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決策心理學中,人們把集體決策過程中由於某人的個人優勢而產生民主變異現象,稱之為優勢個人效應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優勢個人效應
概述,產生原因,克服與預防,
概述
趙文祿等人在《心理領導學說》一書中指出,這種優勢個人效應會產生三種後果:一是冷場,二是依附心理,三是一邊倒。在優勢個人在場時,其他成員礙於自卑感,不敢在他面前發表意見,而他又要發揚民主,不敢先發言,結果產生大家都不發言的冷場局面。決策時,如果有優勢個人在場時,其他成員就可能會產生依附心理,認為他說的意見沒錯,可以信任,因此,就懶於動腦筋,沒有群策群力,創造性受到抑制,創新意識受到泯滅。決策時,只要優勢個人存在,其他成員就會產生一邊倒的現象。這與這個優勢個人的民主作風有關。如果民主作風差,又喜歡一個人說了算,或喜歡先定基調的,那么,民主就可能流於形式,就有可能產生決策的一邊倒現象。
產生原因
為什麼會產生優勢個人效應呢?是什麼原因影響它的產生呢?據分析下述原因是主要的。
一是優勢個人的因素在作怪
最主要的有威信、地位、權力、資歷、非正式組織的頭頭等。優勢個人如有威信,就可能在決策時產生威信效應。在決策時,如果某一人的地位明顯高出其他人時,往往會產生位差效應。在決策中,如果某人有集中權時,往往會產生權力效應。在決策中,如果某人的資歷最長、資格最老時,往往會產生資歷效應。在決策時,如果某人是非正式組織的頭頭,而在正式組織中又有多個非正式組織成員,那么就會產生山頭效應。
二是與決策成員的個人因素有關
主要因素有缺乏自信心、老有恐懼心、自我保護意識嚴重等。缺乏優勢的個人在決策時,總認為自己人微言輕,不是主要領導不宜多言。這種自卑心理使得他們不敢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生怕說錯。在決策時,如果發表自己的觀點,難免會否定優勢個人的某些觀點,得罪優勢個人,從而埋下仇恨的種子,事後怕秋後算賬,怕受到報復打擊。這種恐懼心也使缺乏優勢的個人不敢多發言,甚至不發言。缺乏優勢的個人,一般都有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與己無關,高高掛起,明哲保身的思想十分嚴重。這種自我保護意識也使得他們不敢多言,甚至不言。
三是缺乏民主程式與方法的保證
克服與預防
這種優勢個人效應危害性很大,極易喪失集體民主決策的優越性,破壞了民主集中制的決策原則,使優勢個人更為主觀、武斷,使其他成員更為壓抑、更為自卑,也更易不作為,使集體易於分裂,使主觀主義易於盛行。因此,必須加以杜絕。這種優勢個人效應班級決策中也是存在的,因此,也必須加以克服與預防。具體的對策有如下方面可供參考。
首先,學校教師在決策時一定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進行,走民眾路線,充分依靠學生的聰明才智,實行班集體領導,堅持教師領導與學生相結合,虛心聽取學生意見,減少主觀主義,不誇大個人優勢,不過早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觀點,更不輕易地打斷、評價學生的意見,以防止優勢個人效應產生。
其次,學校教師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班級決策制度。孫彤在《組織行為學教程》中指出,為了實現決策民主化,必須做到:決策觀念民主化、決策研究公開化、決策體制合理化、決策法制化。此外,還要重視決策科學化和群體化。通過嚴格執行上述這些決策制度,可大大減少優勢個人效應的發生。
第三,學校教師還要幫助學生,特別是班幹部提高自己的決策能力和個性,尤其是自信心、創造性和無畏精神,解除參與決策的心理障礙,擺脫不作為的不良心志,克服依附心理和從眾心理,真正做到群策群力。
第四,學校教師在決策時可以運用一些群體決策的方法。例如特爾菲法,它是採用函詢的方式,徵求學生的意見。學校教師事先可按需要回答的問題編寫一個決策意見徵詢表,發給學生,寄給學生家長,要求他們書面回答並交回來,然後用統計的方法來整理各種意見。由於函詢的方式是匿名的,相互間不會產生干擾影響,因此,諸如學生家長的權威、資歷、地位、權力等優勢均不會產生影響。學校教師收到第一次徵詢表的回答後,馬上進行整理統計,再編出新的徵詢表,連同第一次統計結果,一併寄給同一批徵詢者,再徵求意見。這種做法反覆幾次,使意見集中起來,幫助學校教師做出最後決策。這類方法還有頭腦風暴法、雙方辯駁法、列名小組法。頭腦風暴法只要求決策者提合理化建議,不作任何批評與評價。雙方辯駁法分成正反雙方,一方出主意一方持批評,相互爭辯,從而使決策科學化、準確化。列名小組法先用函詢法徵得決策意見,然後再集中討論每一種意見。這些方法都能很好地克服學校教師優勢個人的效應發生。因此,值得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