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惹是契丹征服渤海滅亡後,渤海人貴族建立的抵抗契丹統治的國家名稱。史書上又稱“兀惹國”“烏舍國”“烏舍城渤海國”“烏惹”“嗢熱部”、“兀惹=烏舍=烏惹...
兀的改,金代女真的一支。又譯烏底改、兀的哥。一說來源於黑水靺鞨窟說部,遼代稱兀惹或烏惹。是金代地處最東北邊的女真部落,分布在今黑龍江下游山林地區(一...
這是明朝經營東北的一條主要交通線,勤得利古城和現存撫遠境內的莽吉塔古城,均為這條交通線上的驛站之一,不過,此時的兀惹城,已改名為乞勒伊城。...
二十六日,兀惹烏昭度因為與遼距離太遠,請求免除每年向遼進貢麇、馬和貂皮,皇上下詔允許他們除在皇帝生辰、正旦時要按舊例進貢外,其餘的進貢一概免掉。四月...
燕頗再敗安溥,於是向北退走烏惹城投奔了烏惹國。燕頗走保兀惹城後,安溥回到黃龍府,把黃龍府燕頗餘黨千餘戶北遷,建通州城以居之。《遼史·地理志》東京道...
部分部落支系,西逃塔塔兒(即哈拉哈—烏爾遜河兩岸),住到了於諧里氏族西遷後空出的地方,烏爾遜河,由ursul兀惹人得名。於諧里河歷史沿革 編輯 ...
烏昭慶,遼代兀惹部首領。渤海遺裔。一作烏昭度。其先人於渤海國亡後,為反抗契丹貴族統治,保據一隅,自成一部,常稱兀惹,也稱“烏舍國”。昭慶繼為首領,仍...
十三年(995)七月,任都部署,奉命伐兀惹。軍至兀惹城(今黑龍江通河附近),為邀功請賞,拒絕兀惹請降,致兀惹死戰,攻城不下。恐空返受責,乃進掠東南諸部而歸...
蕭恆德想虜獲對方利益,不許兀惹投降,導致兀惹死戰,城不能拔。奚和朔奴打算退兵,恆德說:“以彼倔強,吾奉招來討,無功而還,諸部謂我何!若深多獲,猶勝徒返。...
兀惹死戰,城不能拔。和朔奴議欲引退,恆德曰:“以彼倔強,吾奉詔來討,無功而還,諸部謂我何!若深入多獲,猶勝徒返。”和朔奴不得已,進擊東南諸部,至高麗北...
駱駝石,位於勤得利西山遼代兀惹城遺址西北的山坡上。相傳,遼代聖宗統和年間,西域一名探險家,騎著一匹駱駝來到兀惹城,受到兀惹人(即赫哲人的先祖)的熱情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