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諧里河

於諧里河,或玉帶河,河流名字(學者稱法:烏爾遜河),位於新巴爾虎左旗政府所在地阿穆古郎鎮西南約37千米。該河流連線呼倫湖和貝爾湖,由貝爾湖泄河與哈拉哈河河汊合流而成,北流匯入呼倫湖,其河口在呼倫湖東岸的吉布胡郎圖蘇木西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於諧里河
  • 地理位置:新巴爾虎左旗
  • 別稱:玉帶河
  • 學者稱法:烏爾遜河
由來,歷史沿革,

由來

於諧里河,《遼史》曰“於諧里河”:
1.“於諧里”,氏族(部落)名稱yukeyir(yukegir)的譯音;
2.yukeyir氏族屬奇楞(kileni)部落;
3.奇楞部落現包括在赫哲(hegcel ni)族內,分布在三江(黑龍江、東流松花江、烏蘇里江)平原;
4.其分布於俄羅斯遠東北部地區者,依俄文拼式譯音為尤卡基爾;
5.奇楞部落及其yukeyir氏族,早期故鄉在長白山東麓;
6.奇楞、赫哲、鄂倫春(rooncicien變讀orocien)、鄂溫克(ewenki變讀onki或onku)先世,同為渤海、東夏國族。諸多部落支系,於13世紀30年代,北遷黑龍江主流兩岸。
玉帶河,是明朝時烏爾遜河的別稱。而烏爾遜河,在金元明,都稱“兀兒失溫河”(“烏爾遜”同音異譯)。
於諧里(yukeyir)河,被稱烏爾遜河。“烏爾遜”,是對部落(族)名稱ursul譯音。ur(-sul是複數詞尾),《遼史》《金史》作兀惹。公元999年(統和十七年),遼以兵強徙結雅河兀惹城域兀惹人,於洮兒河與伊通河下游之間,大部逃亡流入阿什河和海溝等地。至金,反抗女真統治(1190年嘯眾事件)。部分部落支系,西逃塔塔兒(即哈拉哈—烏爾遜河兩岸),住到了於諧里氏族西遷後空出的地方,烏爾遜河,由ursul兀惹人得名。

歷史沿革

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置新巴爾虎左翼四旗
1932年,改為新巴爾虎左翼旗
1959年,改稱新巴爾虎左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