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學史講演錄

儒家哲學史講演錄

《儒家哲學史講演錄》是201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祥龍。

基本介紹

  • 書名:儒家哲學史講演錄 
  • 作者:張祥龍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176125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儒家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孔子的現象學闡釋九講/中大哲學文庫》中張祥龍通過現象學的方法,以禮、樂和親親為出發點,對孔子的思想、生平做了系統的重新闡釋。該書既是現象學中國化的重要成果,也開啟了中國古典哲學進入現代哲學話語的新可能。

作者簡介

張祥龍,紐約州立布法羅大學哲學博士,北京大學教授(已退休),曾在山東大學、中山大學任教。研究方向:現象學、儒家哲學、東西方哲學比較。
已出版著作:《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海德格爾傳》、《從現象學到孔夫子》、《西方哲學筆記》、《思想避難:全球化中的中國古代哲理》、《德國哲學、德國文化與中國哲理》、《復見天地心:儒家再臨的蘊意與道路》、《家與孝》等。
譯作:《致死的疾病》(與他人合譯)、《精神的婚戀》。

目錄

開篇辭
第一篇 孔子的生平與聖人性
第一講 孔子的出生與少年時代
第一節 孔子的出生與少年時代面臨的問題:父母“野合”之非禮
第二節 孔子如何“志於學”?——“禮”對於孔子的人生急迫性
第三節 中外聖人的誕生及早年情狀之比較
第二講 孔子的成立與悟道
第一節 “三十而立”的含義
第二節 “問學”之禮-理
第三節 教學
第四節 春秋格局
第五節 聞《韶》大悟
第三講 孔子的從政與晚年
第一節 孔子“從政”的問題:今古文經學之爭
第二節 渴望從政與承擔天命
第三節 從政經歷
第四節 周遊列國
第五節 晚年
第二篇 孔子哲理的源頭:樂作與詩興
第四講 樂與興:風起雲湧時
第一節 孔子對“樂”的哲理解釋
第二節 原本的“樂”為何必是善的、道德的?
第三節 《詩》與樂的關聯:興
第五講 “興”打開的語言和領會境域
第一節 孔子所說的兩種“言”
第二節 詩言的功能
第三節 以詩事君、事父
第四節 詩-思無邪
第五節 《關雎》之興
第六節 王國維詩論與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詩論》
第六講 詩樂為什麼更可理解?——西方哲學家們的有關學說及對詩本性的探討
第一節 柏拉圖的詩歌觀、語音觀及其迷狂說
第二節 與孔子詩樂迷狂觀的對比
第三節 黑格爾的音樂觀與詩論
第四節 叔本華和尼采的音樂觀:語音本身的思想性
第五節 維根斯坦的音樂觀和語言觀
第三篇 孔子哲理的成立:禮、仁、政
第七講 立於禮樂:儒家的實際生活形態
第一節 禮與詩樂的關係:正名
第二節 禮的源頭:親子之愛
第八講 親子之愛——慈與孝——的時間分析
第一節 親子關係的原本居中性、不確定性和“克羅馬儂人”之人性
第二節 時間性與意義
第三節 意義機制
第四節 意義機制中的“死”與“生”
第五節 親子關係的時間性
第六節 結語
第九講 成於天樂:孔子的仁道與仁政
第一節 仁愛與親子之仁
第二節 列維納斯對“父子”關係的闡述
第三節 仁的艱難與可能:親人異於他人
第四節 破解“黑洞”之“光”
第五節 君子:從親子到仁人的藝-術化人生形態
第六節 仁:親藝化和藝親化
第七節 仁政與政仁
主要引用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