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采比

儲采比是早期(上個世紀)對回採礦量與消耗的工業儲量之比,現在一般稱為回採率回採比

采儲比:資源開採與儲量比率.采儲比是反映礦產資源利用情況的指標,它是當年開採量與剩餘儲量的比例。

回採率=回採礦量(噸)/消耗的工業儲量(噸)×10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儲采比
  • 又稱:回採率或回採比
  • 公式:K=(Q-Q0)/Q0
  • 定義:按當前生產水平尚可開採年數
定義,意義,

定義

開採回採率包括核定的開採回採率和實際的開採回採率。核定開採回採率是指礦山生產一定階段內,由礦山(井)生產設計提出的,經礦山企業主管部門審批並報同級地礦部門覆核的開採回採率。
儲采比又稱回採率或回採比。是指年末剩餘儲量除以當年產量得出剩餘儲量,按當前生產水平尚可開採年數。例如,2003年世界石油天然氣煤炭的儲采比分別為41.0、67.1和192.0。
換個說法,是指上年底油田的剩餘可采儲量與上年底油田的采出量之比。目前柴達木盆地各油田的平均儲采比為13左右。為礦產資源開採利用程度指標。由於地質條件和現有技術經濟條件等原因,礦產資源的工業儲量同實際可能采出的數量間有一定差距,即是采出量與工業儲量之比。公式為:K=(Q-Q0)/Q0
式中K為儲采比或回採率,Q為工業儲量,Q0為損失量。儲采比的大小,不僅反映礦產資源的利用程度,也直接影響礦石開採年限與基建折舊費用大小。

意義

儲采比越大,資源利用越充分,在同樣的開採規模下,礦山服務年限延長,基建投資折舊費用相應減少。影響儲采比的主要因素有:①礦產資源賦存條件。如礦產埋藏深度,礦體產狀(礦層厚度、傾斜度、夾石剔除厚度),礦體圍岩性質及區域地質構造等;②開採利用方式。如井下或露天開採;③採礦技術裝備。包括開採、裝運與選礦設備等。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金屬礦山回採率為70~80%,損失率約20~3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