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人文化

該地域或群體的標誌性文化事象,在具有核心象徵的文化空間中進行以群體傳承為主的綜合性民間習俗。

歷史上的“僰人”,是個歷史悠久、英勇善戰的民族。從西周到明朝萬曆元年(約公元前1066年—公元1573年)長達2500餘年的時間裡,他們生存、繁衍在祖國西南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上。他們曾參加過周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建立了戰功,被封為“僰侯”,在今天宜賓一帶建立了“僰侯國”。

興文縣為古僰民族曾經長期在此居住並與封建統治王朝抗爭,現存省級重點文物明代《平蠻碑》詳細記載了僰民族消亡的全過程,尚存僰人銅鼓、僰寨城牆、僰人生產生活用具等文化遺蹟,僰人懸棺已成千古之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僰人文化
  • 所屬地區:宜賓市
表現形式,人文背景,

表現形式

僰人懸棺被稱為“世界之最,巴蜀一絕”,是我國懸棺葬遺存最密集、保存最好的地區,已發現懸棺遺址 41 處共288 具。把棺木置於幾十米高的懸崖峭壁上,是古代僰族特有的葬制。僰人懸棺集中於麻塘壩和蘇麻灣。有鑿岩為穴橫放者;有鑿岩孔嵌木樁,棺木平置樁上者;也有幾具並放或疊放者。棺形似船,頭大尾小,多為整根楠木挖鑿而成。懸棺周圍,還有許多僰人岩畫,畫面清晰可辨,多為砂彩繪,線條粗獷,形象生動。岩畫或為部族徽記,或為安慰亡者,反映了懸棺者的精神世界,有關它的眾多神秘至今仍令人不得其解;川南僰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岩畫,該岩畫位於敘南山區的懸崖峭壁上,僰人岩畫的平面構圖粗獷、民族特色突出、文化心理淳樸、審美觀念別致,表現出古代民族原始繪畫的獨特魅力,這些岩畫記錄著僰人的生活歷程,承載著僰人的文化積澱,為研究者研究古代西南少數民族歷史文化提供了豐富信息資料。

人文背景

僰人在兩千年里不斷發展壯大,以至於成為了西南少數民族的領袖,而僰人雄據云貴川三界的咽喉地帶,卻並不是一個易於馴服的人群,因此歷來是中央政府的心頭之患。明朝開國以後,政府為了加強對西南地區的統治,開始逐步限制僰人的利益,尤其萬曆初年,中央政府在這裡強行廢除了一直以來的蠻夷酋長制度,代之以漢臣,使原本緊張的對抗終於演變成一場全面反抗明朝政府的戰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