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封三弦書分大鼓三弦、小鼓三弦,在開封市屬五縣、商丘地區民權縣、山東省東明縣、鄭州市滎陽縣及陝西、山西部分山區均有流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儀封三弦書
- 流傳地區:開封市屬五縣、商丘地區民權縣、山東省東明縣、鄭州市滎陽縣及陝西、山西部分山區
- 發源地:陽武縣儀邑(今蘭考縣儀封鄉)
藝術簡介,藝術價值,
藝術簡介
據有關文獻記載,儀封三弦書是發源於蘭考縣境內最早的民間說唱藝術,可上溯到宋朝,有80多年的歷史。據說,秦始皇修建長城時,陽武縣儀邑(今蘭考縣儀封鄉)的幾個藝人被征為勞役參加建長城。休息之餘,在撲楞鼓上裝上三根弦,彈唱家鄉的民歌,用以表達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藝人回到家鄉,用桐木和梨木仿造撲愣鼓的外形製作成三弦琴,將歷史故事和當地流傳的笑話編成唱詞,彈著三弦琴說唱。
儀封三弦書歷經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的“文化大革命”前夕,在開封地區流傳僅有極少數人民遠赴外地賣藝謀生。明末清初,是儀封三弦書的鼎盛時期,很多民間藝人在像東地區說書賣藝、養家餬口。在老藝人中間,至今還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盲人在世飯碗難,乞討算命彈三弦”,“願給你二畝田,不教你彈三弦”,“寧給你二畝地,不傳你三弦藝”,這說明儀封三弦書是民間藝人非常看重賴以生存的一種技藝。
儀封三弦書的藝術特徵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風格質樸詼諧,火爆潑辣;二是語言富有地方文化特色,唱詞中地方方言較多;三是大口唱腔音域不寬,拖腔較短,由慢到快是它的基本規律;四是說唱與表演結合,以說唱為主;五是一人多角色。
藝術價值
儀封三弦書的主要價值有四個方面。一是在音樂唱腔、句式、板式等很多方面是中國著名曲種——河南墜子的藝術源頭,對於墜子藝術的發展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二是儀封三弦書曲目的主題內容反映的是豫東民間社會活習俗,具有珍貴的民俗文化學研究價值;三是每個段子都是一篇珍貴的民間文學作品,具有民間文學研究價值;四是歌頌真善美、鞭撻假醜惡,聽眾不但愉悅了身心,而且受到了思想文化的教育,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大家和睦團結、友愛互助,構建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