“...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朝鮮鹹鏡道慶興官府為解決耕地問題,搶占豆滿江(圖們江)外的骨看兀狄哈女真人居住地伊應巨島,被趕走的女真人報復朝鮮,攻擊西水羅,大肆殺掠。翌年十二月,鹹鏡北道兵使李思曾率軍渡豆滿江,擊破草串山...
歷史上曾有“兀者野人”、“黑斤”、“黑真”、“赫真”(意為:“東方的人”)、“奇楞”(意為“住在江邊的人”),兀狄哈、“赫哲”、“戈爾德”等不同名稱,赫哲人自稱“用日貝”、“那尼臥”、“那乃”,即本地人的...
四月其後死。其徒十二人均戍邊。努爾哈赤的五世祖愛新覺羅·充善任建州左衛指揮使為避兀狄哈野人 ,正統五年(1440年),凡察、董山率殘部逃往今新賓縣煙筒山,投靠了李滿住。由於董山、凡察爭衛印,明朝政府又增設建州右衛。
(奴隸)及一般平民成婚。這種等級觀念,從清初至清末都一直嚴格遵守。據《朝鮮實錄》記載:“大抵斡朵里酋長不娶管下,必求婚於同類之酋長或兀狄哈,或兀良哈,或忽剌溫。”努爾哈赤、皇太極以及後來的清朝皇帝都繼承了這一傳統。
第二年五月,李澄玉就嶄露頭角,擊退來犯的百餘名嫌進(嫌真)兀狄哈,斬首一級,世宗派人核實後,認為“澄玉雖未大捷,使賊窘迫棄兵而走,是可賞也”,遂賜李澄玉內醞、表里夏衣一襲及鞍馬。洪熙元年(1425年,世宗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